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正> 由道里、动力、平房、太平等四区组织的农民教育学习小组一行五人,五月赴西安、成都、重庆等市学习农民教育经验。此行对我们启发很大,特别是四川的农民教育工作经验是丰富的、新鲜的。根据成都同志的介绍,我们初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对农民教育的认识高,改革步子大.据成都和重庆同志介绍,四川省委、省政府为贯彻中央三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历史教育家吴景贤先生一生从事历史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先后在重庆中央政治学校、南京国立政治大学、湖南国立师范学院、重庆国立女子师范学院、重庆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大学)、重庆西南军区师范学校、成都四川师范学院(今四川师范大学)、南充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任史学教授,撰写了大量历史教育类论著。文章结合吴景贤先生的生平事迹,从历史教育的目的观、教材观、教学观三个方面对吴景贤先生的历史教育思想进行归纳、分析,并进一步结合其历史教育的相关实践活动总结了吴景贤先生对构建历史教育学学科体系的重要贡献。吴景贤先生的历史教育思想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历史教育思想对当下历史教育的改革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重庆文学的“已然”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有无文学?重庆有文学史吗?自从本刊1999年第1期推出建构“重庆文学史”的栏目后,已引起不少学人的热情关注和重庆文学界同仁的广泛注意。他们提出上述两个问题的理.由是:自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十三州,巴郡(今重庆)属益州(今成都)监察区后,重庆很少成为独立的行政区,其文学自然属于四川文学的范畴。不过,我们如果沿用亚里土多德在情学》中提出的历史在于叙述“已然发生的事”的观点来对重庆进行历史的考察,我们就会发现:重庆虽从属于四川的时间长,但它所拥有东川之区与成都所拥有西川之地一样,具有独立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
【案例】“绝对值”教学片段(人教版七年级) 问题1:师:同学们,资中地处成都和重庆之间:如果我们要在成都或是重庆办某件事情,到哪里更划算呢,为什么?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先生》一文是通过作者冯至与朱自清先生交往中的几个片断的回忆和述评,赞扬了朱自清先生的优良品质和可贵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朱自清先生的深挚崇敬和怀念。我想,阅读《朱自清先生》这篇文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习朱自清先生怎样做人。纵观全文,作者怀着由衷的钦敬之情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朱自清先生的做人要旨。一、勇于探索,坚定不移文章首先以追忆25年前的往事入手,从《雪朝》引出这部诗集的作者之一的朱自清先生。进而指出《雪朝》的风格是“里边的诗有一个共同的趋势:散文化、朴实,好象有很重的人道主义色彩。”这种风格,正  相似文献   

6.
唐在谈到《琐忆》的“写作指导思想”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回想建国以来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大多强调鲁迅先生品质中战斗性的一面,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一句阐发得比较充分,但是关于他对同志、对青年的爱就强调得很不够。我认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在不同方面的两种表现,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对敌人恨,对同志必然是爱。所以我想在我的纪念文章里应该两方面都讲一讲。30年代我作为一个青年,曾经和鲁迅先生有过一些接触,亲身感受过他对青年的关心爱护,因此,想从后一方面多说一些。”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7.
退一步想,是当年吕叔湘先生提出来的。面对语教学头绪纷繁纠葛不清的许多问题,吕先生主张退一步想清两个问题:一是语教的是什么,二是语教学是怎样的一种过程。回顾二十多年来的语教学,我们当然在前进。搞了几次新大纲新教材,最新一套还在试用,现在又开始制定新课程标准了,而且听说紧接着又要出新教材了。从工具性到人性,当然也是在进步。想进步,有进步,总是好的。但是也不妨退一步想想:学生在课堂上,在作业试卷里,在日常听说读写的实践中,究竟都留下了哪些真正进步的脚印呢?这么一想,恐怕章上的话是不足信的,要我们自己去看地底下。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施“构建师德素养自我教育行动研究”,我们设计了一份家长调查问卷。其中两个问题为:您心目中的好老师是怎样的?您对老师有怎样的期待?当从560份家长调查问卷中看到答案时,我们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9.
陈丽 《现代教学》2010,(5):27-27
鲁迅先生有一篇题为《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文章,文中写道“我作这一篇文的本意,其实是想研究怎样改革家庭,又因为中国亲权重,父权更重,所以尤想对于从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父子问题,发表一点意见。”在21世纪的今天,类似的课题摆在了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究竟“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值得我们每个教师去思考。  相似文献   

10.
如何强化思路教学●李秀珊袁国超要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就必须摸清作者的思路。叶圣陶先生说:“就文章本身而言,了解文章里作者思想发展的途径最为切要。”他又说:“看一篇文章,要看它是怎样开头的,怎样写下去的,跟着它走,并且要理解它为什么这样走。”他甚至强调...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大部分民族学研究机构和民族学家内迁至西南地区。民族学家们云集的城市依次为:昆明、重庆、成都、贵阳。文章主要探讨抗战时期在昆民族学家对云南省民族的调查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2.
一、怎样看待私塾先生和作者对他的态度? 有人认为文中所写的私塾先生是鲁迅童年时代的老师寿镜吾先生,并以有关他的事迹来说明寿先生对鲁迅的关怀和鲁迅对他的尊敬,从而认为鲁迅在文章中对私塾先生是抱肯定态度的;也有人把先生看成是可憎可笑的反面人物。应该怎样看待私塾先生这个形象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文艺性的散文,虽然鲁迅在写私塾先生中有现实生活中寿先生的某些事实依据,但鲁迅并不是给寿镜吾写传记。为了表达作品主题思想的需要,作者选取了有关寿先生教学生活的某些材料,这样,与实际生活中的寿先生的全貌就不可能完全一致。分析私塾先生的形象,应以作品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藤野先生》是一篇感情深沉的记叙散文。记叙的重点是藤野先生对作者——鲁迅先生的关怀和教诲,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本文的主要内容是鲁迅与藤野先生“结识——相处——惜别——怀念”构成一个整体结构。而文章的开头部分一至五自然段记叙的却是鲁迅结识藤野先生之前的一些事情,似乎与文章的主题不大相关。我们平素辅导学生作文时,经常辨到要围绕中心选材,那么,怎样理解本文的开头与中心思想的联系呢? 一、本文主要记叙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但文章开头(一至三自然段)不直接去写,而是奇峰突  相似文献   

14.
后记     
《广东第二课堂》2005,(7):32-32
一口气欣赏完四川的名水名山,同学们是否已经被这一片神奇的土地深深吸引,而迫不度待想踏上四川,一睹川地美不胜收的芳容了?不知你们是不是这样想,当我读完这几篇文章后,心已经飞向了四川。这几篇游记的确把四川风景胜地的特点惟妙惟肖展现在读者的眼前,那作者是怎样抓住读者的眼球的呢?  相似文献   

15.
乍看“生命的三分之一”这个题目,有点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作者要说什么;将文章粗读了一遍,回头再看,总算大致明白了作者想说的道理:希望读者不要虚度年华,要珍惜夜晚的时间。作者怎样做到只用九百多字就将一个严肃的大道理说清楚,使文章有说服力呢?让我们再次认真地阅读吧.  相似文献   

16.
金庸读巴金     
<正>我最初读巴金先生的《家》,是小学六年级,正在浙江海宁家中,坐在沙发中享受读书之乐。哥哥见我正在看《家》,说道:"巴金是我们浙江嘉兴人,他文章写得真好。"我说:"不是吧?他写的是四川成都的事,写得那么真实,我相信他是四川人。"哥哥说:"他祖上是嘉兴人,不知是曾祖还是祖父到四川成都去做官,就此住了下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应该教什么?学什么?叶圣陶先生说:"一篇课文都是作者动了脑筋写出来的,在学习一篇文章时,就要学习作者是怎样动他的脑筋的,看作者是怎样想和怎样写的。"王尚文教授也说:"我们语文教学的奥秘就藏在言语形式里。发现言语形式,关注言语形式,深入言语形式,从而把  相似文献   

18.
李敏  黄亢美 《广西教育》2006,(7A):49-51
第一课时 (让学生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 师:这篇短文作者写得最多的是什么? 生:对话。 师:(板书:对话)作者在这篇短文里,除了最后一个自然段,其它都写人物的对话,事情在对话中进行,对话完了,事情就结束了。可见,写好对话是相当重要的。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写人物对话的呢?  相似文献   

19.
这次我们几位同志到四川考察,恰逢全国党校后勤工作会在成都召开,借这个机会,今天来看望大家,也请同志们转达我们对党校系统广大后勤工作者的亲切问候。党校是培训我们党的领导骨干和理论的熔炉,也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在我们党的事业全局中有着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鲁迅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云棠同志也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写的是当年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云棠同志写的是今天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七十多年来它们究竟有什么变化?鲁迅当年那样写究竟想表现什么?云棠同志是怎样揣摩鲁迅当年的心思的?试将两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一个比照,你一定会有自己的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