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教学实践证明,面对"动脑、动情、见才、见智"的练习,学生们常常显露出浓烈的动笔欲。智慧的火花一旦点燃,便会闪烁出夺目的光华。  相似文献   

2.
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教学实践证明,面对"动脑、动情、见才、见智"的练习,学生们常常显露出浓烈的动笔欲。智慧的火花一旦点燃,便会闪烁出夺目的光华。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多练笔,不仅要求有一定的练习次数,还要求每次练习有一定的质量。教师应当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结合实际,有计划地安排作文教学,还应当发挥学生的潜力,创造各种机会,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逐步养成爱动笔的习惯。”笔者认为,教学中充分发掘课文中的写作因素,精心设计小练笔,并把“小练笔”挤进课堂,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扎扎实实练好写作基本功,提高作文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小练笔的训练,目标集中,费时少,见效快,而且方法灵活多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养成多动笔的习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写好整篇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就“小练笔”训练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拓展课文情节,丰富艺术内涵 作文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创造需要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首先要练硬学生想象的翅膀。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实际,设计了“拓展课文情节,丰富艺术内涵”的小练笔,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他们“大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黄勤能 《广西教育》2013,(45):43-43
“唉,又是作文课!,’‘‘日记写什么?”……诸如此类的抱怨在作文教学中已司空见惯。让中年级学生喜欢并适应习作练习,对教师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经过实践摸索,笔者习得了一种学生喜闻乐见、教师易于操作的日常练笔方法——片段练笔。片段练笔题材丰富、短小灵活、易于下笔。笔者现就片段练笔的实施要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语文课本从第六册起,除了在基础训练中安排作文训练外,还在一些课文的“思考·练习”后面安排“练笔”训练内容。如第八册教材就在第1、4、6组中各安排了一次“练笔”。内容分别是写一种植物、写一种动物、写一件事。“练笔”是一种新的作文训练形式,它的训练目的也同作文训练一样,是为了引导学生将阅读中学到的方法运用于作文实践,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基础训练中的作文安排有专门的训练时间,而“练笔”则没有,一般要求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教学中,很容易被忽略,因此,教师要发挥“练笔”…  相似文献   

6.
刘娥英 《天津教育》2022,(21):144-146
<正>小练笔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用来强化学生写作水平的实训练习,在目前小学语文练笔教学中存在着练习目标不明确、练习形式固定化、练习时机不恰当、练习要点不精确的现象。为了解决练笔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丰富学生练笔素材;多元练笔,提升写作水平;内容激趣,拓展随堂练笔情感三个方面入手,实现课内外融合,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怎样使随文练笔真正发挥作用?通过实践 ,笔者觉得根据教学过程顺水推舟进行练笔 ,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它不仅为练笔提供了现成的“下锅之米” ,使学生有话可说 ,有材料可写 ,更重要的是 ,随文练笔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 ,从而也极大地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这种真正焕发出迷人光彩的小练笔 ,成为了新课程实施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巧用学生的“说”———由此及彼 ,趁热打铁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的活动 ,课堂上少不了说的练习。因此 ,根据学生的说 ,我们可顺势让他们写一写 ,让“说”为“写”铺设平台 ,以此降低写的难度 ,为“…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提出:“课内书面作业不少于8分钟。”“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感悟表达方法,经常随机地进行读写结合练习。”而小练笔是课堂读写结合练习最有效的方式。在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练笔的资源,教师应充分重视并挖掘教材文本资源,提高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提出“:课内书面作业不少于8分钟。“”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感悟表达方法,经常随机地进行读写结合练习。”而小练笔是课堂读写结合练习最有效的方式。在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练笔的资源,教师应充分重视并挖掘教材文本资源,提高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练笔形式很多,小练笔以其短小、灵活、快速的优势挤进了语文课堂,它给习作教学吹来了一缕清风,注入了一泓活水,使我们耳目一新。小练笔的形式很多,有口头作文,也有作文式练习。对中年级学生来说,口语练习也是重要的练习形式,可以把口语练习和练笔结合起来,以课本为范例,进行课堂小练笔。我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拓展写的空间,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小练笔在语文课堂中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练笔形式很多,小练笔以其短小、灵活、快速的优势挤进了语文课堂,它给习作教学吹来了一缕清风,注入了一泓活水,使我们耳目一新。小练笔的形式很多,有口头作文,也有作文式练习。对中年级学生来说,口语练习也是重要的练习形式,可以把口语练习和练笔结合起来,以课本为范例,进行课堂小练笔。  相似文献   

12.
“练笔”编排在课文之后,往往结合该篇课文的思想内容,设计出内容相对集中,思想相对统一,要求相对单纯的作文单项训练。“大纲”提出,作文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多练笔,“不仅要求有一定的练习次数,还要求每次练习有一定的质量”。语文课本中的“练笔”,既不同于“基础...  相似文献   

13.
“小练笔”是围绕作文训练的某一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极为灵活的写作练习。它主要包括课内练笔和课外练笔两部分。课内练笔随时进行可能会影响课文的内在气势和神韵,转移课文特定内容所激发的学生情感,破坏教学过程的流畅性,而课外练笔却能弥补这一缺陷。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小练笔呢?  相似文献   

14.
片断训练是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形式灵活的一种写作训练形式,也叫小作文、小练笔、单项练习等。是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利用其进行短平快的战术性训练,能帮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积累生活体验,丰富语言材料,掌握写作方法。 从作文教学的角度看,片断训练是一种分格训练,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应大力提倡讲练结合,尤其是初中阶段。但是,练什么和怎么练,执教者各有所求,各依其本,各得其果。对中学生,笔者侧重于表情达意的练笔,用讲读课激发写作兴趣,进而创造出一种浓烈的课堂练笔气氛。 一、在基础知识的练笔中,诱发学生独辟蹊径,同中求异 比如造句,就可让学生写成句群,或运用词语写成短文。这些词语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是以让学生掌握字、词、句、章的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任务的,而造句这一练习形式正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造句这一传统练习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显示了它的独特作用。 把造句同解释词语结合起来,就不仅能让学生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还能培养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象教学《社戏》一文中“……又漂渺得像仙山楼阁……”里的“漂渺”一词时,发现学生理解不透,记不住,于是就让学生仿课文形式造句,又自己换角度造了一句:“远望那缥缈的空中繁星闪烁……”再让学生与原文比较在用法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文的有关内容,采用多种练笔形式,培养了学生练笔的习惯,为学生奠定写作基础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一、基础性练笔.这种练笔是为学生打好写作基础的重要一环.一般情况,我们是从指导学生造句做起的.我们要求学生在用词语造句时,不受课本的束缚,从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要各辟蹊径,力求有所创造. 《老水牛爷爷》课文后有用“沉浸”一词造句的作业.大多数学生都是仿照书上“他总是笑眯眯地,全身心都沉浸在愉快中”这句话造了类似的句子:“他一遇上什么开心的事,总是那么高兴,似乎全身心都  相似文献   

18.
片断练习又名“小作文”,它是第六册作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作文的“入门功夫”。要训练学生组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离不开片断练习。因此,教学时我们要根据这一册作文训练序列,结合教材所选的10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片断练习。一、提供词语,组句成段这种形式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中心词语,让学生用上这些词语写一段话,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连句成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提出“课堂教学以使学生练习机会之多寡判断教育之优劣,能使学生有充分讨论、参与机会,方为良教师”。学习和借鉴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在“做”字上下功夫,培养学生动脑又动手的能力,是突破教学中知识难点的法宝。它需要教师挖掘教材中蕴藏的知识点,瞻前顾后,整体着眼,动脑中动手,动手中动脑,手脑并用,把学生的思维训练向深层次引进。  相似文献   

20.
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就文取材的“小练笔”,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小练笔为习作练习开辟了一片崭新的阵地,为学生抒写感受和见闻提供了另一空间。让学生借鉴课文中典型片段的写法,写一写生活中的其他内容,在模仿中习得方法,获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