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钟     
晚钟敲响从城市那边飞来宁静的翅膀有家的人请回你们的家没家的人请走进那夕阳晚钟敲响从夕阳的眼中流出宁静的凄凉爱我的人请过来一起唱恨我的人请躲开那月光晚钟敲响从新月的梦里落下宁静的忧伤生者依旧习惯地擦去泪水逝者已矣请返回你们的天堂晚钟敲响从天堂上面传来星空的回荡醒来的人请守好你们的梦想沉睡的人请把一切遗忘(郭静娟荐自2003年《中国诗歌年鉴》)责编:欧阳小桃晚钟@洛兵  相似文献   

2.
晚钟     
晚钟敲响从城市那边飞来宁静的翅膀有家的人请回你们的家没家的人请走进那夕阳晚钟敲响从夕阳的眼中流出宁静的凄凉爱我的人请过来一起唱恨我的人请躲开那月光晚钟敲响从新月的梦里落下宁静的忧伤生者依旧习惯地擦去泪水逝者已矣请返回你们的天堂晚钟敲响从天堂上面传来星空的回荡醒来的人 ,请守好你们的梦想沉睡的人 ,请把一切遗忘晚钟@洛兵  相似文献   

3.
命题作文     
《考试》2007,(Z1)
新题展示题目一回家“少小离家老大回”,那是阅尽人间沧桑的游子的回家;“夕阳送我到家门”,那是快乐的学子的回家。每个人的家,都不一样;每一天的家,都可能发生着令人惊喜的变化。回家,可以是回到有形的家,也可以是回归精神的家园……回家,实在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请以“回家”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  相似文献   

4.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这是叶芝的《当你老了》里最为有名的诗句,也是他流传最广的诗歌,仿佛这首诗歌和叶芝之间已经划上等号似的。许多人,都是从这首诗歌开始认识叶芝的,于是大家都认为他就是这样的一个抒情诗人。其实,这只是叶芝的一个侧面,这就如同站在靠近海洋的岬角去眺望海洋时,所见到的只是海洋的一小片。  相似文献   

5.
鉴赏诗歌的语言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学生在做题时,经常会有这么一种情况,读懂了一首诗,但不知道如何去表述。怎样的表述才比较完整,或者说如何才能更容易得到分数?为此,我们必须把握古代诗歌语言鉴赏的规律,走出迷津。例1华子岗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分析】“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写出了诗人在夕阳西下时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侵”和“拂”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增强了动感,也使人想起山色青翠可爱,柔和多姿。这两个动词写出诗人对云光山翠的眷恋之情,折射…  相似文献   

6.
“篱笆那边 /有草莓一棵 /我知道 ,如果我愿 /我可以爬过 /草莓 ,真甜 可是 ,脏了围裙 /上帝一定要骂我 !/哦 ,亲爱的 ,我猜 ,如果他也是个孩子 /他也会爬过去 ,如果他能爬过 !”这首诗可以说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诗歌单元中最难理解的一首 ,包括参考书在内的许多资料都没有明确的鉴赏 ,大多模棱两可 ,“王顾左右而言他” ,同学在阅读中也存在很大的困难。对于这首诗或类似的诗作应该怎样去阅读理解呢 ?我们不妨以此为例来展开讨论。狄金森的诗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被人重视 ,而今她被看成西方现代诗歌的先驱 ,被称为“灵魂的风景画家…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首80年代末期出现的诗歌。当我们在今天再回首80年代,这首诗歌是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阅读经验的:——与80年代人们的躁动不安相对,它显得那样的宁静、自然,既远离了所谓的先锋或者实验,又与当时的农业诗有着迥然别样的趣味。——陈超曾在一篇评论中说,大解的诗歌有着“自然与生命,历史与现实,文化与人性的深度综合”(见《诗歌》,大解著,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我觉得这对大解的诗歌而言,是非常准确而深刻的。尤其是对于这首《淡泊》。宁静、超然,似乎放弃了尘俗,又无处不散发着一种人类亘古以来积淀的文化意蕴。 “淡淡地泊着 这一片房子/宛如水边的青萍 年年绿得好看”,——这是第一节的开头两行。“淡泊”一词本来是指淡薄名利清心寡欲,但大解一开始就把这个词的意义进行了拆解和重构。拆解的是题旨,使读者对传统的语言意义产生转向,重构的则仍是对“淡泊”一词的传统意义的恢复——但经过了诗人灵魂的过滤:我的故乡淡淡地“泊”着,宛如水边的青萍年年绿得好看,难道这不也是一种“淡泊”的境界吗?这其中我们仍旧可以读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能把爱奉献给这个世界,他的一生将永远是快乐的。这篇散文通过“我”和小女孩用爱心拯救别人的故事,歌颂了爱的力量。作者以小提琴为线索,丝丝入扣,结构谨严。请想一想:“我”为什么在每天黄昏的时候,都要在夕阳中用阿马提小提琴拉一首曲子?文中说“我确信那位少年已明白是怎么回事”。请说说“那个少年”明白了什么?  相似文献   

9.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诗,虽不长,却构思精巧,读了给人以全新的美的享受.下面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的美进行探讨,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一.情感美这首乡愁诗在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乡愁》一诗,侧重写诗人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后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也是万千游子的绵长的故土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相似文献   

10.
课堂回放《新诗诵读》教学实录师:诗歌鉴赏应该从诵读开始,诵读就是把我们读懂的诗歌用声音呈现出来.(投影《泥土》: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请一位同学读这首诗.(生读诗)师:我先来问你一个问题:你读诗的时候,考虑过这首诗是什么人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向什么样的对象在讲话吗?生:我觉得……,这里所指的“珍珠”的那一个人,是那种一直把自己当做是高高在上的人.师:“高高在上的人”?生:对.作者想对这类人说:让自己变得平凡吧!在平凡中奉献自己,为大家做一些事情,而不是只求官位、成绩,求地位、金钱.师:你说哪里读出“求官位、金钱”这个意思?生:我觉得“珍珠”是指那些比较贵重的东西,贵重的东西也可以是一种地位的象征.  相似文献   

11.
《朋友,当你走进我的诗歌》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抒情诗,它采用了“邀唤”的语气,来抒发诗歌抒情主体“我”的真诚的情感,表达了少年渴望理解,渴望交流的心灵之音。这首诗出自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之手,是令人  相似文献   

12.
笔者认为《错误》这首诗比较适合运用20世纪40年代诗论家袁可嘉提出的“诗歌戏剧化”理论来解读。诗歌戏剧化并非要把一首诗看成是一出戏剧,而是指诗歌中含有某些戏剧化的因素。下面试用戏剧化理论解读《错误》:首先,场景的空间转换诗歌以一种立体的、戏剧的行为开始,“我打江南走过”把诗歌的大背景放在江南。江南,温婉、明丽、灵动,这种特定情绪烘托出“戏剧情境”,它所要力求刻画体现的是一种“行动中的灵魂”,所以我们不能说诗中的“浪子”就是诗人自己。“我”以一种动态的方式出现了,接下去“那等待的人”也出现了。“那等在季节里的…  相似文献   

13.
在这几首诗歌中,我最喜欢顾城的《弧线》,它优美而含蓄。每一节诗歌都是一幅动感十足的画,每一幅画似乎都是一个故事,关于弧线的故事。顾城自己说,他对自然中的弧线是欣赏的,而对人的弧线是暗含讽刺的。   可是我觉得,“少年去捡拾 /一枚分币”,也是很美丽的。不知是我的理解力有限还是另有其他原因 ?  读完《弧线》,我想我们岂不是可以用“直线”或“圆”来构思一篇文章或一首诗歌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那里面有画面,有故事,有动人的诗歌。   简评:读诗时和诗人或别人看法不同是正常的事,大可不必怀疑自己的能力。如果…  相似文献   

14.
命题作文题目一回家(苏州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少小离家老大回”,那是阅尽人间沧桑的游子的回家;“夕阳送我到家门”,那是快乐的学子的回家。每个人的家,都不一样;每一天的家,都可能发生着令人惊喜的变化。回家,可以是回到有形的家,也可以是回归精神的家园……回家,实在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李平  王永坤 《考试周刊》2009,(29):51-52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代诗歌遗产辉煌灿烂,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可以说每读一首诗就是读一本厚重的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审视的角度也不应拘于一人一物.一时一地。人选高考的试题也是众彩纷呈,体裁各异,有咏史、思乡、念友、送别、闺怨、军旅、边塞等。面对众多诗歌.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如何人手呢?诗歌教学是中学一个重要的板块,也是高考中必考内容之一。老师如何教,学生怎么学,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老师归纳总结得好,能收到“事半倍功”之效,否则,恐怕会“吃力不讨好”,收效甚微。尽管前人在这方面已有很多叙述,但笔者还是想把自己最近几年的教学感想写出来。那就是“诗歌教学中的横向联系”。  相似文献   

16.
解答诗歌鉴赏题要讲思路。一般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从形象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形象的认识规律。首先要认真阅读整首诗,初步了解诗的基本内容,再逐字逐句推敲,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从而进一步把握诗的意境。诗歌是借助形象来抒发感情的,要认真分析诗中所描绘的形象特点,体会形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以’99诗歌鉴赏题为例,第8题要赏析杜甫的《漫成一首》,是一首写景诗。近年来诗歌鉴赏都取材于古典诗歌的写景诗,这是共同点。阅读全诗,从“江月去人只数尺”、“欲三更”、“联拳静”这些语句,可以初步把握这首诗是描写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再逐字逐句分析理解。第一句“江月去人只数尺”中,“只数尺”形容了江中月的清晰,  相似文献   

17.
相较而言,2005年高考全国卷诗歌的题目能有效地考查并评价学生的鉴赏能力。三套试卷的诗歌鉴赏题依次如下:全国卷I: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①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②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两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全国卷II: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  相似文献   

18.
夜读心语     
总喜欢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挑灯夜读,觅一方内心的独白,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宁静。“有书的时候/孤独不再是一种悲哀/情感也已经得到日晒/于是许多过往的心事/一个个被放在灯下。”  相似文献   

19.
一、个性语言法【例题】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说话人的身份特点、表达方法与其他几位的话相似这一点,在横线上补上恰当的话。从前一个村子里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车把式,一个是裁缝,还有一个是船夫。谁家有什么事都请他们去帮忙。有一次本村两兄弟分家,请这四人去“说和”。这四人先在厨师家碰头。厨师说:“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啦碗啦分不清。”赶车的接过话茬:“咱们也不是没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太出格就行。”裁缝说:“_____。”船夫最后说:“_____。”【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人物的职业特点。依据厨师话中使用…  相似文献   

20.
詹丹 《语文学习》2010,(5):42-45
我在此前发表的有关郭沫若《天上的市街》分析文章中.谈到了诵读与解读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尽管那篇以分析为主的文章,只稍稍谈及诵读问题.但这绝不意味着我对诗歌诵读方式的轻视。诵读既是感性把握诗歌的重要方式,也能把理性的解读重新整合进一个统一的艺术世界。这里,我将以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为对象(上海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反复朗读这首诗”的要求).试着探讨一下解读与诵读相结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