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雨说》     
【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教学重点】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2.联想想像法。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3.评析欣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4.探究学习法。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进行。…  相似文献   

2.
王磊 《学语文》2011,(6):21-2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本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杜甫的思想感情。2.把握关键字词,分析景物意象。体味诗歌意境。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吟诵,感知诗歌的音韵之美。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感情。2.教师适当点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讲析和讨论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具有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中学生有一定的欣赏基础,只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不断探究、仔细品味,就可以进入优美动人、如梦似幻的意境中,获得美的享受。所以,欣赏诗歌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审美过程。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诵读吟咏、探究意象、品味语言、联想想象来学会欣赏诗歌。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的】1.学习延安军民以苦为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文中优美的意境。3.学习文章以小见大和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4.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教学重难点】1.鉴赏文章的意境美和情感美。2.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3.品味文章精当的语言。【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情境激趣法、冥想入境法、诵读品味法、点拨互动法、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等。总体构想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于叙事写景之中。教学这样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循其形,入其境,体其情,…  相似文献   

5.
1.通过朗读教学进行美育把握准感情基调,掌握好语调和节奏,让学生通过诵读,把教材的语言符号幻化为头脑中触手可及的形象,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审美状态,是语文审美教学的重要手段,诗歌。散文的教学尤其适宜于此。《故乡的榕树》是一篇思乡的名作,那清新隽永而又意蕴深厚的语言,那浮雕般凸现出来的画面感,那浓郁得似乎化解不开的乡情,叫人把它捧在手里就有一股遏制不住的诵读欲望。在教学中可分步骤先后进行范读、齐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吟咏中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和乡情美,从而陶醉在作者创造的美的世界里。2.通过…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的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2.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教学重难点1.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2.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吟咏,要求当堂背诵这五首诗词。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赏析品味,加深理解,不宜面面俱到。可结合运用比较法(换词、移位等)理解课文。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自上初中以来,我们已学过20余首古代诗词,其中以唐诗宋词居多。我们对律诗和绝句的有关知识也有了一些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7.
1.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a、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b、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c、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节奏,体会诗歌内涵。2.通过联想想像,领会诗人表达的思想和抒写的情志。3.收集与作者、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资料,进一步掌握读诗品诗的方法。学习重点1.对诗歌节奏、韵律的把握。2.对诗歌“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领会,体会诗中的言外之意。(解说:在学习了一些诗歌的基础上,学生应进一步掌握品味和解读诗歌的方法。按照学生的实际和“单元提示”中“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还要展开想像和联想,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与诗人展开心灵的…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丰富的内涵,进入其如画般的意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在古诗教学中,应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声画结合,语言绘景,充分领略诗歌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0.
古诗词教学,通过培养学生想象力,挖掘诗歌意境美,培养学生语言感受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本文从创境悟情、由境入情、融情于景、有情诵读四方面论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有一只蛹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具有音韵美、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当你反复把玩,仔细体味时,即可进入优美动人,如梦似幻的意境中,获得美的享受。因此,诗歌的学习过程是一次审美过程。这个过程是要通过多层面的诵读、诗歌语言的品味及诗歌意境的联想想象等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诗中运用联想和想象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力的训练。2、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3、培养学生为实现美好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想。课时计划:一课时教学设想:这首诗中对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唱古诗歌曲《锄禾》;欣赏《读唐诗》。 年级:四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听音乐、诵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在音乐中吟唱古诗的能力,感受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标 古代诗歌教学的大体要求应该是:理解诗歌的重要内容和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欣赏优美诗句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在诗歌教学中应该明确的目标是:理解诗歌的重要内容和思想感情;能够简单进行诗歌欣赏能力的锻炼;养成反复诵读诗歌、背诵诗歌的习惯.其中,理解诗歌是基础,培养简单欣赏的能力是目的,而反复诵读诗歌是达到目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一、课型定位———配乐朗读鉴赏式二、教学对象分析1 虽然本诗立意向来众说纷纭 ,其纯艺术之美人所共知 ,因而教学时从语言赏析入手 ,引导学生感悟它高度的形式美 ,应是可行的。2 高二学生对现代诗歌情有独钟 ,通过反复吟诵名篇能够感受到其别具一格的意境之美 ,进而加深对原诗的理解。三、教学目标 通过咀嚼、吟诵 ,学会鉴赏现代诗歌的“三美” ;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四、教学重点 以诵读加深理解 ,通过理解提高诵读能力。五、教学难点 把握徐志摩诗的纯艺术美。六、教学方式1 声画同步 ,视听一体 ,营造诗意氛…  相似文献   

16.
高一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单元选取了中国现当代和外国的共11首诗歌,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的代表诗人的代表作品。在教学中,除指导学生认识诗歌的基本特点和类型,了解、积累有关作家作品知识外,教学重点应是在诵读中指导学生整体地感受作品的节奏美、意象美和意境美,体味作品的语言,感受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从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整体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2.细致品味重点诗句,把握全诗所表达的中心。3.学习这首诗,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4.了解赏析新诗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反复朗读这首诗,准确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准确理解关键诗句。【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了解艾青新诗创作的特点及本诗的写作背景,为学生准确理解这首诗奠定基础。2.注重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意。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语言的特点,品味重点诗句,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4.课堂…  相似文献   

18.
诗歌的鉴赏要培养欣赏的情趣,把握住意象反映的情感,体会意境的主旨和获得审美的情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诗题,了解诗人风格,感知意象等等方式,帮助他们真正地去欣赏诗歌的美,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古诗教学需要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需要通过联想领略诗歌的意境美,需要通过品评体会诗歌的语言美,需要通过感悟收获诗歌的哲理美和情感美。在美的陶冶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具有音韵美、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当你反复把玩,仔细体味时,即可进入优美动人,如梦似幻的意境中,获得美的享受。因此,诗歌的学习过程是一次审美过程。这个过程是要通过多层面的诵读、诗歌语言的品味及诗歌意境的联想想象等来实现的。首先,多层面的诵读。《苏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要想感知诗中形象,理解诗的内容,领悟诗中情感,诵读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