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演示磁场对流导体作用力,一般用电流天平来完成.但有些学校由于设备条件限制,可能没有此仪器;加上电流天平精度较差,多个步骤的读数、计算又比较费时,因此做演示实验时有一些不便.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物理第三册第六章“电场”第三节“电场中的导体”中,法拉第圆筒实验是“导体的静电平衡”这一节教材要求的一个重要而又关键的演示实验。它是验证静电平衡中一条重要的规律: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带电导体(孤立带电体),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 ,演示磁场对流导体作用力 ,一般用电流天平来完成。但有些学校由于设备条件限制 ,可能没有此仪器 ;加上电流天平精度较差 ,多个步骤的读数、计算又比较费时 ,因此做演示实验时有一些不便。电子台称 ,也称电子计价称 ,通常是指称量范围在 3Kg~ 30Kg ,并带  相似文献   

4.
为了形象地表现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教材一般用电池、小灯泡、导线组成演示电路,来判断物体是属于导体还是绝缘体。这种方法虽然直观,但对水、人体、树枝等导体,由于电阻较大,灯泡不足以发光,容易造成它们不导电的错误观点,该实验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克服上述电路的缺陷,笔者自制了一个“导体和绝缘体演示器”,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常见物体的导电情况。该仪器电路简单,既可以由教师自制,也可以作为活动课的制作项目,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5.
用一些日常用品来代替专用仪器进行实验演示,不仅能部分解决仪器缺乏的燃眉之急,而且可以让学生课后亲自动手再做一遍,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这对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水平是很有好处的。下面介绍我们利用在一般商店里能买到的聚乙烯长方形塑料桶所做的几个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6.
山区农村中学的实验条件较差,但广大教师若能按照前辈们倡导的“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实验思想,就地取材,选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做实验器材,自制一些简易的仪器或零件做实验,就能使学生感到物理学就在身边,学习物理并不神秘.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第52面的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是利用酒精灯加热玻璃珠,来演示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变成导体的实验.下面是笔者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和易得的实验器材对这一演示实验的一些改变.  相似文献   

7.
在做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演示实验时,一般用铝导线作为通电导体,由于铝导线的直径小,实验的可见度低,不利于学生对实验的观察.为了增大实验的可见度,有利于学生观察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况,可制作一个空心导体.  相似文献   

8.
在做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演示实验时,一般用铝导线作为通电导体,由于铝导线的直径小,实验的可见度低,不利于学生对实验的观察。为了增大实验的可见度,有利于学生观察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况,可制作一个空心导体。  相似文献   

9.
用“球形导体”做法拉第圆桶实验时,有时在实验室里演示成功,然而拿到教室演示时偏偏反常:能从空腔内取出电荷,使验电器指针明显张开:产生上述反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仪器本身和实验方法上. 按照静电平衡原理,处于静电平衡的空腔导体,内壁应该是无净电荷存在的.这点很容易用高斯定理从理论上给予证明.在如图1导体球壳内部取一与球同心的高斯面S,设所包围静.  相似文献   

10.
拉第园筒实验是高二物理静电实验,它通过金属圆筒、验电球、静电计等仪器来验证--在静电平衡时,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实验中若操作不当,影响实验效果,甚至降低实验成功的可靠性,从多年来的实践中我摸索到如下两点方法,以便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磁场对电流作用演示器的装置有两种结构模式 :一种是悬挂式 ,研究对象——通电直导体 A B被细导线悬挂在磁场中 ;另一种是滚动式 ,通电直导体 AB搁置在两根水平的平行导轨上。然而 ,这两种模式仪器的演示效果都有不足之处。在第一种模式仪器中 ,由于用一般学生电源 (或干电池 )能产生的电流较小 (2~ 3A) ,导体 AB受到的磁场力力矩和其自身的重力力矩相差不大 ,故导体 AB偏移的距离只有 1~2 cm ,运动现象不明显 ,可见度很小。在第二种模式仪器中 ,由于电流较小 ,磁场力使导体 A B滚动的力矩就较小 ,而且导体AB和导轨不易做得严…  相似文献   

12.
不用花钱也能做演示实验曹金锋一提到物理课的课堂演示实验,好像就得用正规的仪器、设备和材料才行。其实不然,利用身边废弃的瓶瓶罐罐,稍作加工,也能用来做演示实验,而且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尤其是一般学校,目前经费困难,实验仪器和材料满足不了教学需要,特别是...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人教版初中物理焦耳定律的演示实验不足之处改进仪器,使之可以有效控制实验时间,能见度高,并且能够探究出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教学中,成功地演示第二册p.124图7—8的实验是关键;该实验又是建立电流概念的基础.下面介绍我们对该实验的简单做法,供参考. 做好静电实验的关键在于解决静电仪器的绝缘问题.如验电器的绝缘塞,各种导体的绝缘部分,都应选用绝缘性能好的材料.此外导体和绝缘体并不是绝对的,弄脏了、潮湿和老化了的绝缘体会导电,在一般电压下是绝缘的物体,在静电高压下也会导电.按教材上用“带橡胶柄的金属棒”和用“干木棒”来做实验,如果不经过特殊的清洁、干燥处理,就很难成功(各种钳子的橡胶  相似文献   

15.
《实验教学与仪器》杂志1993年第3期发表的《介绍两个自制的自然实验仪器》一文中的“人体触电演示器”,提出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这种提法无疑是正确。但介绍的“人体触电演示器”用于对小学生进行模拟触电实验的作法,本人认为有些不妥。 该文介绍的“人体触电演示器”安排在小学自然第六册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内容中进行实验,用以说明人体是导体,同时要注意安全用电,用这个仪器实验,确实能很好地证明以上问题。这是该仪器可取之处。但是另一方面,用该仪器对小学生进行模拟触电实验,对他们的心理和以后学习有关电的知识不利。  相似文献   

16.
近日阅读了2000年第1期《实验教学与仪器》第13页《用悬挂铜导线做这个实验效果好》这篇文章,并亲自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感觉此法做这个实验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可见度小,导体运动幅度小)。因人教社出版的高级中学课本《物理》第二册(必修本)中第75页“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左手定则”一节中也有该演示实验,因此我们就将自己多年来准备该实验的一点做法提出来,与各位同行共同讨论。我的做法如下:a.取长45cm,宽10~12cm的铝箔纸(锡箔、铜箔纸均可),剪成如图1所示形状(阴影部分剪掉),并将ab段卷成圆筒,如图…  相似文献   

17.
加强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是当前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在演示过程中,演示实验选择得是否恰当,演示仪器设计得是否合理又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加之现在各地区有许多中学老师在自制教具,改革实验,有些校办工厂也在生产教学仪器,所以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一、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一定要重视演示实验和仪器的改革、设计和研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有这样一段话:大纲中规定的实验,都应力求做到,如果限于条件,一时做不到的,可以用类似的实验代替。条件较好的学校,还可以多做一些。从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要做演示实验?有人认为演示是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了现成的仪器就做一下,没有仪器就不做,把演示当成教学中可有可无的点缀。之所以有这种情况发生,主要是对演示实验的意义理解不全面。1 演示实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法拉第园筒实验是高二物理静电实验 ,它通过金属圆筒、验电球、静电计等仪器来验证——在静电平衡时 ,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实验中若操作不当 ,影响实验效果 ,甚至降低实验成功的可靠性 ,从多年来的实践中我摸索到如下两点方法 ,以便参考。第一点是移送电荷的验电球要适当的大一点。因为 ,球的表面积大 ,它上面聚积的电荷就越多 ,在验电球与静电计接触时 ,静电计的指针张角就大 ,效果就越明显。否则 ,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二点是验电球与圆筒外表要来回多摩擦几次 (即将圆筒外表面的电荷转移到验电球上的电荷多一些 )后 ,再与静电…  相似文献   

20.
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在实验中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远比记忆一些实验结论重要的多。“上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突出了实验过程的探究。所以教师应该很好理解和应用好教材。 一、提示实验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物理规律 教师不能简单的把书中的演示实验做一遍,然后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例如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一节,可以在演示前:1.提出问题: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2.猜想与假设:导体电阻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如何选择器材?怎样连接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