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符孟标 《寻根》2011,(6):119-121
符氏郡望 郡望,通常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郡中的望族,二指望族的根源地或发迹地。因郡望把望“族”和其祖居地连接为一体,所以它也成为子孙后人追本溯源的情结所在。虽然“郡望”作为一历史名词,随着其社会附着体的消亡而或沉于史海,但“郡望”一词的文化内涵却有着持久的生命力,时至今日,更成为联结海峡两岸、海外华裔、炎黄子孙们的重要情感纽带。  相似文献   

2.
吴庆 《寻根》2014,(4):128-129
<正>郡望之概念,尚无统一说法,《辞源》《辞海》《中国历史大词典》解释各异。胡阿祥先生认为,郡望是家族地域观念的表现,即显贵的家族世代聚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形式上一般以郡名表示,有时也写作姓望、族望、地望等;这种显贵的家族被称为郡姓,郡望具有顽固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3.
《寻根》2017,(3)
<正>骆姓的郡望中,最著名的一是内黄郡,一是会稽郡。会稽郡的骆氏,一般指的是乌伤(今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骆氏。《义乌骆氏宗谱》开篇就说:"东汉尚书郎雍临字季周公,与权相不合,避居义乌十五都分水塘,隐栖伏龙山,此义乌骆姓之所由始也。"史籍中所载的东汉骆俊、  相似文献   

4.
陶佼 《寻根》2013,(4):120-126
2007年年末,全国陶姓人口有275万,在姓氏人口中排名第83位。经过数千年的迁徙流布,陶氏遍及全国,尤以长江中下游流域地区为盛。郡望有丹阳郡、浔阳郡、乐安郡。  相似文献   

5.
郑金洪 《寻根》2011,(2):138-141
连姓溯源据《姓氏考略》载:"连姓出自黄帝裔孙颛顼的曾孙陆终三子惠连之后。"其后裔就以他的字为姓。《姓氏考略》又载:"楚连尹、连敖,皆官名,以官为氏,望出上党。"上党,秦置郡,今山西沁水以东地区,即连姓上党郡望由来。  相似文献   

6.
秦陇舆地     
史杰鹏 《寻根》2002,(1):89-93
在《汉书·地理志》中,秦包括的地域极为广阔。计有京兆、扶风、冯翊、北地、上郡、西河、安定、天水、陇西、巴、蜀、广汉、犍为、武都、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柯、越、益州22个郡。不过当初春秋时的秦国,可远没有这么大的地盘,在我们的印象中,“秦”一般是指今天的陕西省一带。巴、蜀等地是战国时被秦国并归为郡的,武威以西的地方是汉武帝从匈奴手中抢来的,武都、柯、越等地则是从西南夷手中抢来的。秦国得名的由来,不在陕西,而是在陇西天水秦亭秦谷这个地方,《说文解字》中说:“秦,伯益之后所封国,地宜禾,从禾舂省…  相似文献   

7.
宋晓梅 《寻根》2002,(4):96-99
公元5世纪的最末一年,在中国西部的一个弹丸之地——吐鲁番,来自陇西金城郡的麴姓人嘉,借高昌国王马儒之世子出城迎接北魏使请求内徙之机,弑杀国王,结束了近三百年北方政权扶持傀儡,河陇汉族诸姓轮番上台的历史,自立为王,建立麴氏王朝。在麴氏高昌国的大部分时期内,张氏家族以其特殊的出身地域、家族门第和家世门风对高昌国政权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索氏考述     
正敦煌遗书《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一卷并序》第二《陇右道·四郡》记载:凉州武威郡,出六姓:索、石、贾、安、廖、阴。据《太平寰宇记》:"武威郡六姓:贾、阴、索、安、曹、石。"索氏,出自子姓,商时期的七公族之一,是商汤的后代。索氏望族出于敦煌、武威。索氏的得姓,至今已有4000年左右的历史。望族居于武威郡,就是现在的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一带。本文  相似文献   

9.
吴洋飞 《寻根》2013,(4):127-131
盘古高氏家族与《盘古新七公家训》 据盘古高氏谱牒资料记载,盘古高姓的郡望为渤海郡,其始祖为春秋齐太公之九世孙。到了南宋时期,由于政治中心的南移,高氏也随之迁往江南,世则公居温州之九曲里,世则公曾孙不焰公徙居乐清馆头。  相似文献   

10.
说一说湖州的蚕文化张吉林湖州为东南望郡,西吴胜地,山水清远,素称丝绸之府。考古工作者从吴兴县(湖州)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时,在。"第四层获得不少绢片、丝线和丝带,经测定可证实这一带先民利用蚕丝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湖州的蚕文化源远流长,极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敦煌阴氏族源与郡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学勇 《寻根》2004,(4):96-100
随着敦煌文献的公布,我们了解到敦煌地区有大量的豪强右姓,其中有张氏、曹氏、阴氏、索氏等。敦煌阴氏在莫高窟开有大量的家窟,可知作为大姓的阴氏在敦煌地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敦煌阴氏之族源、郡望历来众说纷纭,前辈学者对阴氏的研究也仅是涉及一点而未做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浙中斯家     
杜晓波 《寻根》2009,(2):122-123
据有关资料披露,全国斯姓现有近3万人,80%集中于浙江省,主要郡望为东阳郡。让我们先对浙江省外斯氏家族流变及地域分布作一番了解。据浙江东阳《白石斯氏宗谱》云:“是以川楚二族,昔在江湖或辱其亲识,或得于闻问,相去未详,其世次万里已蔼于一家。”  相似文献   

13.
赵琪伟 《寻根》2012,(2):117-122
天水是华夏赵姓族人的郡望之地,“天水堂”蜚声海内外。但天水赵氏肇始地望在何处始终未见学者深研细究。认真分析史料记载,结合考古实物佐证,我觉得天水赵氏肇始地望应该在甘肃西汉水流域。  相似文献   

14.
正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其名气不可谓不大。然而,其"祖居地"在何处,"出生地"在何处?却鲜为人知!据史料记载,伏羲为陇西郡成纪县人。于是,以"成纪县治"为依据,一个"羲皇故里",便有了三个地方:一个是甘肃静宁,一个是甘肃秦安,一个是甘肃天水。试问,这三种说法,哪一个说得对呢?答曰:都不对。原因之一,忽视了行政区划的历史变迁。成纪县治起初在静宁治平乡刘家村,唐代开元年间  相似文献   

15.
张崇琛 《寻根》2008,(1):33-36
在中国历史上,“琅邪”作为地名,其知名度是很高的。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都琅邪。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琅邪不但成为其中的一郡,而且秦始皇还两登琅邪,并刻石纪功。汉承秦制,琅邪作为郡、国名称仍被沿用。三国时之诸葛亮是琅邪人。晋室南迁,辅佐琅邪王司马睿登基的王导、王敦以及书圣王羲之等,也都是琅邪人。唐宋以降,琅邪一带更是人才辈出,史不绝书。由于琅邪与许多历史文化名人联系在一起,所以时至今日,琅邪文化已成为一种备受学界关注的文化形态了。  相似文献   

16.
郑金洪 《寻根》2009,(4):138-141
许姓出自许由和姜文叔,已为学者共识。由于许国所在许地(今河南许昌县)是当年许由居住过的地方,许姓族人尊奉许由为开族始祖,尊文叔为得氏始祖。许国被楚灭后,国人散居各地,秦末高士许猗不仕,隐居于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繁衍子孙,汉高帝置汝南郡,许姓汝南郡望由此而来。十六国时许茂为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太守,许姓因又有高阳郡望。  相似文献   

17.
留姓史话     
杜晓波 《寻根》2010,(5):123-126
<正>留姓是我国的稀姓之一,现全国留姓人口约有1.5万人。留姓主要分布于浙江青田、衢州衢江区、兰溪、松阳,福建永春、晋江、同安、泉州、大田、仙游,江西上饶,广东增城,台湾云林、彰化、台北等地。留姓得姓历史悠久,奉留因为始祖,以会稽郡为郡望。大型聚居地随宗族迁徙而产生变化,东汉两晋时期金华兴盛,唐代以降泉州渐强,均出现留姓巨族。闽系  相似文献   

18.
杨学勇 《寻根》2011,(2):126-128
敦煌文献中有很多有关氏族的资料,这些资料既有涉及全国氏族郡望的内容,又有敦煌地方氏族的介绍。这些资料不仅可以补正正史中有关氏族资料的一些记载,而且含有其他史料所未载的氏族内容,具有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宣州古城     
石巍 《寻根》2002,(6):79-86
安徽宣城,秦时建县,古名宛陵。这是一座处于宛水之滨、陵阳山之麓的江南古城。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在此设立丹阳郡,管辖今苏南皖南浙西等地的17个县。此后,这里一直为郡、州、府的治地。  相似文献   

20.
郑金洪 《寻根》2003,(6):109-113
蔡姓源流蔡姓是姬姓的一个分支。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叔度于蔡国(今河南上蔡县),和叔鲜、叔处三人共同监管教化殷族遗民,史称周朝三监。公元前476年蔡国为楚国所灭,建国551年,传23代,国君25位,子孙遂以国为姓。陈留是闻名的蔡姓郡望,东汉时大文学家蔡邕即居于此。三国魏居住于陈留考城的尚书蔡畦及其后裔晋大司徒蔡漠和南北朝刘宋时期济阳考城官吏部尚书蔡兴宗等,均极为显赫。西晋惠帝前陈留、济阳不分治,称陈留蔡氏。惠帝分陈留郡东部为济阳郡,陈留蔡氏中一部分又称济阳蔡氏。蔡氏入闽始祖蔡炉,四堂本《蔡氏家谱》载:“吾宗系出弋阳,自始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