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特指型反问句特有的表达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从疑问副词和疑问代词在特指型反问句中的运用方面探讨了特指型反问句特有的表达式:一、使用疑问副词表达反诘语气的特指型反问句;二、使用疑问代词造成的特指型反问句.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汉语的疑问句式作了探讨 ,论述了是非问句中的“吗”、“吧”,特指问句中的“呢”以及选择问句的特点 ;对汉语疑问句式的分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陈静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4):102-104
比较全面地从疑问代词的句法、语义功能、疑问代词宾语的位置等方面考察了《史记》的特指疑问句。从疑问词汇的表现看出《史记》处于上古汉语末期的词汇整合期,与先秦相比,数量减少,使用趋于集中。《史记》中疑问代词宾语后置句的比例占代词宾语句的24%,处于飞跃阶段。这些都体现了《史记》承前启后的语言史价值。  相似文献   

4.
《儿女英雄传》是我国清代小说家文康所著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在小说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文学界和语言界都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文章主要研究书中的疑问副词‘可’,在穷尽性调查全书语料的基础上,对疑问副词"可"的发展,"可"在反复问句中及特指问句中的用法进行描写分析,力图勾勒出"可"作为疑问副词在书中的运用概貌。  相似文献   

5.
唐科 《文教资料》2013,(10):40-41
疑问词的非疑问用法是疑问用法的引申用法。本文根据"谁"在共现句中的所指称的对象同话语中存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归纳出共现"谁"的非疑问用法几种形式:任指、例指、虚指、特指,并对比了英语共现who的非疑问用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以是否包含疑问代词将《红楼梦》中的特指问句区分为两大类,然后重点分析了《红楼梦》特指问句中的四类特殊用法,并简单描写了相关语气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以是否包含疑问代词将《红楼梦》中的特指问句区分为两大类,然后重点分析了《红楼梦》特指问句中的四类特殊用法,并简单描写了相关语气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8.
《儿女英雄传》中的特指疑问句分成以下四大类:1.疑问代词和疑问语气词齐全的特指疑问句。2.有疑问代词而无疑问语气词的特指疑问句。3.无疑问代词有疑问语气词的特指疑问句。4.既无疑问代词也无疑问语气词的特指疑问句。《儿女英雄传》中的特指疑问句中语气词的使用有两种情况:语气词单用和语气词合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助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理论,从英语与汉语的特指疑问句的语序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强调疑问的语法手段两个方面时比了英汉语的特指疑问句,这是传统的英汉语法对比较少涉及的方面。通过比较发现的共性与差异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理解英汉两种语言产生差异的根源,为语言教学与翻译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清平山堂话本>中,"何"系特指问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宋代至明代口语上的一些特点和变化:由疑问代词"何"构成的复合形式较丰富;部分"何"系疑问代词的语法功能较唐五代发生了变化;诗词中的"何"系特指问句占重要比重.  相似文献   

11.
在《清平山堂话本》中,"何"系特指问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宋代至明代口语上的一些特点和变化:由疑问代词"何"构成的复合形式较丰富;部分"何"系疑问代词的语法功能较唐五代发生了变化;诗词中的"何"系特指问句占重要比重。  相似文献   

12.
汾阳话中问处所的特指疑问词是"何地儿",以"何"为词根还有一系列的特指疑问词,可以用于问人、问物、问时间、问处所等等;它们除了用于疑问,还可以在一些非疑问语境中使用,尤其是"何地儿"还有否定等用法,吕梁片乃至晋语其他方言未见此类描述。与"甚"系疑问词比较发现,"何"系疑问词所处层次要久远一些。这些"何"系疑问词与"哪"系疑问词呈对应关系,说明汾阳方言在继承古汉语疑问词"何"的同时还有自己的发展,且与吕梁片乃至整个晋语此类词的发展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13.
章丘方言的疑问句从形式上可以分为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反复问句和是非问句四种,这几种疑问句在功能上是互补的。此外,疑问句中的疑问语气词也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什么”和“what”在汉语和英语中是最基本的疑问词,它们的用法十分灵活。一直以来,对“什么”非疑问用法的归类并不统一,对“what”的指代作用也未有研究。文章将从“什么”和“what”所指代的对象出发,将其有指用法进一步分类描述:任指、某指、特指和类指。  相似文献   

15.
《诗经》有328例问句,其中133例反问句,100例特指问,80例设问句,15例是非问,没有正反问和选择问。语义上多为假性疑问,语用上多以"问"抒情或辅助推理。其出现频率以《国风》最高,《颂》最低。  相似文献   

16.
遵义方言的是非问句和特指问句有同普通话相一致的地方,也有独自的一些特点。本文采用与普通话相比较的方式,从是非问句的语义类型、语气词、与普通话是非问相对应的疑问句形式和特指问句的结构形式、疑问代词、句未语气词等方面,对遵义方言的是非问句和特指问句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写。  相似文献   

17.
《释“三木”》一文中作者认为“三木”“并不特指三种木制戒具,而是泛指木制戒具。”对此,笔者不敢苟同。首先,从《诗经》中同样也能找出“三”表示具体数字的例证,说明“三”多为泛指不能成为“三木”必是泛指的理由。诠释释“三木”为泛指不符《报任安书》文句原意。另外,再从其它典籍中的用例来看。“三木”不是泛指。最后,从“三木”之名的由来可表明其为特指,而非泛指。  相似文献   

18.
同一疑问内容可用多种不同的疑问形式加以表达。本分析了各种疑问句式内蕴着共同的数量等级支配关系,试图从认知角度对疑问句内容与形式的一对多关系进行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1.表达不准,答非所问 【易错原因】考生的理解有时偏离了问题的要求,就会出现答得不够全面或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一般来说,题目问什么,就应该答什么。题目是特指问,就应该回答这个代词,如问“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这么说”,都应该回答这个疑问代词,否则,就是答非所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疑问代词"什么"的非疑问用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把"什么"的非疑问用法归纳为"任指"、"某指"、"特指"三类,并对这三类非疑问用法的表现形式作了较详细的描写和分析,方便读者在更进一步地认识疑问代词"什么"的非疑问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