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作品的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药》是中学语文教材里的常选篇目,常用的教法是先梳理情节,再分析人物,最后归纳主题,这也是一般小说常用的教学方法。主题通常理解为"明线突出了群众的愚昧和麻木……暗线突出地描写了革命者的悲哀"①。笔者曾多次执教本文,感觉理解单一,教法呆板,学生觉得鲁迅作品难解,学习兴趣不大,所获甚少。语文课程论专家王荣生先生  相似文献   

2.
埋下一片树叶。固执地相信它终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这便是儿时最美丽的梦。我4岁那年的秋天,枯黄的叶子从高高的树枝上飘落,正在院中玩耍的我俯身拾起一片,觉得很美,观赏了半天,我忽发了一个奇怪的想法:这个曾经是树伯伯身上一份子的叶,  相似文献   

3.
《药》创作于1919年4月,因选人中学语文课本而成为流传最广的鲁迅作品之一。可是,我们发现学生对它并不感兴趣。而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看,只有学会从《药》之类的经典作品中读出趣味,才有可能领略纯正的汉语的魅力。《药》是否有趣味,为什么要重视阅读趣味?下面,让我们立足文本,以心灵直觉感受艺术形象,感受《药》的趣味。  相似文献   

4.
一、空白语言诗文中有“无言之境”“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说。在《药》和《祝福》这两篇小说中,作者就独具匠心地为读者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成为教材中最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想象点”。《药》中写华老栓拿了人血馒头回家时,提到了“古□亭口”这四个黯淡的金字。这“古□亭口”中的□是个什么字呢?显然,作者不是不知道。稍有文史知识的人都清楚,在浙江绍兴县城内的轩亭口有一牌楼,楼上有一匾,匾上题有“古轩亭口”四个字。秋瑾烈士于1907年在这里就义。作者不把这个“轩”字写出来,是有意运用了空白艺术,目的是引起读者的注意,表…  相似文献   

5.
①从1950年到1959年,从8岁到17岁,是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我一直生活在母亲身边。“最疼我”的也许的确是母亲,可是我却并无那一个“最”字横亘心中。  相似文献   

6.
7.
[阅读提示]一个从小腼腆内向、每次考试都和倒数挂上名、大家都认为他是个笨蛋、白痴的人,后来竟然成为了大名鼎鼎的魔术师。这不是童话。你想知道他是怎样成功的吗? [原文]换一种方式成功梁勇(1)他从小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他什么也不会。每次考试,他都是和倒数挂上名。老师都不想叫他回答问题,因为他总是羞涩  相似文献   

8.
①说到成功,人们有一种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得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的最终结局是悲剧——后人肯定会超越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②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  相似文献   

9.
追问式评课由上海洋泾中学李海林老师于2009年首倡并践行。它刚一出现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我们在"国培计划"示范项目研修班上多次进行追问式评课实验,得到一线教师的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倡导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背景下,"追问式"教学成为当前教学模式探索和创新的理论和实践诉求。课堂"追问"方式多样,只有通过对教师自身、"追问"原则和"追问"方法等的"追问",才能真正实现"追问式"教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马塞尔·普鲁斯特的经典著作《追寻逝去的时光》进行精神分析式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联系《追寻》一书的内容和普鲁斯特的现实经历,将逝去的时光与精神分析中有关客体的概念,以及作者童年阶段所经历的俄狄浦斯情结连接在一起。分析显示出普鲁斯特一生所承受的巨大矛盾和困苦是与其父-母-子的三元关系密切相关的。父亲未能承担起自己应该在的位置,母亲对于丈夫的矛盾情感,都对普鲁斯特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通过书写,普鲁斯特最终理解了心中不停振动的俄狄浦斯时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马塞尔·普鲁斯特的经典著作《追寻逝去的时光》进行精神分析式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联系《追寻》一书的内容和普鲁斯特的现实经历,将逝去的时光与精神分析中有关客体的概念,以及作者童年阶段所经历的俄狄浦斯情结连接在一起。分析显示出普鲁斯特一生所承受的巨大矛盾和困苦是与其父一母一子的三元关系密切相关的。父亲未能承担起自己应该在的位置,母亲对于丈夫的矛盾情感,都对普鲁斯特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通过书写,普鲁斯特最终理解了心中不停振动的俄狄浦斯时刻。  相似文献   

13.
孩子们离快乐阅读有多远?记得一次在一位朋友家看她与六岁的女儿一同读书:“春天对冰雪说了什么?冰雪那么听话都化了。春天对小草说了什么?小草那么听话都绿了。春天对花儿说了什么?花儿那么听话都开了。”那情境非常美好,让我陶醉。然而刚读完,妈妈便问女儿:春天到了,是真的有春姑娘对冰雪说话吗?冰雪为什么会在春天融化……孩子在妈妈的追问下,一一回答了上述问题,妈妈满意地笑了,而我的心却沉了下来。这是一首非常美好的诗,表达了生命对春天的呼唤给予的回应,表现了生命在盎然的季节里渴望发展。可怎么能将生动的能够表达生命间相互呼应…  相似文献   

14.
1. 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石屑 ( ) 振聩 ( ) 荷锄 ( ) 豁达 ( ) 4 4 4 42.(1) 请联系上下文 , 在第 4 节横线处 , 用最简洁的语言补充一个过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请在第 6 节横线处 , 补充一个句子 , 使之与前句构成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3. 第 5 节所举的“小孩、青年和老农”, 都体验着同样幸福的心情 , 请用第 4 节中的一句话 , 概括这种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第 9 节 , 回答 :(1)“幸福就这么简单 , 并不遥远 , 就在你的身边 , 向你眨着亮亮的眼”, 请问你有这样的经历和…  相似文献   

15.
[原文]手机短信:一种文化新主张丁妍沈汝发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这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我国是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的,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多。随着手机短信由纯文本形式到融声  相似文献   

16.
“贵族”与“家奴”这两个藏族文学中反复出现的原型意象是解读藏族母语小说《斋苏府秘闻》的关键所在,从文化学的角度看,这部小说浸透了现代藏族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主人公们在两种身份(贵族、家奴)的转变过程,体现出一种“主位”的批判和反思精神。  相似文献   

17.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这拉开了短信化的序幕。我国是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的,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多,随着手机短信由纯本形式到融声音、图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短信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02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8.
霍桑的作品往往从人的本性出发,深度挖掘人性的弱点,借以找到心理的契合,为人类寻找救治的方法。《红字》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以信奉加尔文教的新英格兰殖民地波斯顿为背景,描写了教民海丝特·白兰和其教区牧师丁梅斯代尔之间悲剧式的爱情故事,向人们昭示善与恶的斗争过程其实质就是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它遵循着从集体无意识到意识的过程,与荣格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9.
<正>霍桑的作品往往从人的本性出发,深度挖掘人性的弱点,借以找到心理的契合,为人类寻找救治的方法。《红字》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以信奉加尔文教的新英格兰殖民地波斯顿为背  相似文献   

20.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汪曾祺的小说《鉴赏家》以单独成段的这句话开头,用下定义的句子直接而直白地告诉读者,小说的两位主人公的身份及其关系。照此理解,我们很自然地会认为,叶三是一位对绘画艺术“真懂”(文中季匋民“认为叶三真懂’,)的鉴赏家,配套的《教学参考书》认为,叶三‘用本真的眼睛和心灵欣赏画,用最简单直接的语言评画,这样的鉴赏家才是真正的鉴赏家——用眼睛、心灵品位美”,并确定小说的主旨是“对美的鉴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