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担任班主任工作已经四年多了,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因为学生在家的情况。老师们不太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家长也知道不多。如果老师和家长能多交流、多沟通,做到家校衔接,情况就会大为改善。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了。  相似文献   

2.
1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是在七年级(上)“可能性”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已经接触了不确定事件,初步体会了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及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意义。在本章中,学生将在“猜测——实验并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通过具体情境体会概率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了解学生是教好学生的前提,尊重、理解,是让“孤雁”归群的“秘诀”。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同他们交朋友,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的基础上,对这些在班级中不显山不显水的同学的情况作重点了解,并找到他们在学习中表现不出色、参与班级活动不积极的“症结”所在,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使这些学生消除心理顾虑,向老师敞开心扉,通过教师的指导帮助尽快融入集体,使自身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自由、健康的发展,在班级管理中,我进行了爱心教育的尝试。所谓爱心教育,就是在班级管理中,针对学生的心理需要,以情感为突破口,用爱心影响学生的教育。下面就浅谈一下我在班级管理中进行爱心教育的做法和体会。一全面了解学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班主任要教育好学生,就得全面经常地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和熟悉学生的情况,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结合实际,我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来了解学生的…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本案的最大特色就在于以“一条富有诗情和审美的清泉”串起了读背、品悟、想象、迁移的心智活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东方之珠”的内涵,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培养学生爱香港、爱祖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钟之文 《小学生》2010,(1):52-53
现行的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环保问题”。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不只是其他学科的“专利”。笔者就如何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此,  相似文献   

7.
新接班,我急于了解学生的情况,在开学的第一个半天,就写了一封致家长的公开信《共同培育我们的孩子》。在信中就学生“以往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及特长、优点、哪方面需要帮助、课余时间的安排、英语学习情况、到返校的方式、有否可上网的电脑”等等一系列问题,当即进行整理.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在对学生进行了解的同时,对班级的状况也要进行正确的分析,寻找恰当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看到这则新闻报道时,我非常激动,因为我就是从吉林农村考出来的大学生,我也有过报道中那些学生的“害怕升入大学”心理。而作为正在读大三的我,结合自家情况和我所了解的吉林农村状况,我能深深体会到“农村学生害怕考上大学”的无奈与悲哀。  相似文献   

9.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有人说:“不懂得爱学生的人,不配入教育的圣殿。”我看,这一见解十分精当。教师怎样做到爱生呢? 第一、教师必须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徐特立同志说:“教师要了解情况,了解学生个人的情况,学生家庭的情况。”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心中不明,缺乏了解,既不能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也就不能很好地教育学生。教师只  相似文献   

10.
“……教导主任必须兼课,校长也应该争取兼课,这样才能更多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体会到教师的困难,也就不会随便安排会议或任意改动学校工作秩序……。”  相似文献   

11.
冷玉斌  关磊 《教书育人》2004,(11):28-28
据调查,现在不少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为了更方便地了解情况,就在班里安排“眼线”,让一些学生通过“打小报告”提供信息,于是许多班上都出现了“告状大王”,而这些同学也因此被其他同学疏远与排斥,甚至孤立。  相似文献   

1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这首先就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教育首先是人学,是一项双边的活动,教育的施动者是教师,而受动者是学生,学生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力量,若不重视学生的现状,不了解学生,那么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也就无从谈起。乌申斯基也指出:“如果教育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同样强调了在教育过程中人的重要性。而新课标也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切…  相似文献   

13.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俗话说:“哪片林里没有棵弯弯树?”一个班级自然有后进生。而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应放在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本人认为,做好后进生的工作要做到“五多”、“三少”、“二不”。一、“五多”“五多”即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多观察学生,多找学生谈心,多找学生的闪光点.(一)多了解学生。班主任接到一个新班,就应充了解学生,对后进生则主要了解其落后的原因。了解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教师可通过学生了解其以往在校表现,可通过家长了解其在家表现,可通过任课教师了解其课堂听课情况……,然后汇总分析,找出其…  相似文献   

14.
“教师,既是学生的严父。又是学生的慈母”,这是在人们心中早已认可的真理。但要想成为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优秀的人民教师,还要再补上一点,就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朋友”,是理解、尊重、平等的代名词;它是沟通人们心灵的钥匙。在工作实践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就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一、了解学生,沟通感情。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  相似文献   

15.
1 基本情况
  1.1 授课对象
  这是在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牵手农村教育”活动中借班上的一节课,虽然没能及时了解到学情(通常新授课我不要求学生预习,因知道是高一学生,所以也就不特别想进一步地了解),但通过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鼓励促进学生探究,依然感受到四星级重点高中普通班的学生基础较好,有一定的阅读理解和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让学生试一试”,是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精神。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明确指出,学生通过尝试会产生三种结果:“假如真了解了,这了解是自己的收获,印入必然较深;假如不能了解,也就发现了困惑所在;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不甚相合,就作出比量长短的思索。”这三种结果对于学生来说都会有收获。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巧妙地让学生试一试,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步获得探索与创造的感性经验,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试…  相似文献   

17.
“实验设计”是高考理科综合中五项能力之一。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实验设计”是最常见的题型,也是考查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有效题型,所以倍受命题专家的青睐;在以后的高考中,该题型将还会出现,所以在高三生物学复习中,应将“实验设计”作为重点训练项目。但对于学生来说,仍难以抓住要害、理不清实验设计思路,不知从何下手,结果得不到高分。笔者针对这一情况,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供学生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本学期,我们班经常有学生上午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出现肚子疼、胃疼等现象。经过了解,我发现好多学生不吃早餐。随后,我在班里进行了调查,发现有的学生经常不吃早餐,有的学生在小摊上随便吃点东西。有的学生把父母给的早餐钱买了零食,还有的学生用来买了自己喜欢的玩具……针对以上情况,为了让学生了解早餐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我在“综合实践课”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咱们同学当中,谁有不吃早餐的习惯?”有不少同学举起了手。接着我又问:“你们了解到不吃早餐的危害性吗?”大部分同学摇摇头。于是我进一步问:“你们想知道吗?”同学们纷纷说:“想”。就这样我们的研究课题产生了。  相似文献   

19.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愈充分,主动性就愈大,教学效果就会愈好。但备课只是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不等于实际效果。真正反映教学效果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教案写得再周全,也不可能完全符合教学实际。教师只有在讲完课之后,才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只有学了以后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因此,有很多名师,在教案中都有“后记”,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结合学生的反映,把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灵感都记载下来,经过修订教案或改写讲稿,再拿到下个班去讲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学中我坚持在写完一个教案后留…  相似文献   

20.
1.问题提出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和集合的‘属于’关系,针对不同的具体问题,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加以描述;会用集合语言对已学习过的数学对象加以描述,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然而有教师发现“一个稍微综合的问题若用集合语言来叙述,学生往往就理解得不深不透,表述也欠准确,甚至题目都读不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