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检视学术界对张爱玲《小团圆》的研究,从对作品体例的关注、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对艺术形式的研究三个方面,回顾《小团圆》出版至今的研究成果,归纳与辨析研究观念与研究方法,展望《小团圆》 研究的可能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透过作者的创作动机,追踪作者的心理和经历在作品中留下的烙印,考察《小团圆》作为自传文本所传达出的传记实践意义,探索心理传记的结构模式及真实的多种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3.
颜色表达是《小团圆》中具有特色的语言点之一,其表达方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可以从普通色、“张氏”色以及颜色的文本应用入手,以观物取色、得意忘言、道器不离等语言学角度来解释颜色的文本运用以及颜色作为语言符号和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结构、语言、意象、典故、心理描写等方面分析《小团圆》的艺术特色。文章认为《小团圆》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结构的复杂精巧、语言的繁复精炼、意象的繁多含蓄、典故的丰富贴切、心理描写的细腻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部女性自传体小说,《小团圆》借助小说的形式及虚构性来展示自传的内容及真实性,在阅读理解上很多读者难以把握人物、叙述者、作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而这最主要是由小说的叙述人称及视角的多变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高全之 《中文自学指导》2010,(2):120-120,117
《忏悔与虚实——〈小团圆〉的一种读法》原稿曾请郑树森教授审评,未曾轻率为之。文章登出之后,竞发现补充意见之需要。所幸零散诸条似乎未犯重复哕嗦之病,遂一一补充于此。  相似文献   

7.
2009年,张爱玲的又一部长篇小说《小团圆》在作家过世15年之后隆重推出,被誉为"张爱玲的又一部巅峰杰作"。但认真阅读后,会发现其文学价值并不高,存在着叙事线索混乱,叙述文字生涩,情节平淡等败笔。其原因和作者生存空间有限、小说题材狭窄,以及文学内涵提升不够有关。巅峰之说不过是商业炒作罢了。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张爱玲小说《小团圆》及其英译本Little Reunions为研究语料,采用汉英平行语料库,基于Caldas-Coulthard对报道动词的分类,分析英译本中使用的报道动词及修饰语对九莉、之雍、蕊秋、楚娣四位主要人物形象的影响。研究发现,四个人物的形象都有较为明显的改变。本文认为人物形象在译文中出现变形,主要与目的语语言规范、译文体裁定位、目的语文化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形态及译者的主体地位叙事有关。  相似文献   

9.
《小团圆》是张爱玲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她最钟爱的一部作品。小说以张爱玲特有的冷静精致的文笔叙述了一个百转千回的爱情故事,流露出作家对人生和情感的悲观情绪,带有浓厚的自叙传色彩。  相似文献   

10.
《小团圆》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张爱玲在人性方面深刻入微的挖掘,也不仅在于她的剧烈的创伤体验,更多地在于她令人惊叹的炉火纯青的语言。荒凉悲戚的音韵,浓烈阴郁的色彩、独特新奇的比喻,显示了张爱玲晚年不衰的艺术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从张爱玲的《小团圆》的自传性叙述方式、女性视角、写作距离和时点的呈现,探讨其呈现出的海外华文文学共性与独特性,并由此解读它在张爱玲总体创作中的呈现和演变,进而研究与评价她在海外华文文学的位置及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题录统计工具以及社会网络分析和文献分析方法,从宏观层面上分析可知,大学生人际关系网络研究领域有待拓展,可加强人际关系敏感、团体辅导和自我和谐等方面的研究;从微观层面上分析可知,在关于主流思想的相关研究中,应以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等为切入点,开展有关大学生人际关系网络的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3.
作为张爱玲最后总结之作的《小团圆》,小说中的女性生活范围扩大到海外。小说中的女性仍然表现出对金钱的重视,而对传宗接代问题却有所淡化,女性的堕胎成为常态。也许由于小说中的家道开始日趋衰落,《小团圆》也表现了男性对金钱的重视。在性观念上,女性的性关系之复杂及大胆程度已经可以和男性比肩;即便关系暴露,男性和女性仍能够和谐相处。此外,小说还出现了女性同性恋的描述。这意味着在张爱玲最后的创作中,女性已经逐步走出阴森森的家庭伦理和严酷的封建礼教,正在形成与男性更为平等的两性关系地位。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管理已逐渐进入以人为本的管理新时代.教育管理的核心是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现组织管理功能最大化.人际关系理论在西方教育管理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重大的作用,我国的教育管理可借鉴人际关系理论,采用弹性化管理,视教师为“社会人”,重视教师群体的作用,重视学校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创建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拒绝"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在社会中使用非常普遍,因为拒绝言语行为的"不合作性"经常会影响到正常的人际关系,所以要注意这一言语行为的策略性使用。考虑到拒绝言语策略的特定功能,本文通过具体分析"拒绝求婚"和《水浒传》里"拒绝美差"的话白,探讨不同的人际社会的拒绝言语行为的拒绝策略;同时注意到,如果交际双方关系紧密,则可以忽略考虑听者的面子。无论交际双方的面子是否受到威胁,都很有必要自觉地使用拒绝策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善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新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影响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的因素主要有 :功利主义色彩严重 ,以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盛行 ,生活阅历不足而理想主义色彩浓厚 ,容易受到心理挫折。应教育他们遵循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彼此守信、相容变通的原则 ,以积极的态度创造谐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提高交往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非英雄化是纳博科夫长篇小说主人公的特点,“另类小人物”构成其作品主人公形象系列。纳博科夫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旨在与俄罗斯经典作家对话,颠覆传统的价值观,确立一种新的话语:在荒诞的20世纪,上帝死了,一切价值需要重估,失去了信仰和精神家园的人们陷入了“无家可归”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艺术家笃信“为艺术而艺术”,缺乏合作和服务精神,日趋脱离社会,成为时弊。包豪斯倡导艺术家回归手工艺,打破久已形成的艺术和手艺之间的藩篱。这不仅是矫正时弊之举,对欧洲艺术家身份自文艺复兴以来的变化也是一次反动。手艺人通往艺术家之路不可逆转,不过在包豪斯的影响下,诞生了集艺术与手艺于一身,兼有合作和服务精神的新式艺术家——现代设计师。  相似文献   

19.
浅析欧洲文化与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启动以来,文化因素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欧洲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同一性与多样性统一的特点,构建了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广阔的人文背景和广泛的适应性,给予了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活力和动力。与此同时,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发展也对欧洲文化的传承、交流和创造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