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语文诵读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诵读教学是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它的特点是让学生反复吟诵以理解课文,不强调诵读前对课文的分析理解,有其历史局限性。而当代语文教学则重在对课文的分析,轻视诵读,也欠全面。执教者应引导学生在分析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表情达意的诵读,从而凭借语感进入到“口诵心惟”“品味”的理想境界。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诵读课文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 诵读这篇美文 ,培养学生的语感。 2 品味赏析课文的美点 ,培养学生自我设疑、合作探究的能力。 3 通过仿写训练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教学重点 :1 反复诵读课文。 2 品味赏析课文的美点。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设疑、合作探究 ,品味赏析课文的美点。2 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完成仿写练习。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说说我是谁呀 ?(生 :你是老师 )对。不过 ,我也是你们的朋友。今天将和大家一起学习 ,共同度过愉快的 4 5分钟 ,好吗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拜访几位新朋友吧 !它们…  相似文献   

3.
自读导言1.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来理解体会“乡愁”这种自古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共有的主题。2.通过反复诵读品味余光中《乡愁》诗的结构美和音乐美以及席慕蓉《乡愁》诗的缠绵、细腻。3.培养学生对比阅读和迁移阅读的能力。(解说:乡愁是一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它亘古不息,源远流长,对于涉世不深的初中生而言,只有反复诵读,细心揣摩,再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才可体味其中一二。)自读程序1.播放罗大佑《乡愁四韵》录音带导入新课。2.教师范读课文。(可配乐)3.学生跟读,细心体味。4.比较阅读:(1)这两…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  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  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4.背诵全文。【教学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翻译难懂的语句 (难点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以诵读带动理解,以诵读加速背诵。  2.理脉法。理清全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并带动背诵。  媒体设计  可通过电脑 Powerpoint系统做出系列幻灯片,一片一段,借此来强化对文章词义的理解及诵读、背诵,使用时同步出现。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步骤】  第…  相似文献   

5.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词语朴素无华,通俗明白,但其内涵却十分深刻,耐人寻味。教学这篇课文时,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我们指导学生抓住上点词语,反复咀嚼品味,比较异同,坚持词语教学与挖掘文章主题相结合,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起到了良好的教学又灵。例如,文中有三个描述李大钊同志神态的词语:1.敌人扭身时:“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2.敌人提审时:“我看到他那乱蓬蓬的长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3.敌人审讯时:“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在学生初步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后…  相似文献   

6.
岳阳楼记     
初中课文重难点确定与突破[重难点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应确定为在诵读熟练的基础上达到流畅背诵。翻译和字词理解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背诵记忆。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品味欣赏。“诵读成记”这一教学重点和“品味岳阳”的教学难点是相辅相成的。教学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记忆能力的培养训练,属素质教育的识记能力,而教学难点则属鉴赏能力的培养。这一重难点的确定符合本文的“训练重点”,更符合学生智力知识发展规律: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应当完成科学记忆的过程,尤其是教师要科学指导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严格区分“科学记忆”与“死记硬背…  相似文献   

7.
【初三册】第五单元 教学设计○教学导引1 这个文言文单元所选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 ,体裁形式多样。有的描绘自然景物 ,富有诗情画意 ,如郦道元的《三峡》 ,有的记叙儿时趣事 ,充满童真 ,如沈复的《闲情记趣》 ,还有五首古诗 ,都是唐代以来的名家名作 ,极富艺术感染力。2 学习本单元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古人写景叙事的方法 ,体会其语言精妙运用的好处 ,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能力。3 学习古代诗文 ,诵读十分重要。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诵读指导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 ,理解…  相似文献   

8.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 ,背读课文。2 .理解字词的古今义差别。3.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课时安排 :1.课时 :一节课。2 .课型 :背读课。主导教法 :1.诵读法。2 .导读法、讲解法。主体学法 :1.诵读法。2 .参照注释理解句意法。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查阅“讳疾忌医”成语的意思 ,并思考其危害。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成语“讳疾忌医”导入。(略 )二、指导诵读四步法 :正读、译读、理读、背读。步骤一 :正读——在教课文之前 ,先让学生朗读课文 ,然后教师纠正读音、语调。1.同学们朗读课文。2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3.其他同学指出其读音错误 ;教师…  相似文献   

9.
[教学片段]人教版教材第五册内容。深入品味 课文1-2自然段语言,体会兄弟俩自由自在、尽情玩耍 的童真童趣,感受大自然带来的快乐。 师:(生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你读出了俄罗 斯兄弟俩怎样的心情呢?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2.揣摩、品味本文精彩段落和语句。3.培养并提升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二、教学时间一课时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师:播放背景音乐《松花江上》。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个人。(幻灯展示)这个人是东北  相似文献   

11.
王琳 《甘肃教育》2009,(10):38-39
《七月的天山》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以感受大自然的美为专题的一篇课文。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使其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对于精彩的语段,要熟读成诵,同时还要积累优美的词句。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从抑扬顿挫的语言中品味文章意蕴,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2.赏析关键词句,感悟作者情感,从作者的“别”样人生中寻找成长启示。【课前准备】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2.查阅资料,了解李白生平经历。【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作家米兰·昆德拉说:“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我们都不擅长告别。”是的,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1.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语言的优美精彩、生动简练。2.体会古人通过赞美雄伟壮丽的锦绣河山表达的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2.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4.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受到美的熏陶,丰富文学素养。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熟读课文,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中逐渐加深对内容的理解。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疏通文意,同学间讨论解释疑难,教师只作适当讲解。3.教读时,为便于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  相似文献   

14.
《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一篇文字较浅显的课文,在教学时,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15.
王昀 《语文天地》2016,(5):66-67
语文是语言的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学生反复诵读文本,积累精彩语段。在诵读文本时,要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探究涵义丰蕴的语段,认真揣摩作家运用语言的精妙,仔细品味语言的韵味,从而提升教学的魅力。我们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语言文字,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感受作者作品的思想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一、在诵读中感受语言之美选入教材的课文,多是语言优美、感情动人的文章。教师在课堂上要极力凸显课文中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的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2.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教学重难点1.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2.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吟咏,要求当堂背诵这五首诗词。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赏析品味,加深理解,不宜面面俱到。可结合运用比较法(换词、移位等)理解课文。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自上初中以来,我们已学过20余首古代诗词,其中以唐诗宋词居多。我们对律诗和绝句的有关知识也有了一些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17.
彭静 《学语文》2013,(5):15-16
【教学目标】l。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诵读法、品读法、启发法、读写结合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唤起学生对焦、刘爱情的同情,同时培养学生对爱情、对社会、对人生的反思能力。【教学重点】1.从反复诵读中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体味人物的心理:2.通过品味语言来赏析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电脑辅助识字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广州市登峰小学周卫华在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识字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识字教学的方法很多,笔者主张“随课文识字”的方法,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的“音”和“义”。然后在反复诵读、反复理解的基础上,认准字形、...  相似文献   

19.
<正>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故事类型的课文很多。因为故事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情节有声有色,尤其是低年级教材中的各类故事更是贴近儿童生活,充满童真童趣。而故事往往语言特色鲜明,写作方式灵活多样,人物形象丰满生动,因此很值得我们引导学生仔细揣摩、精心品味。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我们应该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阅读规律,精心设计语文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升听说读写的能力,增强甄别是非的能力,并使他们的情感得到熏陶感染。以下是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技能目标: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情感目标:品读诗文,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重点、难点]1.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2.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出主线“送别”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李白是怎样送别好朋友孟浩然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课文来细细体味。二、学习1、2自然段,品味“不去触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