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道德经>开篇就讲:"道可道,非常道."足见哲学上的道的概念与常言所道之道的差异.同时也说明要将道的概念讲清楚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三年前,贵州电视台台长白芳芹先生邀请中国当代"洋务派代表"龙永图先生担纲主持创办<论道>节目,开创了部级领导干部触电中国电视政论节目的先河.  相似文献   

2.
一、"道"家的经济伦理 1."道"论的思想文化 "老子"在"道"论中认为自然规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把"道"描述成天地之始,是包含一切灵性的万物之母,道中是无是有、是虚是实、是白是黑、是清是浊、是真是假、是美是丑、是善是恶、是正是邪,都由万物运化其中,且又生化在万物之中,一切被它策动、被他运化、被它圆满.  相似文献   

3.
道教文化的核心是"道".老子认为"道"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总根源,也是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盛衰变化的总规律.这可从<道德经>的开篇加以证实,"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清静经>指出:"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故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微尘细粒,无不有"道"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不争而善胜     
老子讲究"不争",但他不是让你在竞争中失败,而是让你了解、运用、掌握这道道,从而正如他说的"不争而善胜"!老子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  相似文献   

5.
编辑的"无"     
不知是谁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蠢."此语非深得书中三昧者不能道哉.曾主持<读书>多年的沈昌文先生的<阁楼人语>,就是一本可以医蠢的书.笔者此文谈的仅是王蒙先生的序言.<阁楼人语>择优选录了沈先生主编<读书>期间撰写的"编后"一类文字,王蒙作序时借题发挥议论如何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编辑,题目很妙也富有概括性:<有无之间>.  相似文献   

6.
"不知所踪"、"不知所终"和"不知去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年8月6日刊登一条新闻,说:"香港康文署证实,筹建孙中山纪念馆时,在美国购入一批孙中山先生文物,但其中21件不知所踪."8月9日又刊登一篇后续报道,说:"直到收货后4年因香港审计署检察,康文署点算文物才发现其中21件不知所终."同样是讲21件文物下落不明,前者用的是"不知所踪",后者用的是"不知所终".到底应该用哪条,还是两条都可以用,或是两条都用错了?  相似文献   

7.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是北京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赠给我的题词.那是1995年,我应邀参加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的"中西哲学及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国际学术讨论会",闭幕式开始前,任老与我并肩坐在前排,旁边的哲学泰斗张岱年先生微笑着说:"克锋同志是这次大会唯一的农民学者,他是我介绍来的."任老说:"还是我的山东老乡呢."即刻在我的本子上欣然题下了以上这句话.  相似文献   

8.
孙家正 《出版参考》2006,(29):34-35
匡老辞世后,我去看望匡老夫人丁莹如教授.她向我讲述了匡老病重之际仍然牵挂着"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一些情景.我对她说:"匡老是为'评传丛书'耗尽了最后的心血.如果不是这套丛书,他的晚年也许会活得更安逸一点,更长久一点;然而,如果不是这套丛书,他的晚年也就不会如此充实,如此的有意义."丁先生轻轻地叹了口气,答道:"是这样."  相似文献   

9.
周末偶感     
周末访友,适逢其七岁女儿燕燕捧书诵读古诗.我不禁夸奖道:"进小学才几个月,就能朗朗成诵,聪明可喜."老友答道:"她哪里识多少字,这是本注音读物,每首诗句的上端都有汉语拼音,与其说她在读诗,倒不如说她在读拼音."正说间,忽听燕燕读道:"chuāng(窗)前明月光——""读错了."我打断她,纠正道,"应该念chuáng(床)前明月光."燕燕看看书.歪头对我说:"书上明明写的是chuāng(窗)嘛."我伸手拿  相似文献   

10.
宋元押字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水浒>第八十一回写到李师师要求宋徽宗为燕青亲书一道御笔赦书: 天子被逼不过,只得命取纸笔.临写,又问燕青道:"寡人忘卿姓氏."燕青道:"男女唤做燕青."天子便写御书道:"神霄王府真主宣和羽士虚靖道君皇帝,特赦燕青本身一应无罪,诸司不许拿问."写罢,下面押个御书花字.  相似文献   

11.
媒介生态环境与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一样,需要平衡.当它处于非平衡的状态时,社会就会出现问题.自然也可以成为人、媒介与社会的和谐之境,成为媒介生态平衡的和谐之境. 2010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跟老子学传播》是此方面的一本重要著作.谢清果先生在《跟老子学传播》一书中充分解析老子的传播观念,认为"传播者应当尊道贵德,传播策略应该灵活变换,传播效果最好无为而至".  相似文献   

12.
善,伦理学最根本的问题,是德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在为了中国的光明未来而追求真理的进程中,与人为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德为善政,政在养民",这是<尚书>里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论语>里的话,都是讲"善".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近于道."就是说,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能润泽万物,却从不与万物竞高下,争长短,它总是安身立命在众人所不愿去的低洼地,这种品格才最接近于道.  相似文献   

13.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诗论》中,有一句对《卷耳》的评论:"《卷耳》不知人。"关于这句话的含义,学者们发表过一些见解。李零先生解释为:"是伤所怀之人不可见,故曰‘《卷耳》不知人'。"廖名春先生说:"《卷耳》‘怀人',但所怀之人不知在何处,故谓之‘不知人'。"胡平生先生说:"所谓不知  相似文献   

14.
《老子》--道家学派的开山之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开山之作.道家思想源远流长,其创始人是春秋末年的老聃.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相似文献   

15.
童霞芳 《兰台世界》2005,(15):68-69
老子姓"李",叫李耳,外字聃(外字如同外号,诨名).何以又叫做"老子"呢?有些学者认为,古代早先只有"老"姓,而无"李"姓."古韵""老"属幽部,"李"属之部,二部音近,古或不分."老‘李'一声之转,老子原姓‘老',后以音同变为‘李'".①但<史记>明说老子姓"李",如果司马迁的记载并没有错的话,那么我们认为,可能是因为李耳长寿,②外字"聃",所以人们称他为"李聃"."老"是寿老之称,不是姓氏之称;出于崇敬,后来又在"李聃"称呼的基础上称其外字,而缀以"子"这一尊美之词,所以便有了"老子"之称.老子,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替老子作了一个四百多字的传,有关老子的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16.
唐朝的春节     
唐朝人过春节是非常讲究的.在除夕前,人们都要尽量往家赶,以求与亲人团聚.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喝花椒酒,以驱寒祛湿.喝花椒酒就是把花椒放在盘中,饮酒时撮一点放入杯中.吃过团圆饭,全家人围坐火盆到天明,称为"守岁".唐朝大诗人杜甫在诗中说:"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董思恭写诗道:"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储光羲诗中说:"阖门守初夜,燎火到清晨."写的就是当时过春节吃团圆饭和守岁的情景.  相似文献   

17.
"江乡正月尾,菜苔味胜肉.茎同牛奶腴,叶映翠纹绿.每辱邻家赠,颇慰老夫腹.囊中留百钱,一日买一束."这是元代诗人吕诚的<谢惠菜>,细细品味其趣,可见古人十分垂青油菜苔,其味胜过肉、奶.  相似文献   

18.
徐家麟、黄元福、皮高品、吕绍虞先生是"文革"前1960年代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仅有的四位教授.徐家麟先生为系主任,黄元福先生为副系主任,皮高品、吕绍虞先生分别为图书馆学教研室主任和目录学教研室主任,是该系四台柱,跻身于我国老一辈著名图书馆学家的行列."文革"中他们无一幸免地横遭批判、饱受磨难,但其际遇各有不同.故事最多的是皮高品先生,遭遇最惨烈的是徐家麟先生.  相似文献   

19.
以儒道两家而言,他们所言之道,究其实乃至朴至诚之道,只是儒家名之曰中庸,道家老子不知其名,所言其道或无。笔者在此将儒道两家各言之道暂且同一于中庸之名,从其各自不同的视域对中庸之道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哀兵"不等于败军、弱旅 "哀兵必胜"语出<老子>六十九章:"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现在通行的王弼本"若"作"加",误,当据傅奕本、敦煌本及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德经>改.一说,"加"系"如"字之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