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教版《向沙漠进军》一文首句是:“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课后就此设置的练习是:“最”表示沙漠危害人类的程度怎样?“之一”能不能丢掉?在教学中稍加引导,学生便不难理解沙漠对人类危害程度之严重,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向沙漠进军》一文首句是:“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课后就此设置的练习是:“最”表示沙漠危害人类的程度怎样?“之一”能不能丢掉?在教学中稍加引导,学生便不难理解沙漠对人类危害程度之严重,而且也能知道除了沙漠对人类有极大危害之外,还有冰雹、地震、火山爆发、山洪等其他的自然敌人。目前“最……之一”也用得相当多,并散见在报刊以及一些名家作品中。是不是某种“说法”使用的人多了,使用次数多了,就逐渐成为正确的说法了呢?我总觉得:“最……之一”这种用法是错误的,它既不合逻辑也不符合语法习惯。翻开《现代汉…  相似文献   

3.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1.在下列句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表达范围或程度的限制性的词语。①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 )。②要向沙漠进军,取得( )的胜利,必须有( )的水源。  相似文献   

4.
《中语参》(2004年3期)刊发了江苏徐学珍老师的一篇短《“最……之一”说得通吗?》。在这篇短中,徐老师以苏教版《向沙漠进军》一中的“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一句为例,说明“最……之一”合用是错误的,它违背了词典“最”字的意义,“既不合逻辑也不符合语法”。笔认为,徐老师的这个结论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年第3期)刊登了徐学珍先生的《“最…之一”说得通吗?》。该文认为“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是病句,其理由是“受‘最’ 形容词限定的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只能有一个,不能有一些”。界真是这样吗?我看未必。  相似文献   

6.
马宏东 《湖南教育》2007,(10):42-42
近几年,笔者竟然发现语言权威专家,甚至中学语文教材都使用这样的句式。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顾之川写的《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一段说明:“……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向沙漠进军》开篇第一句就是:“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最××的之一”这种句式合理吗?  相似文献   

7.
《向沙漠进军》是一篇阐释事理的说明文,其中“语言的准确性”是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教授这一知识点时,老师引导学生先后体会了“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中的“之一”、“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中的“主要”、“我国榆林地区,雨量还充沛”中的“还”等词  相似文献   

8.
向沙漠进军     
向沙漠进军【课文题解】不文通过对人类最顽固的自然敌人2———沙漠的剖析,说明了为摸危害之严重,治理沙漠的必要牲自羹要意义;通过对人类改造动资取格的初步成绩的介绍,说明了改造灿案的可能性;同时又以积极进取的亚态提出了“问沙案进军”的自日,展示了人类改造...  相似文献   

9.
竺可桢先生的《向沙漠进军》一文 ,是一篇阐述事理的典范说明文。学习这一课若能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熟悉课文内容 ,理清层次顺序文章采用逻辑顺序 ,围绕“向沙漠进军”这一中心 ,先说明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给人类的生存、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 ,揭示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 ;接着着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从被动抵御沙漠 ,讲到主动向沙漠进军 ,进而讲到如何利用沙漠造福人类 ;最后说明向沙漠进军的前景。文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由浅入深 ,层层推进 ,使得层次结构井然有序。二、理解和掌握中心句…  相似文献   

10.
导读重点: 1、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2、了解说明文语言要准确严密的特点。导读步骤: 1,第一段(1-4节) ①快速读课文,思考:1-3节着重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第4节说明了什么内容? ②指导圈点第4节:“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第二段(5-13节): ①快速读课文,思考:文中提出了哪些改造沙漠的办法? ②讨论后,圈点:“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林种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年第3期)刊登了徐学珍先生的《“最…之一”说得通吗?》。该文认为“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是病句,其理由是“受‘最’ 形容词限定的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只能有一个,不能有一些”。界真是这样吗?我看未必。请看以下例子:(1)他将那种小人得志的情态,在戏剧中表现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是京剧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季羡林《法门寺》,1987年9月13日《光明日报》) (2)这个伟大的理性探索是数学发展必不可少的文化背景,反过来也是数学贡献于文化最突出的功绩之一。(齐民友《数学与文化》,高中《语文读本》第一…  相似文献   

12.
指导思想这是一篇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征服沙漠的角度说明人和自然关系的说明文。文章紧紧抓住事物的特征,通过准确的解说和严密的分析,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和人类征服沙漠的方法,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向沙漠进军的美好前景。根据这篇说明文的特点,适当引入有关国土知识的教育。我结合家乡实情,向学生介绍我国国土的现状及存在的危机,党和政府如何领导人民综合治理、保护土地资源以造福子孙后代的丰功伟绩。增强学生“珍惜国土”的意识,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  相似文献   

13.
说明文是给人知识的一类文章。写好说明文的关键是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在介绍、说明事物的特征时,要特别重视语言的修饰和限制。说明文的语言是为说明事物服务的,它要求准确(有分寸)、简明、平实,这是说明文的科学性特点所决定的。所谓准确,就是要按照事物(事理)的实际情况,选用最恰当的词句,恰如其分地把事物(事理)的特征、本质和规律性说明清楚。这就要求作者在遣词造句时特别要重视修饰、限制,恰当地运用定语、状语和补语。举个例子说,《向沙漠进军》一文开头有这么两句话:“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有史以来…  相似文献   

14.
所谓强调就是指利用某种手段来突出句子中某一部分,使其显得更加重要的方法。有许多种方式都可以用来表示强调,本文将例说一下强调的多种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5.
王峰 《中学教与学》2003,(2):33-37,7
一、选择题 (每小题 2分 ,共 14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避讳 (w嚙i)   跻身 (j墿)燃炽 (ch尙) 挑拨离间 (ji仭n)B .惬意 (qi埁)盘踞 (j敶)湛蓝 (zh劋n)拈轻怕重 (ni仭n)C .嗤笑 (ch墿)确凿 (z偄o)憎恶 (z埁ng)偃旗息鼓 (y儯n)D .罹难 (l姫)造诣 (zh嫬)修葺 (q尙)坦荡如砥 (zh嫬)2 .与“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中的“自然” ,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来 ,沉不下去。B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C .绿的呢 ,是人类劳动战胜…  相似文献   

16.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或把甲事物易化成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格。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重点在拟,形象直接,能把无生命或有生命的事物写得更加鲜活、更有感情、更现本质,使语言因此而产生韵味、迭宕有致;使内容因此而蕴藉深长,耐人寻味。运用比拟,要善于抓住事物本身的特征,合理想象,大胆创造。下面试从构成上作些品析。一、在类比联想基础上形成的比拟。如: ①接着就飞出了八岁的宏儿。②蓝色的火焰舔着锅底。①中的“飞”是模拟禽类比人,②中的“舔”是模拟哺乳类比物,两者都紧扣相拟点,拟得贴切形象、生动活泼。若分别换成“跑”和“烧”字,则文采顿失,韵味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突出正面形象,小语教材中勾画了不少反面人物,力图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明辨善恶美丑的能力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尺度,就会产生不应有的副效应,比如某教师在执教《刘胡兰》一文时,他反复要求学生读出敌人“凶恶”的语气,数名学生读后还不满意,自己又示范一遍,最后点读得“最凶恶”的学生进行角色朗读,讲课时还让学生揣摸“敌人”心理和模仿“敌人”的动作。结果,学生在课外大肆模仿敌人,  相似文献   

18.
在众多动物中恐怕骆驼最有资格冠以“顽强”二字了。 沙漠几乎是生命的禁区,要么干旱高温、骄阳似火、酷热无比;要么冷若冰霜、狂风肆虐、飞沙走石。沙漠里一片荒凉,植被稀少,严重缺水,就是在这样地狱一般的恶劣环境里,骆驼顽强地生活着、繁衍着。而我们心目中好多所谓强者,诸如大象、老虎、狮子、猎豹、巨莽、黑熊等,沙漠对它们来说就是死亡之地。  相似文献   

19.
近年的中考,都有考查成语运用的题型。归纳各地试卷的例句,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这些类型:1.搭配不当。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成语与修饰语,或与形容的对象之间的搭配要恰当,否则就会出现错误。例如:①同志们在宣传员的鼓舞下,一个接一个地争先恐后地奔向堤岸。②桂林的山水美丽如画,真是巧夺天工。例①“争先恐后”与前面的修饰语“一个接一个地”自相矛盾,应将修饰语删去。例②“巧夺天工”形容的对象不能是自然景物,而应是人类的杰作。在成语运用中,要注意前后搭配,不能自相矛盾。2.词义误解。有时对成语的意思现误用。例如:③在南宁市几条繁…  相似文献   

20.
教学《黄继光》一文时 ,我发现文中有两个词特别有意思 ,值得推敲。“战士的屡次突击 ,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此句中一个“压”字 ,不仅反映了敌人的这个火力点阻挡了我军的进攻 ,而且还说明当时敌人气势咄咄逼人 ,也为后来黄继光主动请战 ,顽强战斗留下伏笔。“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 ,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这儿的一个“叫”字 ,极形象地写出敌人垂死挣扎的疯狂 ,反进攻的气焰嚣张 ,为黄继光用胸口堵住敌人枪口的壮烈行动作了铺垫。我想 :平时我们只要多留心 ,引导学生品词 ,定能使他们在语言文字上得到欣赏 ,在认识事物上得到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