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平的砝码     
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一个农民邻居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觉得本应是3磅重的一包黄油似乎太轻了点。于是他开始定期地称一称黄油,发现每回都是分量不足,就是说,他每次都多付了钱。面包师特别生气,开始向执法机关提出诉讼。这样一来,事情就闹到了法官那里。“您没有天平吗?”法官问农民。“有的,法官先生,我有一架天平。”农民回答道。“有很准的砝码吗?”“没有,法官先生。我不需要砝码。”“没有砝码,那你怎么称黄油呢?”“这好办,”农民回答道,“你瞧,就在面包师从我这儿买黄油的这段时间里,我也一直买他的面包。我总是要同样重量的面包…  相似文献   

2.
一个面包师长时间从他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觉得本应是三英磅重的一包黄油似乎太轻了点。于是,他开始定期地称一称黄油,发现每回分量都不足。他特别生气,就闹到了法官面前。“你没有天平吗?”法官问农民。“有哇,法官先生,我有一架天平。”农民回答道。“有很准的砝码吗?”“我不需要砝码,法官先生。”“那你怎么称黄油呢?”“这好办,”农民回答说,“就在面包师从我这儿买黄油的这段时间里,我也一直买他的同样磅重的面包。每次这些面包就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砝码不准,那就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了。”于是,法官判…  相似文献   

3.
鸡蛋与国王     
有一天,一个国王在大森林里迷了路,他一个人走了很久很久,肚子很饿,最后,总算到了一个农民家里。他向农民要了两个鸡蛋吃,吃完后,他掏出钱袋,问农民鸡蛋要多少钱一个。“尊敬的国王,每个鸡蛋要5元钱。”农民回答说。“啊,你们这里的鸡蛋很少吧?”国王吃惊地问。“不!不!我们这里的鸡蛋很多很多,但国王却很少很少。”农民回答说。鸡蛋与国王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闵采尔是16世纪德国农民战争的杰出领袖。他提出了消灭私有财产、建立人间天国的政治纲领;并为实现这一纲领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直至献出生命。因此,他得到了史学界广泛的赞扬。他被誉为德国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时期“第一号和最杰出的人物’,“农民和贫民阵营中最伟大的活动家”,他的思想也“是十六世纪最进步的思想”。的  相似文献   

5.
托马斯·闵采尔是16世纪德国农民战争的杰出领袖。他提出了消灭私有财产、建立人间天国的政治纲领;并为实现这一纲领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直至献出生命。因此,他得到了史学界广泛的赞扬。他被誉为德国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时期“第一号和最杰出的人物”,“农民和贫民阵营中最伟大的活动家”,他的思想也“是十六世纪最进步的思想”。的确,闵采尔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果敢魄力的革命家。但是,闵采尔以“左”的姿态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其主张和实践超越了时代的要求,背离了当时的革命任务,空想蛮干,很难称  相似文献   

6.
陈大超 《师道》2003,(9):28-28
这次回老家,遇到一个姓包的农民,他说他的大女儿考上了成都的一所外国语大学。小儿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理工大学。我立刻就对这位黑黑瘦瘦但却显得很精神的农民充满了敬意,问他: “你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好办法呢?”他笑一笑说:“我的办法跟别人不一样,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湖北省大悟县三里镇青年农民胡忠军年收入达2万多元,得益于他参加县里组织的“知识兴家、科技致富”学习活动,他掌握了“七彩山鸡”的养殖技术之后,最近他专门筹集3万多元办起了“山鸡养殖场”,年出售山鸡1000多只,成为“学习型”农民的姣姣者。近年来,湖北大悟县从引导、扶持、示范和教育入手,建立培训基地,对农民进行种植、养殖、加工、市场营销和劳动就业等方面的培训,并鼓励有经济能力的农民进城发展,使他们成为“城里乡下齐发展,钱袋米袋双丰收”的新型农民。据悉,目前该村都建有文化室,重点扶持了一批有一定文化知识和农业科学…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流浪儿,进了教养院后还偷盗农民的财物,组织扫荡农民的瓜田,结果被驱逐出院。他在外流浪了半年,又自动回到院里来。有一天,院长派他骑马进城领取500卢布,并给他一支手枪防身。傍晚时他归来复命,院长问他钞票数过没有,他回答数过了,院长把钱往抽屉里一放,说“谢谢你跑了一趟,去吃饭吧。”过了两个星期,院长又派他进城取款,这一回是两千卢布。他喊道:“两千!要是我携款潜逃,你怎么办?”院长说:“叫你去你就去,别发神经病!”钱取回来后,院长照样数也不数就收到抽屉里。  相似文献   

9.
周其鉴是世纪20年代广东农民运动四大领袖之一。他在高要的活动是其从事农民运动的一段重要经历。他在解决“高要惨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党农民运动武装斗争的先驱之一。  相似文献   

10.
啊,稻草人     
从外婆家回来,妈妈问我:“乡下最难忘的是什么?”我回答:“是稻草人。”妈妈问:“为什么?”我回答:“因为他没妈妈。”妈妈吃了一惊:“不。他有妈妈。农民就是他的妈妈。”“那——为什么天那么热,妈妈还让他站在稻田里?为什么雨那么  相似文献   

11.
创争快报     
《中国职工教育》2006,(1):28-28
湖北省大悟县学习型农民成为一道风景本刊讯湖北省大悟县三里镇青年农民胡忠军年收入达2万多元,得益于他参加县里组织“的知识兴家、科技致富”学习活动,他掌握了“七彩山鸡”的养殖技术之后,专门筹集3万多元办起了“山鸡养殖场”,年出售山鸡1000多只,成“为学习型”农民的姣姣  相似文献   

12.
小笑话     
对话一个农民和学校老师见面了,农民对老师说:“我要我的儿子受教育,免得他长大变成愚蠢的人。”老师对他说:“你做得很对,但每月要交10里拉。”“这笔钱数目可不小呀!”农民说,“用它我都可以买一头小毛驴了。”“如果你买了驴子,而不教育儿子,家里就有两头驴了。”老师说。祝  相似文献   

13.
毛主席说过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 ,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融安县浮石镇成人技术学校校长莫振光自 1 983年上任以来 ,十七年如一日 ,为当地的扶贫工作奔波 ,被当地农民誉为“农民的好兄弟”。他领导下的浮石镇成人技校多次被评为柳州地区先进学校 ,浮石镇也曾被评为自治区“农民教育先进乡镇”。由于工作成绩显著 ,他先后荣获柳州地区“成人教育先进工作者”、自治区“成人教育先进工作者”和全国“开展农村教师家属扶贫工作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一张张奖状记录了他流下的汗水和艰辛 ,但他却谦虚地说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 ,干的是平凡的…  相似文献   

14.
“憨哥”致富记骄阳湖南省桃江县修山镇柳溪村有一位叫符玉军的青年农民,人们一向叫他“憨哥”。久而久之,有的人只记得他的绰号而忘记了他的真名。而今,人们在叫他“憨哥”时,总要在心里加上一句“憨哥”不憨。村里人见他近年来年收入10多万元时,心里免不了嘀咕:...  相似文献   

15.
江苏无锡江阴市华西村的老书记、农民思想家吴仁宝坦言,他是一个从不想当“先进”的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多次农村震荡的潮头上,他总不是“先进”,但是历史却一次又一次检验了他的正确。他的“法宝”有两条:一是与上下两头保持一致,二是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6.
七、“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土地问题” 这是鲍罗廷在大革命时期的一句名言。他不仅这样说,而且身体力行为此作了许多贡献。他以列宁、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有关农民的理论为指导,密切结合中国实际,对土地革命理论作了有益的探索,提出许多震聋发聩的主张。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和彭湃、毛泽东等都可被称为中国农民革命理论的思想先驱。遗憾的是他是一位不彻底的“先驱”,在大革命的紧急关头,他竟然背弃一贯的主张,而且未做出任何合乎逻辑的解释。鄹  相似文献   

17.
轻松一刻     
王青玉 《湖南教育》2004,(15):43-43
踏青与冲浪城里人到农村春游,把麦地当作草地乱踩。农民看见自己种的庄稼被踩坏了不少,就冲着城里人喊:“唉,快点上来,别踩坏了我的麦苗!”城里人傲慢地回答:“没文化,这叫踏青!”农民气极了,将城里人从麦地里一把拉上来,顺势推到路边的池塘里。城里人在水中挣扎:“你推我下塘干吗?”农民回敬他:“没文化,这叫冲浪!”(王青玉)如果老师让同学们用“如果”造句。小青写道:“如果老师不教书,凭您的才能肯定已经当上局长了。”局长的儿子正无从下笔,他看了小青造的句后,灵感骤至。他写道:“如果老师不教书,我爸爸就惨了。”学后面的小青:老师,学…  相似文献   

18.
痞子与文化     
“痞子”一词,我本人最早接触是通过毛泽东主席的文章,他谈的是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因为有士绅攻讦农民运动为“痞子运动”,毛泽东逐一批驳,驳得理直气壮,“痞子”因此成为那一特殊时代的造反者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9.
魏智渊 《师道》2006,(7):57-57
有一个流浪儿,进了教养院后还偷盗农民的财物,组织伙伴扫荡农民的瓜田,结果被驱逐出院。他在外流浪了半年,又自动回到院里来。有一天,院长派他骑马进城领取500卢布,并给他一支手枪防身。傍晚时他归来复命,院长问他钞票数过没有,他回答数过了,院长把钱往抽屉里一放,说:“谢谢你跑了一趟,去吃饭吧。”过了两个星期,院长又派他进城取款,这一回是两千卢布。他喊道:“两千!要是我携款潜逃,你怎么办?”院长说:“叫你去你就去,别发神经!”钱取回后,院长照样数也不数就收到抽屉里。这位院长,就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被高尔基誉为“天才教师”的安东·…  相似文献   

20.
红领巾2004·11插图/熊倪从外婆家回来,妈妈曾问我:“乡下最难忘的是什么?”我回答:“稻草人。”妈妈问:“为什么?”我回答:“因为他没有妈妈。”妈妈吃了一惊:“不。他有妈妈,农民就是他的妈妈。”“那———为什么天那么热,妈妈还让他站在田里?雨那么大,妈妈还不带他回家?”“因为他有任务。”“什么任务?”“保卫庄稼,不许麻雀糟踏。”“真的?”“嗯。你看他拿着竹竿,不分昼夜站岗放哨,就是为了赶麻雀。”“那———天黑了,它就不怕?”“不怕。”“那———要是饿了,谁给他送饭?”“他不吃饭,只要站在了那里,他就再也不吃饭了。他只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