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桃花源記》写在距离現在一千六百多年以前,当时正是东晋王朝和刘宋王朝交替的时代,社会动乱,人民受着外族和阶級的双重压迫,生活极端痛苦。陶渊明是一个出身于沒落士族家庭的知識分子,他从小就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負,但是在当时軍閥和土族专政的时代,他的理想无法实現。他从二十九岁起,由于生活所迫,也曾做过几次小官,但是他看不慣官場里那种黑暗和腐败的現实,終于在四十一岁那年,只做了八十多天彭澤县令,就弃官归田,  相似文献   

2.
东晋名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中学语教材中言的传统篇目,在现行初中《语》第二册的散单元中,笔备课时对教材的一处断句和两处注释持有不同看法,今不避浅陋,提出来求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3.
一、妙在“忘”。文中捕鱼的武陵人,是在“忘路之远近”之时,意外地发现了桃花林,进而发现桃花源的。“忘路之远近”就是“忘记了他走了多远”,不知道他走在什么地方。这一笔很妙,把武陵人发现桃花源的地点设置在一个非常妥贴的环境里。一个“忘”字,既为故事的开端创造出一种诗的意境,同时又巧妙地回避了从尘世到这个空想社会的牵强过渡,使后文中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和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美丽景色都合理地融化在一个“忘”字中。  相似文献   

4.
5.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165页注释⑨对"外人"的解释是: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  相似文献   

6.
一个精明的作者,描写了个无法查证的武陵渔人,让人要查实情只能大海捞针;一个出名的作家,误对600多年的服饰变化视而不见,让人窥一斑而见全貌;渔人的可笑与名士的跃跃欲试,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7.
《桃花源记》为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然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2001年第1版)对其中几个词语的处理似乎未尽完善,现提出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桃花源记》为语教材的传统篇目,然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语》(人教版2001年第1版)对其中几个词语的处理似乎未尽完善,现提出来加以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古代的“记”是一种固定的文体,“记”中所写的内容,要求应是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的实事。因此,一见到以“记”名篇的文章,人们总认为文中所记必有其人其事,并进而去考证、调查。对本篇所写的武陵桃花源,唐代舒元舆在《桃花画记》中说:“桃花源,即武陵之源,分灵洞...  相似文献   

10.
《桃花源记》是六朝志怪小说中的杰作,它是在《搜神后记》、《异苑》等志怪小说同类题材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桃花源记》的深刻寓意和艺术成就,远超六朝志怪小说.其叙事忽有忽无,变幻莫测,体现了志怪小说的一般特征.其社会思想渊源,与《老》《庄》思想最为密切,有道教影响的痕迹,而与魏晋玄学及佛教无关.  相似文献   

11.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一篇素负盛名的散文。据前人考证,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四十一岁,距辞官归耕至少有十五、六年之久。也就是说,作者写《桃花源  相似文献   

12.
晋朝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诗)》,描写了一个与世隔绝、安居乐业的好地方。这就是成语"世外桃源"的出处。后世用"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中有一些词语的理解,人们有不同的看法。除“落英”、“外人”、“何世”等争论较多,兹不录外,现辑录几例,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桃花源记》是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散文中的名篇。该文以曲折新奇的情节,描绘了一个没有压迫和剥削,没有掠夺和战乱,人人劳动、生活富足而又安宁淳朴的理想社会———桃花源,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和很高的艺术成就。一、关于《桃花源记》的内容全文共分三段:第一段写渔人迷路后所见到的景致,为揭开桃花源美好而新奇的境界铺平了道路。第二段(两三自然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写渔人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与桃花源中人交往的情况。这一段具体描写了诗人理想社会的面貌,文字精炼,描述逼真。第三段(最后两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  相似文献   

15.
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有两个词语,即“落英”和“邑人”,(《教师教学用书》译“落英”为“落花”,译“邑人”为“乡邻人”,对“落英”的解释,我持有异议,对“邑人”译为“乡邻人”,我认为妥帖。  相似文献   

16.
《桃花源记》是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此文已成为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现入选于人教社初语二册)。要学深学透这篇千古名作,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我国历史上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作品.陶渊明(公元365—公元427),字元亮,一说于入宋之后,改名潜,渊明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所以后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他当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29岁出仕,东晋末年先后做过江洲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地方小吏,但时间都不长.因为不满于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于是在41岁那  相似文献   

18.
《桃花源诗并记》为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三六五—四二七)代表作之一.《记》虽然只是《诗》的小序,但因为写得极精彩,历代文学家都把它视为散文名篇.不过我们学习《记》时,还应该参照《诗》,因为它们是一个在内容上互为补充的整体.《桃花源记》立意深远,设想神奇,构思巧妙,语言朴素、省净、优美;即使在今天,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  相似文献   

19.
《桃花源记》中的"路"并非物质世界的黄泥土径,而是社会经纬之象征。"忘路"就是就是忘俗,即抛却功利思辨。桃源之旅是陶渊明以一种寓言的手法向世人讲述的抛却功利思辨后的美好的人生体验,正如今人所言之诗意栖居。作为魏晋玄学的终结者,陶渊明创造了玄学理想的人间境界,《桃花源记》及其田园诗也正是陶渊明哲学思想最生动的文学表述。  相似文献   

20.
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有两个词语,即"落英"和"邑人",《教师教学用书》译"落英"为"落花",译"邑人"为"乡邻人",对"落英"的解释,我持有异议,对"邑人"译为"乡邻人",我认为妥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