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鲁迅的散文诗《雪》的理解和分析,历来有着分歧。“历来”姑且不谈,只说今年。今年《破与立》第三期上,发表了曲辰同志撰写的《谈鲁迅的散文诗〈雪〉》。作者说:《野草》是鲁迅著作中“最难懂的一部”,《雪》当然也很不易解。为了不让大家“死于句下”,作者便对《雪》的“象下之义”,做了一番寻求和揣摸。他认为鲁迅当时已经“把希望寄托在广  相似文献   

2.
<正> 《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编》是鲁迅分别写于一九二五年一九二六年的杂文集。鲁迅在《华盖集续篇》的《小引》中说:“年月是改了,情形却仍旧”,其意是说,这两本杂文集写作的社会背景,作者的处境和思想状况大体相同。不仅如此,我以为它们的思想倾向也很相近。它们与《热风》和《坟》比较,在思想上有着一些相同的特色,但由于写作环境不同,作者此时的思想有了变化发展,又有着新的思想特征,它们反映着鲁迅一九二五、二六年间艰苦、坚韧、深沉的战斗和探索的不断前进的伟大战士的身影。这两本杂文集的思想特  相似文献   

3.
近日偶读《鲁迅学案》(《民国学案》第四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版),觉得缺了许多东西,很是遗憾。例如在“学术旨要”部分只讲《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汉文学史纲要》以及《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拿来主义》、《门外文谈》等几篇文章;而鲁迅另外一些重要学术文章,则完全略而不提,例如《破〈唐人说荟〉》、《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六朝小说与唐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何典〉题记》、《〈游仙窟〉序言》、《选本》等等。如果“旨要”部分因为受体例限制不能涉及得太多,那么在“案主行状”部分似乎可以提到一下。  相似文献   

4.
一、警惕鲁迅教育“杀死”鲁迅 1.鲁迅作品面临“下课”危机《青年周末》登载的《北京高中语文课本换血〈雪山飞狐〉替掉〈阿Q正传〉》,后经几家门户网站转载,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强烈反应。媒体的反应虽然表现了部分人对鲁迅的激赏与崇拜,但这并不能挽救鲁迅作品的现实命运。那些教材的编者并非读不懂鲁迅,而是读懂之后的“扬弃”。我不敢肯定,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一册《〈呐喊〉自序》的文后附有鲁迅先生的《自嘲》诗,该诗注释部分认为先生所谓“偷得半联”指的是“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一、关于“偷得半联”的来历《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2日有如下记载:“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旧帽遮颜过闹市,破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云云。”此诗后被收入《集外集》时,“旧帽”改为“破帽”“破船”改为“漏船”,并命题为《自嘲》。从日记内…  相似文献   

6.
悲愤中倾吐的伟大情怀──读鲁迅《写在〈坟〉后面》张永泉古人云:“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①《写在〈坟〉后面》就是这样一篇“不得其平则鸣”之作。我们读这篇杂文,常常感到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凄切幽...  相似文献   

7.
<正> 鲁迅的十六本杂文集,除《且介亭杂文未编》、《集外集拾遗》外,都撰写了《序言》(或称《题记》、《前记》、《小引》《题辞》)或《后记》(或称《附记》),计有《序言》十四篇,《后记》六篇(即《写在〈坟〉后面》、《〈华盖集〉后记》、《〈伪自由书〉后记》、《〈准风月谈〉后记》、《〈且介亭杂文〉附记》、《〈且介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本中的长妈妈是鲁迅儿童时代的保姆,她帮鲁迅找到了“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宝书”——《山海经》,《山海经》给了少年鲁迅强烈的“震悚”并产生无比的“敬意“,因而也使鲁迅对长妈妈终生怀有感激和怀念之情。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阿长与〈山海经〉》形成了单一的阅读视角和解读——诠释者较多地注目于从政治角度和民粹立场来阐释,把阿长阐释为劳动人民美好品质的化身,而忽略了鲁迅内心的冲突与紧张造成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除《题辞》外,共收作品二十三篇,写于1924至1926年间。那正是他在北京与北洋军阀政府及其走狗“正人君子”之流激战的时候,也正是他深感思想矛盾和为了挣脱旧思想的束缚而经历着所谓“苦闷彷徨”的时候。在写作《野草》的同一个时期里,鲁迅还写了大量的杂文,即《华盖集》正续编,以及收在《坟》里的大部分作品。过去研究鲁迅这一阶段的战斗和思想,总的说来是偏重于他的杂文,而对于《野草》则多少有些重视不足。这大概主要是因为不肯给这部散文诗作出较高的评价吧。当然,我们应该肯定,《华盖集》正续编和《坟》里的许多杂文都是致敌死命的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2009,(3):64-64
《语文学习》2008年第11期发表了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的《如何读与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文章最后指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构成了鲁迅先生童年生命成长的两个空间。鲁迅先生虽没有完全否定学校教育,但显然对“百草园”这个“大自然空间和民间文化空间”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偕行社祭文》的争鸣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指引下,在批判“四人帮”炮制的“两个估计”的高潮声中,绍兴新发现了一篇《偕行社同人悼刘和珍烈士〈祭文〉》。关于这一《祭文》,是否系鲁迅佚文,尚有争论。但它毕竟与鲁迅的战斗杂文——英雄史诗《记念刘和珍君》有  相似文献   

12.
<正>《阿长与〈山海经〉》是统编版教材七下第三单元中的课文,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在现行课堂教学中,教者对其情感的把握,多浮于表,有的认为是对保姆阿长的怀念,也有更进一层认为不仅有怀念还蕴藏着愧疚。但笔者采用“融贯式文本解读法”[1],联通文本内在系统和外部系统进行整体观照,融合作家个体的人生体验进行全方位立体解读时,发现《阿长与〈山海经〉》中存在着大量的对比,而在这些对比中鲁迅不仅仅表达了对阿长的怀念与愧疚,  相似文献   

13.
日前,在浙江省绍兴市召开的纪念鲁迅诞辰125周年逝世70周年“鲁迅:跨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日本学者大村泉称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为虚构小说而非“回忆性散文”,惹来学界热议。我国学者、著名鲁迅研究专家、辽宁师范大学教授王吉鹏旋即予以坚决回应,表示《藤野先生》某些内容“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但只是记忆的失真,而绝非“虚构”。据了解,大村泉在其《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是“回忆性散文”还是小说?》的发言中,考证鲁迅《藤野先生》有几处细节不符合真实,如鲁迅在仙台的某科考试成绩不是60分以上而是58分,与鲁迅有联系的学…  相似文献   

14.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集子里所写十篇“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文章中的第二篇。这是一篇专门回忆和纪念作者童年时的家中保姆——阿长的文章。在初一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狗·猫·鼠》《二十四孝图》《五猖会》(都收在《朝花夕拾》中 )等篇目里也多次提到了她。可见阿长给鲁迅的童年生活留下了多少难以磨灭的回忆 !《阿长与〈山海经〉》中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童年鲁迅与阿长相处的情景 :对“我”拔草翻石头的告发 ;夏夜挤“我”睡席的“大”相 ;元旦早起为“我”塞福橘 ;平日里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告…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精神》一文对于《坟》和《华盖集续编》两书的注释,都说是1926年出版的。据多数资料,皆言《坟》出版于1927年3月,《华盖集续编》的出版时间为1927年5月,(也有资料认为是1月)鲁迅在1926年倒是出版过一部《华盖集》,可能注释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先生在《〈城与年〉插图本小引》中说:“自然,和我们文艺有一段因缘的人,我们是要纪念的!”  相似文献   

17.
杂文,是散文的一种,是随感式的杂体文章。它以短小、活泼、锋利为其特点,内容广泛,形式不一,一般以论说为主,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刘家骥的《文体浅论》就把杂文归入议论文中。但鲁迅先生的杂文集中为什么会出现记叙文呢?如高中语文第一册记叙文单元的《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高中语文第三册记叙文单元的《为了忘却的记念》(选自《南腔北调集》),学生对此疑惑不解。事实上,鲁迅先生的“杂文”与我们现在一般认识中的“杂文”  相似文献   

18.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该书共收回忆性散文10篇,均作于1926年。各篇在北京《莽原》半月刊陆续发表时,副题作《旧事重提》,依次是《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鲁迅当时可能设想日后出书就以《旧事重提》为书名,也符合以回忆往事为主要内容的实际。但《旧事重提》终究显得直白,因此在1927年5月间编集准备出版时,改名为《朝花夕拾》。“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一般认为散文成就最大,作家蜂起,佳作…  相似文献   

19.
1924—1926年里,鲁迅创作了《彷徨》、《野草》、《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及《坟》中的部分作品。三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呈现的精神面貌殊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文体要求外,更是作家主体复杂心理构成的表征。在原有心理基石和现实生存“场”的酿造下,悲剧意识和自我意识是这个时期鲁迅创作心理构成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是其思想发展中的重要文本,它不仅记载了鲁迅的探索足迹,而且记述了鲁迅复杂的心态与幽深的情感历程。这部文集凝聚着鲁迅深沉的爱,是鲁迅“爱”的心灵史上的路碑。《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无常》、《五猖会》、《二十四孝图》等等篇目都是鲁迅情与爱的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