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在中学二十年的从教生涯中,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家长,与他们做过无数次的交谈,此处有几点体会供家长们参考:一、提高修养,学会为人父母通过这些年的学生思想工作,深感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因为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一个品行不端的父亲不可能教出品德高尚的儿子;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母亲,其孩子的心智也不会健全。有些家长满口污言秽语,怎么要求自己的孩子?难怪孩子“看不起”他们。有些父亲在外鬼混,很少回家,夫妻长期不和,对孩子关心甚少。孩子在这种家庭冷漠的气氛中感到压抑,没有温暖,缺乏…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生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转折期,会使幼儿产生"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为了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顺利度过焦虑期,我们就必须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排除"焦虑"。首先我们要做好家长工作,其次家长应该配合老师做好孩子工作。在家长、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宝宝们都能够尽快摆脱入园分离焦虑,能够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相似文献   

3.
笔者是一名从教十几年的班主任,也是一名家长。作为班主任,总想得到家长们的配合,使学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每名学生能各方面全面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家长,想得更多的,则是多了解孩子在校的信息,同时和老师交流下一阶段的教育方法,使孩子能扬长避短,得到更好的发展。要使两者的要求有机结合,需要班主任与家长很好地配合。一般而言,家长会的目的或是目标是想让教师和家长通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难免会遇到突发性事件或急于解决的问题,这时,老师们往往会“请”家长到学校,共同商榷,配合教育学生。而在传统意识中,家长被“请”到学校就意味着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或成绩差.使家长觉得脸上无光。此方法用得过多,会使家长从内心深处产生抵触情绪.也会使师生关系紧张。处理不当,会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因此,“请”家长来学校配合教育应当讲究些艺术性。  相似文献   

5.
家长和教师互相埋怨是司空见惯的——家长责备教师教学水平不高,而教师们则怪罪家长家教不严。其实,要使孩子学习好,得通过学生本人、家长和教师“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而且特别要求家长和学校的默契配合。下面是美国的一些优秀教师向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作出的合理化建议。与教师配合默契及时走访教师。你的孩子成小学生了,学期一开始你就得抽空去拜访教师,最好花上半天时间观察一下孩子所在的班级。对本学期开设  相似文献   

6.
目前,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是信息的海洋,是交流学习的平台,那么孩子到底要不要接触网络也成了家长们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孩子接触网络并非坏事,关键要看如何引导。正确的引导可以让孩子科学地利用网络来学习、娱乐,可以让已经"上网成瘾"的孩子变"玩"为"学"。家长们不妨抛弃拒绝心理,亲自去体验网络世界,接受和了解网络,并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温暖的双手。  相似文献   

7.
一、爸爸妈妈的爱。孩子们要的爱,不是家长们取代一切的疼爱;不是一切都百依百顺的溺爱;不是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的宠爱;不是拼命搞智力投资的“关爱”。孩子们要家长把爱表达出来:孩子临睡前的一个吻;孩子遇到困难时在他们肩头的轻拍;孩子受委屈时给一个温暖的怀抱;孩子回家时的一声问候;还有一句“爸爸妈妈爱你”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王璐  谭鹂 《中华家教》2020,(5):10-11
每当孩子生病需要吃药治疗时,家长们常常会面临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大部分孩子在生病时都不太配合吃药。常见的一种状况是,家长们着急想让孩子快点吃药,孩子却一直哭闹个不停,全家人轮番上阵劝说也没用。孩子们对于拒绝吃药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比如采取大声哭闹、把药放在嘴里后赶紧跑走再偷偷吐出来、故意将药洒出来、把药偷偷藏起来、甚至趁家长不注意偷偷把药扔掉等,与家长"斗智斗勇"。  相似文献   

9.
轻松做家长     
叶敏 《教育导刊》2003,(4):54-56
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强,家长们白天应付繁忙的工作,晚上陪孩子,有些家长晚上还要进修,这就使工作、学习和家庭教育间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家长们苦不堪言,他们常说:“顾了自己,丢了孩子;顾了孩子,  相似文献   

10.
处理好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实现家、园教育的配合,是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孩子不习惯集体生活,有的孩子自制力差,常和别的孩子发生纠纷。有的孩子胆小怕事,不敢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有的孩子挑食、偏食现象严重。对这些孩子,仅靠教师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取得家长的配合才行。幼儿园的教育一旦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就能形成良好的氛围,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开办了“家长学校”,向家长传授科学育儿知识,让家长们成为教育的  相似文献   

11.
《招生考试通讯》2007,(1):48-48
提起保健品,家长们又爱又怕。一些厂家的个别行为,使保健品的信誉受到影响,家长们也生怕选错产品;同时,孩子学习辛苦,如果不用保健品,又怕孩子吃不消。孩子是否需要服用保健品呢?我们希望通过客观分析,给家长以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晓春在《半月谈》上撰文提出,今天的家长们不要步入家庭教育的误区。1.“温室家庭”,容易使孩子成弱苗。家庭的小气候可以比社会温暖一些,但有两点要注意:“家庭温室”的温度不可高出学校和社会太多,否则孩子一离家就会感觉寒风凛冽,造成心理问题;“家庭温室”的温度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下调,否则孩子永远长不大。等孩子长大了,道理全明白了,可适应能力却跟不上去。2.“挑错教育”,能让你的孩子自信吗?孩子总是有优点也有缺点,可是我们的一些家长通常都是瞪大眼睛盯着孩子的缺点。这些家长有一种教育理念:所谓好孩子,就…  相似文献   

13.
孩子的学习成了当今家长们普遍关注的焦点,这本是好事。可是家长们普遍关注的只是孩子的学习结果,却忽视孩子的学习过程,这就使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了。所谓重视学习结果,就是对学习的最终结果感兴趣。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家长们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名次,忽视形成学习结果的实践过程,其表现之一是忽视对孩子学习状况的了解。如果问家长们孩子在校学习哪些课程,对课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极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它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具有工具性,也就是说,语文学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其他各门课程的学习,因而,家长们应在孩子学习的起始阶段予以充分重视,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使孩子把语文学好。  相似文献   

15.
近期,美国教育部提供给美国大众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家长是孩子第一位最有影响的老师。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上给予帮助,使他们获得学业的成功,远比提供给其一个条件优裕的家庭重要。家长们总是热衷于为孩子购买更多的学习参考书,追问考试分数,却很少参与孩子的各种活动,很少了解孩子,帮助孩子。比如,美国的母亲们用于和孩子聊天、解答问题、  相似文献   

16.
顾诗 《家教指南》2008,(3):28-30
孩子入幼儿园以后,家长们往往如释重负:好了,教育孩子的难题总算交给了老师!好像自己成了教育孩子的局外人。其实,家长不应该把所有的教育责任都推给老师,而自己做“甩手大老板”。客观地说,只有家长积极地配合老师,实行家园共同教育,才能收到最佳教育效果。究竟怎样配合,也许下面的一组案例能给你某些警示和启发:  相似文献   

17.
家长会的新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邻居家的孩子所在班级要开家长会,孩子的爸妈再次用“抓阄”的方式决定谁去学校为孩子开“家长会”。“家长会”,为何沦落至此?会议模式太老调,家长们一听就腻在校方和教师们看来,“家长会”无非是让孩子的家长了解学生的成绩,于是,形成了固定不变的“家长会”模式:先由学校领导讲话,剩下的事情便是由各班的班主任按成绩给学生排排名次,划划等级,分分类别,以此引起学生家长的高度重视,最后强调家长要与学校、老师配合等等。这种老调重弹、模式不变的“家长会”,家长们都听腻了,谁还想来开第二次呢?会议内容太盲目,家长们一听就烦有些…  相似文献   

18.
家长的非语言行为可以补充、加强甚至代替语言,同样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目光的透视 家长在孩子面前应该始终保持亲切、和蔼、信任和期待的目光,这样的目光能使正在上进的孩子受到鼓舞,继续努力;使遇到困难、思路阻塞的孩子看到希望,增加力量;使有缺点错误的孩子得到温暖,增强信心。   表情的传递 家长的面部表情切不可随自己的情绪或孩子的情况变化而变化。有经验的家长即便是对待不听话的孩子,也不能面露怒容,仍然以一种安详、慈善的表情等待着孩子的醒悟。   服饰的熏陶 家长在穿戴上的态度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决定着孩子的一生。因此,家长必须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使孩子成人成才。作为中职学校,应下大气力做好家长工作,不断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促进家校配合形成积极向上的教育合力。具体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园是新开办的幼儿园,周边新村居民人住率较低,因而,入园的孩子较少。为此,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扩大生源。 一、密切家园配合,赢得家长信任 家长对幼儿园的评价往往直接影响幼儿园的生源。因此,我们从开办初就将为家长服务作为我园的重要工作来做。孩子还没入园,教师们就对每一位孩子进行家访,并请家长带着孩子到幼儿园与老师一起游戏,让孩子与教师相互熟悉,消除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