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玉敏 《甘肃教育》2009,(12):36-36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在提高学生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那么,深入挖掘语文之美就成了语文教师深入探究的课题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所在。现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谈谈在语文美育方面的探索。一、美在语言—欣赏妙趣 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工具.也是人们欣赏美、创造美的基础。所以,对语言美的欣赏,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不是语言教学,也不是言语教学,是修辞语用规律的教学,是“教学生学修辞”,这是提高学生言语能力的必由之路.语文教师掌握了修辞学的理论与规律,就等于掌握了语文教学的工具,在教学实践中便可得心应手.这是因为修辞学启下承上的学科地位及其理论价值、认知价值决定了它对语文教学的工具作用.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与陶行知理论有何联系,如何借助陶行知理论切实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这是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本文试作浅论,以为引玉。一、语文教学的重点应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这里所说的教学重点并不是指语文教学中具体课文的教学重点,而是指一个学科的教学成功的关键。具体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由课文的内容和形式决定的,一个学科的教学重点则是由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国家教委制定的《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这一基础工具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语言和文…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元素的学科。但很多教师开展教学时所采用的教学语言却无法体现出语文的美,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下降。教师不仅要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还要追求教学语言的美。只有运用充满文学美、童趣美、情感美的语言展开教学,才能为学生打造一个美的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小学基础教育,包括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基础。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全面发展一代新人教育中的作用,必须全面认识和落实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 一、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整体性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要完成双基、教育、发展、方法四项任务。小学语文教学也必须完成这四项任务。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学习是以语言为媒介,儿童  相似文献   

6.
语文审美教育是以美学和审美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受教者的审美创美能力和审美心理结构为直接目的,以塑造全面发展的完美个性为最终指向,通过各种美的形态特别是语文美和语文教育美所进行的一种文化型的形象化情感教育。语文教学肩负着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审美教育。一、语言美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客观要求事实上,语言教学是语文学科自身的也是最根本的任务。语文学科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语言是一个人素质的反映,而提高素质离不开语言训练。语…  相似文献   

7.
教学语言是一种工作语言,是教学工作最重要的工具。语文学科教学语言受自身学科性质、文本解读的需要以及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教师自身价值实现等方面影响,有其内在特点。把握好这些特点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放矢。运用好语文教学语言,将会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教学要突出语言训练原因有三: 首先是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学科的目的任务所决定的。语文学科是思想性很强的工具学科,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它的任务是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其中学习语言也包括指导学生记忆理解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规律。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这几方面。学习语言是语文学科的特定任务,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个性”,语文的学习最基本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因而中学语文教学要突出语言文字的训练。  相似文献   

9.
祝汉茂 《文教资料》2007,(21):158-159
语文教学语言作为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语言的独特个性,则是为教材中文学因素所决定而应该具备的艺术性品格。就审美的视角而言,教师是审美主体(学生)与审美对象(教材)之间的中介,要出色地发挥审美中介的作用,富有美感地将课文世界中诸多美的因素传递给学生,就应当运用富于强烈艺术和诗意美的优质教学语言。那么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品格包括哪些方面?文章就笔者从教多年的体会作出总结,"形式美、情感美、理性美"这三美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语言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环节进行充分设计,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要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无时不有的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11.
保立昆 《云南教育》2000,(21):15-16
一、语文教学应该是语言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以前,我们曾把语文学科看作工具学科,工具性是语文的基本属性,因而语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语言这一工具的“技术训练”。也曾提出过“工具性”和“思想性”结合,这也只是使语文教学成了“语言技术训练+思想教育”,还是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这些做法都背离了语文的基本属性。近来,语文界提出的“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应该是语言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结合”,应当说这是认识上的一个很大进步。语文学科既是工具学科,也是人文学科。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语…  相似文献   

12.
工具性     
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学习语文就是要使学生牢牢掌握语言工具.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13.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前言部分开宗明义地指出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 ,这就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这一性质是由语文的内涵之一———语言的性质决定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王振昆等著《语言学基础》)。列宁说过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既然语言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 ,那么以语言教育为主要目标的语文学科也必然具有工具性的特点。工具性是语文学科赖以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根本属性。语文的工具性可分为两种 :…  相似文献   

14.
大量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语文美包括内容美与形式美两个大的层面。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这种美就是进行美感教育,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培育学生的想象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基础性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美育与语文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字的形象之美,领悟汉语语言的美,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情操得以陶冶,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5.
颜华 《课外阅读》2011,(7):267-267
语文既是语言学科,又处处蕴含着文学学科的因素。叶圣陶云:“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使其成为欣赏美、创造美的工具。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便是审美能力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6.
吴军 《考试周刊》2012,(56):141-141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和课堂效率。化学教学语言富有艺术性,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化学现象之美、物质结构之美、化学理论之美和化学实验之美。因此,化学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无误、言简意赅、抑扬顿挫、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工具论”观点由来已久,认为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什么是工具?原始意义上说工具是身外之物,拿来为我所用,完成我的一项工作。那么拿语文作工具,就是以语言、文章之类作工具,完成“交流”这一工作。将语言看做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作文本应是最具个性品质和人文底蕴的,但是,从上世纪初语文独立设科至90年代末,中学作文教学竟然长期漠视学生个性。而理论是实践的集中体现,反映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上,就是有关“教学目的”的阐述。首先是德、智、体三方面发展,然后是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全面发展,却始终没有个性的一席之地。本文试从历史与现状、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对作文个性长期被中学作文教学漠视这一现象进行考察归因。一、“语文工具论”拒绝学生作文个性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从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到上世纪90年代末,“语文工具论”就一直主导…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是与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它囊括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且无时无刻不作用于生活,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语言工具。与此同时,语文也是需要领悟与理解的学科,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充实的情感,是诠释人文、历史、科学等诸多学科所必需的工具,所以,小学语文学科长期以来都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中之重。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就成为语文有效教学的主要途径。一、生活化教学的特征将学科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过程就是生活化教学过程,它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语言是语文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指导学生开启知识宫殿的钥匙。它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这是因为语文学科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因此说,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