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追赶运动问题通常涉及两个(或多个)物体,运动过程复杂,综合性比较强,出错率较高.对此类问题,应认真审题,挖掘条件,弄清物体的运动过程和运动情景,画出物体运动的简图和v—t图像,再根据v—t图像的几何意义,列式求解.请看下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追及相遇问题是运动学中较为综合且有实践意义的一类习题,它往往涉及两个以上物体的运动过程,每个物体的运动规律又不尽相同.对此类问题的求解,除了要透彻理解基本物理概念,熟练运用运动学公式外,还应仔细审题,挖掘题文中隐含着的重要条件,并尽可能地画出草图以帮助分析,确认两个物体运动的位移关系、时间关系和速度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幅物体运动关系的图景。借助于v—t图象和x—t来分析和求解往往可使解题过程简捷明了。  相似文献   

3.
物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物体的运动,而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由它的受力情况和初始条件决定的.因此,研究物体的运动离不开两个分析:分析受力和分析运动情况.进行这两个分析时,总离不开研究过程.因而研究物理问题时,要重视分析过程,并从中寻找关键状态,进而选择恰当的物理规律求解.  相似文献   

4.
许晓卫 《考试周刊》2014,(43):147-147
<正>追及问题往往涉及两个以上物体的运动过程,每个物体的运动规律不尽相同,对此类问题的求解,除了要透彻理解基本物理规律熟练运用运动学公式外,还应仔细审题,并尽可能地画出运动过程的示意图帮助分析。速度图像可直观反映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过程,利用图线与时间轴所夹面积表示位移形象,展示追击过程物体间距离的变化,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追击过程的实质——速度不同导致物体间距离的变化。同时运用图像中的几何知识可以避免复杂的计算,往往可使解  相似文献   

5.
追及相遇问题是运动学中较为综合且有实践意义的一类习题,它往往涉及两个以上物体的运动过程,每个物体的运动规律又不尽相同.对此类问题的求解,除了要透彻理解基本物理概念,熟练运用运动学公式外,还应仔细审题,挖掘题文中隐含着的重要条件,并尽可能地画出草图以帮助分析,确认两个物体运动的位移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彦光 《考试周刊》2015,(2):140-141
对滑块与滑板及滑块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计算问题,首先分别选物体为研究对象,将各个物体的初态及物体在运动方向的受力分析清楚,其次根据物体的初态和受力确定物体的运动规律,通过分析确定每一个物体参与几个运动过程,再根据各过程物体的受力依据牛顿定律、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求解。  相似文献   

7.
华兴恒 《广东教育》2013,(12):56-56,53
运动的物体相遇是运动学的一个重要模型,同学们对最常见的直线运动类相遇问题都能很好地求解,而对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相遇问题不知所措,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其实求解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相遇问题,关键是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还原出物理模型,然后再根据其遵循的物理关系、规律求解。在求解的过程中,既要弄清楚物体运动的时间与位移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规律解动力学问题,首先必须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画出受力分析图和运动过程图.弄清物体存在几个运动过程,在这几个过程中物体分别受什么力、做什么运动?其合力、加速度、初速度、末速度、时间是否发生变化?分别等于什么?万勿盲目地乱套公式,随便地代入数据求解,以免造成失误.  相似文献   

9.
如果一个物体做比较简单的有规律的运动,比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可以根据相应运动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求解,如果物体的运动不是有规律的简单的运动,如何求解物体的运动速度呢?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求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微移法"也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之一.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法求解就是将一个复杂的运动分解为两个有规律的简单的运动,根据分运动的运动规律求出分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然后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运动(实际运动)的速度、加  相似文献   

10.
"追及问题"是对研究单个物体(或质点)运动的延续和拓展,这类问题常涉及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或质点)在某段时间内发生的相关运动.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所涉及的追及、相遇、相撞的问题,通常归为追及问题.追及问题主要研究同向追及问题,同向追及问题的特征是两个运动物体同时不同地(或同地不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追及问题中的相撞问题是运动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该类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是能力考查不可或缺的命题素材,应引起足够的关注.分析该类问题需要学生有正确的时间和空间观念(物体的运动过程总与时间的延续和空间位置的变化相对应),要求我们必须理解掌握物体的运动性质及规律,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类问题的求解方法多种多样,讨论这类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运动学中的规律和公式,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很有好处.  相似文献   

11.
张花丽 《考试周刊》2012,(77):146-148
追及问题是运动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类问题,此类问题的综合性强,往往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的运动过程,每个物体的运动规律又不尽相同,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较多.题目常常可以一题多解,从而培养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力学实际问题中,常常会遇到几个物体连接在一起,在力的作用下运动,求解它们的运动规律及所受外力和相互作用力,这类问题被称为连接体问题.求解这类问题与求解单一物体的力学问题相比较要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13.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况的物理量,在求解与两个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问题时,速度不仅联系着它们之间的运动关系,而且联系着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因此,常能为解决问题提供关键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追及问题是运动学中较为综合且有实践意义的一类习题,它往往涉及两个以上物体的运动过程,每个物体的运动规律又不尽相同.对此类问题的求解,除了要透彻理解基本物理概念,熟练运用运动学公式外,还应仔细审题,挖掘题文中隐含着的重要条件,并尽可能地画出草图以帮助分...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通常会遇到运动物体的描述.此时,我们常常选取地面为参考系。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进而运用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其推导结论和适当用数学知识求解运算,往往忽视了参考系的选取在解题过程中的作用.本文通过两道十分典型的运动学问题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解,从中体会参考系的灵活选取在解题中的妙用.  相似文献   

16.
追及相遇问题是运动学中非常典型的运动类型,它往往涉及两个以上物体的运动过程,每个物体的运动规律又不尽相同。所以它是运动学中教学难点之一,对此类问题的求解,除了要透彻理解基本物理概念,熟练运用运动学公式外,还应仔细审题,挖掘题中隐含着的重要条件,并尽可能地画出草图以帮助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一、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如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及时间等.(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力的大小和方向).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解题思路图解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不论求解那一类问题,求解加速度是解题的桥梁和纽带,是顺利求解的关键.二、整体法、隔离法1.整体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把所研究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方法称为整体法.采用整体法时不仅可以把几个物体作为整体,也可以把几个物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采  相似文献   

18.
力与运动关系的习题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其运动情况;另一类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所受的未知力或与力有关的未知量.在这两类问题中,加速度a都起着桥梁的作用.而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及运动过程分析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  相似文献   

19.
赵渭东 《学周刊C版》2013,(5):154-155
学生在学习了直线运动的规律之后,已能较熟练地解决单个物体的运动问题:找出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对物体的实际过程进行联系等。而对于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物体的追击和相遇问题,学生对实际问题很难联想,对问题难以抽象处理,不知如何分析,若教师此时能利用速度—时间图像(以下简称v-t图像)帮助学生分析实际物理过程,使运动形象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20.
连接体问题按相互连接的物体的运动情况来分有 :不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和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种情况 .学生对不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连接体问题普遍感到困难 ,本文结合例题作分析讨论 .1 根据牛顿定律 ,并结合运动学知识求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连接体运动问题( 1 )求解加速度【求解策略】①对甲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并列出牛顿第二定律方程 ;②对乙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并列出牛顿第二定律方程 ;③依据矢量分解法则 (即依据效果进行分解 ) ,列出两个物体运动加速度间的大小关系 ;④联立上述三个方程求解即可 .例 1 光滑杆上穿两个质量皆为m的小环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