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节奏,体会诗歌内涵。2.通过联想想像,领会诗人表达的思想和抒写的情志。3.收集与作者、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资料,进一步掌握读诗品诗的方法。学习重点1.对诗歌节奏、韵律的把握。2.对诗歌“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领会,体会诗中的言外之意。(解说:在学习了一些诗歌的基础上,学生应进一步掌握品味和解读诗歌的方法。按照学生的实际和“单元提示”中“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还要展开想像和联想,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与诗人展开心灵的…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诗歌朗读的习惯与能力,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分专题收集整理信启.和积累的习惯与能力,培养学生将抽象情感具体化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教学目标的定位应依据两点 :(1)“单元提示”中“学习这个单元 ,要在第三册诗歌单元的基础上 ,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品味诗歌的语言 ;还要展开想象和联想 ,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 ,与诗人展开心灵的对话”的要求 ;(2 )本课“自读提示”中的要求 :“注意诗的表达方法 ,体会诗中的言外之意。”为了落实这些要求 ,宜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含英咀华 ,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 ,培养和提高阅读品质以及想象和联想能力。【教学过程】1.背诵《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l、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诗歌朗读的习惯与能力,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分专题收集整理信息和积累的习惯与能力,培养学生将抽象情感具体化的写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读代讲,品味语言,神游意境,感受情怀;以说促写,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师生同读、同评、同讲、同议、同写,互动式学习,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式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深入领会爱国浓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促进学生“以国家为己任”的价值取向的转变与升华。[教学设…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第三册第20课《外国诗两首》收录了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这两首诗在写法上各具特色,现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而那过去了的,二、语言表达镇静( ) 瞬息( ) 1.为下列诗句划分节奏停顿。(用“/”表示) ● ● 涉足( ) 伫立( )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2.写出下词语的反义词。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悲伤——( ) 镇静——( )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幽寂——( ) 忧郁——( )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瞬息一( ) 美丽——( )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3.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俄国伟大诗人 ,他的著名诗作有《自由颂》、《 ——》、《致恰达耶夫》。 (2)《未选择的路》是——国诗人作品。4.根据课文内容将…  相似文献   

7.
《致大海》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2.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3.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4.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诵,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2.问题研究法。对比较难以理解的诗句,组织学生讨论研究。   3.阅读评点法。对精彩的词句引导学生鉴赏评述。   媒体设计:投影仪。   …  相似文献   

8.
一、课文悟读1.《致大海》《致大海》是一首对自由的赞歌,也是普希金自己的憧憬与苦闷的表白。自由是大海之魂,也是普希金一生的追求。他赞叹大海,“蔚蓝色的波浪”“娇美的容光”,并借大海的坦荡多姿、无拘无束来展示自己的性格特征。在诗中,诗人把大海比作“自由”的元素,借讴歌大海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同时抚今追古,抒发自己的感想。全文自始至终以第一人称“我”来直抒胸臆,淋漓酣畅、洒脱自由,而且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大海有了灵性,有了情感,并成为可以和作者对话的自由不羁的英雄,更有助于作者感…  相似文献   

9.
一、《致大海》(普希金 )普希金的《致大海》写于 182 4年 ,其时 ,诗人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方已达四年之久。就在这一年 ,他又遭到政府的迫害 ,被遣送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在告别南方之前 ,普希金留下了著名抒情诗作《致大海》。诗人赞叹大海的壮美 :黄昏寂静时 ,大海温顺、宁静 ,闪耀着蔚蓝的波涛和“骄美的容光” ,仿佛在“忧郁怨诉”着心头的哀愁 ;波涛汹涌时 ,大海喧腾、激荡、傲岸不羁 ,仿佛又在召唤着诗人冲破牢笼 ,奔向自由的远方 ,同时又勾起他对失去自由的懊丧 :“你等待着 ,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 ;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虚…  相似文献   

10.
课内提升1.根据课文填写所缺的字词。《帆》:呼啸的海风( )着波浪, 桅杆( )在嘎吱作响……唉!它不是要寻找幸福, 也不是逃离幸福的( )! 下面涌着( )的碧流, 上面洒着( )的阳光……不安分的帆儿却( )风暴,  相似文献   

11.
课内检测一、给加点字注音1.奢华( ) 2.蝈蝈( )3.闲适( ) 4.朦胧( )5.银波微漾( ) 6.寂静( )7.昏晕( )二、填空1.《蝈蝈和蛐蛐》一诗是_______国诗人济慈的作品,诗中写蝈蝈在炎炎夏日的欢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总起;写蛐蛐在寂寞寒冬的吟唱,用"___________"一句引领,使全诗意韵和谐。2.《夜》的作者是___________国诗人叶赛尔,  相似文献   

12.
自读导言1.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来理解体会“乡愁”这种自古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共有的主题。2.通过反复诵读品味余光中《乡愁》诗的结构美和音乐美以及席慕蓉《乡愁》诗的缠绵、细腻。3.培养学生对比阅读和迁移阅读的能力。(解说:乡愁是一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它亘古不息,源远流长,对于涉世不深的初中生而言,只有反复诵读,细心揣摩,再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才可体味其中一二。)自读程序1.播放罗大佑《乡愁四韵》录音带导入新课。2.教师范读课文。(可配乐)3.学生跟读,细心体味。4.比较阅读:(1)这两…  相似文献   

13.
唐代的贺知章和宋代的曾巩都以“咏柳”为题写过烩炙人口的七言绝句.尽管这两首诗都取材于柳,又都是采用七言绝句形式,却表现了迥然不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不妨将两者作一比较,看看它们各自独具的艺术光彩.对于进一步了解唐宋两代的诗风,也许有些认识作用.诗很短,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14.
师:同学们有没有较长时间,比如三五天,十天八天地离开过家、离开过父母?生1:去年暑假去青岛我姑姑家住过十几天。师:你想家了吗?生1:刚开始没想家,原打算多住些日子,后来想家,想爸爸妈妈了,就回来了。师:你想家时是什么感受?生1:心里空荡荡的,像掉了魂似的,特难受。生2:我想家时老担心家里会出什么事,有点“坐立不安”。生3:我想家时什么都没心思去干,挺烦的。师:是呀,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也有想家的时候。十几年前,老师异地求学,每当夜深人静,便是我想家的时候,想念家中年迈的双亲,想念房前屋后的小树……家中R E N M IN JIA O Y …  相似文献   

15.
《外国诗歌两首》是中学语文课本新增加的课文。中学语文课本原有的外国作品比重偏低,诗歌的比例更小,这对引导学生放眼世界、开放视野是不利的。现在适当增加一点,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两首外国诗歌,都是自读课文。自读课文,从总体上说,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当然,既然列入课文,教师的指导就是必不可少的。我在教学中把自读课文分作三类:一类课文,可以直接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让学生质疑问难或组织交流讨论;一类课文,先略作指导,或指导方法,或揭示要点,再让学生自读,然后深化;一类课文,在自读前不仅要作必要的指导,还要提供一些辅助资料,或有关历史背景,或有关作者史料,或前人对文章的评论,等等,使学生能读得更好,领会得更深。总之,指导自读,要从课文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达到一定要求,不可千篇一律。《外国诗歌两首》,属第三种类型。这两首都是抒情诗,没有完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是作者以他在现实生活中激起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表明自己的倾向的。手法也有不同:有的直抒胸  相似文献   

16.
教材简析:这两首诗都是郭沫若先生的早期诗作,作品借用神话传说,加以再创造,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两首诗作大胆的想象、奇特的构思,正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浪漫萨克斯演奏曲《回家》,屏幕上出现诸如“明月”、“海峡”、“小桥流水人家”、“匆匆而过的人流”等富有意境的画面,让学生沉浸在音乐和画面的遐思之中。乐毕。学生可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师导入:听了这首曲子,真的使我想家,催人回家,如果身处异地他乡,一腔乡愁便油然而生。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天下常有背井离乡的无奈,离愁别绪也就会常消常涨。因此,“乡愁”这种情结也就成了文学艺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首抒写乡愁的诗。二、增设情境,简介背景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所知简介背景…  相似文献   

18.
师 :同学们 ,上课之前首先请大家放松心情 ,静下心来听老师朗诵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诗。(点击课件 ,教师配乐朗诵《次北固山下》)师 :听了老师的朗诵之后 ,大家觉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生 :思乡之情。师 :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生 :崔颢的《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生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生 :李煜的《相见欢》———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师 :看来大家平常很重视积累 ,希望以后要一直保持下去。好 ,今天 ,就让我…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学习"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古诗词欣赏方法。2.学习运用比较法学习同类诗歌。3.体会两首诗中不同的离别之情。一、课前导入师:我想了解一个情况,同学们的家长有出差经历的请举手。我采访一下你,你的妈妈出差多还是爸爸?生:我们家爸爸出差多。师:他最远出差到了哪里?去了多长时间?生:他最远去了常德,走了半个月。师:我再采访一下你,你的家长最远去了哪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