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荒诞意识本来是西方理性崩溃与信仰失落的产物,但新时期中国后现代特征影视也有集中展示。就其本质而言,荒诞是以破碎的艺术形式描绘一个破碎的世界,是以丑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一个丑的审美对象,它来源于理性原则与客观现实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类后现代小说叙事是中国新时期小说发展过程中一道极为独特的景观。它超越了以往小说的艺术传统.引发了中国小说叙事的艺术变革。本文运用叙事学的理论,从四个主要方面探讨了中国类后现代小说在叙事上的策略;同时,在具体分析时又兼顾了它与传统小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力求达到全面、准确。  相似文献   

3.
启蒙运动所兴起的科学与理性精神是现代性的重要特征,在理性精神的引导下,促生了主体性意识,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念,体现了社会进步。但对理性的过分强调,使理性走向了它的反面。后现代针对现代性所存在的弊病进行了批判,反对现代性的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强调社会的多元性和异质性。对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争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在当前既要强调现代性的积极方面,又要警惕后现代所揭示的现代性的消极方面,同时要防止后现代性本身的颓废因素对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之后,在新兴艺术形式和后现代理论的冲击下,美学开始了后现代转向,在诸多方面产生了决定性断裂。文化研究在后现代转向的语境中兴起,以反对艺术的自律为契机,因三代知识分子的努力而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空位处迅速发展,但是它在逻辑起点、文化层面和审美追求三方面都表现出不足之处。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以自由的实践与创造和共产主义审美理想.弥补了其不足并表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性是后现代时期的典型特征,它产生于后工业社会,是对现代性的反拨和超越。后现代性最鲜明的特点便是其消解性,它通过对客观真理的质疑、对中心的消解和对终极性解释的反拨,使得文学的中心意义、主体和艺术与现实的边界得以消融。因此,后现代性反美学,反崇高,反艺术的特征是对当代社会的反叛和实践,具有鲜明的积极作用,使文学不再局限于象牙塔中,而是走向大众,开启了消费文化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主题与技巧两方面剖析了香港女作家黄碧云作品的后现代性。其主题的后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对幻灭感的展示,而艺术形式的后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多元、冷漠的叙事与人物淡化上。最后本文对黄碧云后现代性的成因进行了探寻。  相似文献   

7.
大众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后现代”的美学。在美学史的前现代及现代阶段,理论家们对“美学”学科的理解一直是片面、狭窄的,集中表现在将理性与感性、艺术与生活、内容与形式、作与读主观“放对”,人为地将之置入到几个“二元”结构系统中去。大众艺术则反对这样的“美学”,甚至反对任何一种企图借“规范”之名施“约束”之实的理论。但在对传统和现代主义“二元”理路的实践性反驳中,它依然表彰了一种“后现代”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8.
波普艺术.在风格上反对现代主义艺术后期愈发形而上的抽象形式;在理念上对抗现代主义的纯理性思维和精英文化观念:它热衷于在消费社会和流行文化中需找创作基源,消解高级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积极面对后工业社会环境下商业因素对艺术创作、生产、营销等多方面的影响。波普艺术作为在20世纪60、70年代广泛流行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艺术流派,在艺术实践和文化理论方面,为后现代艺术的发展开启了道路。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思潮及其生成语境——兼论对中国法治建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思潮是中国法治建设必须面对的一种理论。对我们而言最为缺乏的是现代性而不是后现代,中国法治化的陷阱之一就是传统封建法律化与后现代思潮的畸形杂交。国为后现代思潮本质上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它对理性、确定性的消解,对人类发展规律的否定目前在中国没有合理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科学观大致可分为解构型后现代科学观和建构型后现代科学观.作为对现代科学观的颠覆和超越,解构型后现代科学观消解科学的客观性和经验基础,告别理性,解构宏大叙事;建构型后现代科学观重构科学客观性,拓展经验内涵,重构理性以及科学的文化典范.后现代科学观凸显了科学的人文性,但蕴含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又危及科学与人文的和谐发展.当代科学观的重建,应批判性地汲取后现代科学观的合理思想,而不应盲目追随其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作为后现代话语思想背景的人类理性的分析,探讨了后现代话语与自由主义传统的渊源并通过其对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以及自由平等诸多概念进行重读过程中的得与失,试图理清后现代话语发展的脉络和当代境遇。  相似文献   

12.
"审美化(Aesthetic)"是美学的现代范式,它试图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感性-理性"的矛盾,而这与特定时代资本尚主要在物质生产领域运作进而"物质性-精神性"还是社会文化的主要矛盾有关。随着后现代大众消费社会的形成,资本开始在艺术等精神生产领域扩张,"物质性-精神性"的矛盾似乎正在消除或者退居次要位置,精神生产"商品化"与"娱乐消遣化"高度融合所形成的"消费化"正在成为主导趋向,针对这种"消费化",后现代美学的主导范式应由"审美化(Aesthetic)"转换成"生产化(Productive)",只有完成这种后现代转换,美学才能寻求到批判后现代日趋膨胀的消费主义的恰切的价值立足点。本文试图在马克思艺术"自由时间"生产论中,探寻生产化美学的价值立足点,揭示后现代艺术生产在"自由时间"与"必要时间"、"生产性享受"与"消费性享受"相分裂中所呈现出的内在对抗性。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文化思潮是以现代理性为质疑、批判对象的多形式话语总和,而后现代文学精神、后现代哲学以及后现代政治观集中地体现了后现代话语的旨趣。后现代话语的普遍渗透是现代社会危机四伏及历史演进逻辑的共同结果,把握其历史轨迹与基本话语不仅关系到对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客观评价,也关系到我们的文化发展与社会的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的自由是一种无约束的个人化的行为,谁都能做,却无人能评价.后现代的献丑战术被当作一个又一个耸人听闻的手段加以热烈追求.后现代的丑和自由艺术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灾难,它对于人类文化的否定与毁灭和各种恐怖灾难一样只能给艺术带来永久的重创.  相似文献   

15.
东西方艺术的广泛交流给后现代艺术与老庄关学带来融会与碰撞的契机。后现代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对自然、宇宙的全新审视与回归正与老庄的自然无为异曲同工,两者有相似亲和性亦有差异互补性。艺术生命精神与自然宇宙的和谐。必将给予人类至真至善至关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
王小波的小说是一种超越传统模式的现代先锋叙事文本,它以鲜明的现代艺术形式表达了强烈的后现代意识,是一种建立在现代叙事(元小说叙事、新历史叙事、反乌托邦叙事)基础上的,以超越羞耻心文化姿态对传统禁区进行现代解构并充满智慧游戏和理性思辩的智性文学.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后现代消费社会理论角度对当代艺术加以透视,获得了新的问题意识.文章关注的基本层面是:消费主义与后现代艺术,商品拜物教中的精神生态危机,技术复制与意义,后现代性问题与艺术危机.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企图探究消费社会语境中后现代艺术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流变中的现代、后现代雕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雕塑艺术在后现代语境下继续发展,不断产生出花样繁多、样式各异的作品。传统意义上“雕塑”的定义和分类开始失效,很多作品已不能武断地以雕塑名之。章从雕塑艺术由现代向后现代发展的脉络中归纳后现代语境下雕塑的特点,以及雕塑艺术的发展与走向。  相似文献   

19.
王小波小说叙事艺术的新颖独创未能得到理论界的足够重视。在对其早期文本与成熟之作的比照中,作者认为,其中的元小说模式,不确定性的写作原则以及由此衍生的互文,改写,情节增殖等特征已凸显出鲜明的后现代主义小说特征。但作家追求理性、智慧、有趣的一贯写作主张与后现代性的无主题、反本质特征不符。使其小说的后现代性最终未能完成。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教育是对现代教育的颠覆,它的矛头直接指向现代教育领域中的方方面面,它倡导教育的多样性、教育的民主性和教育的开放性.现代德育是一种重视理性,强调统一性、强制性、封闭性的知性德育,它因严重脱离现实而陷入困境.我们应适当运用后现代教育观来解救当前高校德育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