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米莉·勃朗特所著《呼啸山庄》讲述了一个爱情和复仇的故事。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原本是一对彼此深爱的恋人,在凯瑟琳抛弃了希斯克利夫嫁给比他富有成熟的林顿后,希斯克利夫进行了一系列的报复行动,最后放弃一切结束了生命。本文试通过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小说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呼啸山庄》这部小说为我们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心理复杂的希斯克利夫的形象。然而,希斯克利夫并不是一个魔鬼。他只是在不断的虐待与抛弃下,人性开始扭曲,成为一位疯狂的复仇者。最终希斯克利夫在复仇的思考中选择重新回归纯净的人性,实现了本我、自我到超我的转化与升华。  相似文献   

3.
英国女作家爱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描述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在畸形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扭曲,本文通过对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性格进行了全面分析,揭示了造成希斯克利夫性格扭曲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4.
爱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出版以来,有关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性格及其复仇的评论不少.该文指出,对希斯克利夫的评价应建立在更全面更客观的基础上,并通过分析探讨,认为希斯克利夫是一个普通人,其复仇行为是人极度痛苦的一种扭曲表现.  相似文献   

5.
在小说《呼啸山庄》中,艾米莉·勃朗特塑造的希斯克利夫有着强烈的反压迫的斗争精神。同时,艾米莉又刻画了希斯克利夫存在种种的不良心理因素,并在此心理因素影响下实施了报复行为。文章试图解读希斯克利夫报复行为的原因和危害,揭示了某些弱势者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而导致的报复行为,弱势者的心态与报复行为有着因果关系,报复社会的人往往具有反社会人格,极端的报复者最终自己也会受到伤害;提出宽恕别人不仅是为了别人好,而且也使自己的身心得到解放,社会得到和谐。  相似文献   

6.
在小说《呼啸山庄》中,艾米莉·勃朗特塑造的希斯克利夫有着强烈的反压迫的斗争精神。同时,艾米莉又刻画了希斯克利夫存在种种的不良心理因素,并在此心理因素影响下实施了报复行为。文章试图解读希斯克利夫报复行为的原因和危害,揭示了某些弱势者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而导致的报复行为,弱势者的心态与报复行为有着因果关系,报复社会的人往往具有反社会人格,极端的报复者最终自己也会受到伤害;提出宽恕别人不仅是为了别人好,而且也使自己的身心得到解放,社会得到和谐。  相似文献   

7.
《呼啸山庄》中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经历了悲剧命运,而产生了复仇的心理。本文通过希斯克利夫的家庭关系、社会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环境等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艾米莉·勃朗特向来被评论家们称为"文学斯芬克斯"。她的《呼啸山庄》一直是研究者们着力探讨的奇书,被成为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作者爱米莉·勃朗特通过描述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爱情,展现了人性因扭曲而引发的强烈报仇,通过希斯克利夫的爱与复仇的行为进而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本文就主人公的痴狂爱与疯狂复仇行为分析人性,探索人的内心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环境对希斯克利夫复仇及性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十九世纪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通过讲述希斯克利夫的复仇故事,真实再现了十九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风貌。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行为,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与女主人凯瑟琳的爱情婚姻遭遇,是促成希斯克利夫复仇的直接原因,而社会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幼年时代痛苦的经历以及所受到的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压迫,则对他的复仇之举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呼啸山庄》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在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畸形社会的成长环境中备受身心折磨和摧残,因而形成了极其偏执和扭曲的性格特征,也正是这种性格为其悲剧性的命运埋下了根源。本文根据希斯克利夫不同的人生经历分析其性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