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篇文章缘何能够入选课本?一篇课文如何解读才能让学生喜欢?《画山绣水》是杨朔的一篇美文,笔者认为教学达到如下三重境界,自然就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一、山是山,水是水课文以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评价入手,因此,解读《画山绣水》,不妨就从山水开始,毕竟,"画"与"绣",本身就是对山水描写的一种意境。从山水开始,意味着要带着学生领略文中所描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 :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追求 ,引导学生赞桂林山水之美 ,品文章语言之精。通过练笔 ,在实现语言的积累、运用及课文语言内化的同时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 ,使语言训练与人文熏陶水乳交融。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一文 ,从“桂林山水甲天下”开篇 ,具体描述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 ,最后将桂林的山水联系起来 ,突出桂林山水美如画 ,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1.同学们 ,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了一趟。那里满眼的画山绣水 ,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  相似文献   

3.
    
正芬芳词语绘画丹青画卷画面画板画笔画室画作画页画展画屏画谱油画国画年画壁画琴棋书画美丽如画画山绣水诗中有画清新句子像所有的人一样,一个画画的,过得越平凡总是越长进的。他能认识很多人,又能去许多地方,有机会捡更多知识,锻炼了自己的性情……——黄永玉《此序与画无关》  相似文献   

4.
张丽霞 《现代语文》2013,(11):46-47
《画山绣水》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单元主题为“学会读书——吟哦讽诵而后得之”。作家杨朔用诗一般的语言展现了桂林山水的诗情画意,清奇峭拔的山水风光,堪称画山绣水,显示了大自然特有的魅力。作家穿插有关山岩的传说故事,  相似文献   

5.
尹春霞 《广西教育》2011,(22):49-4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个性化解读”存在理解上的误区,导致面对学生对文本的多元理解、任意体验、随意探究甚至是对文本的误读等现象时,显得十分的迷茫。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有让学生在文章的留白处,想象补充,举一反三,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有在一堂课的尾声,让学生顺藤摸瓜,谈谈自己对文本中心思想的认识,以体现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尊重;还有在教学中,节外生枝,让学生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现对文本的理解……如此处理教学固然很好,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与误区。  相似文献   

7.
一、操作型作业 ,实践中深化语言的理解力操作型作业 ,即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性作业 ,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加语文知识 ,增长语文才干。教学中 ,我尽力增强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活动实际相结合 ,使课文静态的文字变成学生脑中优美的图画、生动的场面、活生生的人物。即让学生依课文内容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找一找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理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从中增长知识 ,增加才干。1.画一画 ,激发兴趣。画图画 :对写景文章 ,让学生画一画 ,可以再现美景。画游览图 :如学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后 ,为了调动学…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但多元解读的根应当生长在文本之中,不应突破文本自身价值取向的"底线",一旦突破这一底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的感悟就会出现偏差,产生"误读"现象.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教者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评或者"置之不理",就很容易挫伤学生进一步深入研读文本的积极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当教者发现学生对文本理解不合理甚至是"误读"时,应采取理解、宽容、善待的态度,并及时给予引导.例如在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时,多数学生认为艄公是一位"勇敢、细心、机智、聪明"的人,值得敬佩.这时,有个学生说:"我觉得艄公是一位自不量力的人.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相似文献   

9.
一图画激励即用简笔画代替眉批。教师带新班后 ,首先将各种图画的表意告诉学生 ,让学生记录在“采蜜本”中 ,以便理解批改后的作文。教师在批改作文时 ,如果发现妙词 ,就在旁边画上一颗“红五星” ;发现佳句则标示一面“小红旗” ;改到想象丰富的句、段 ,可画上一片“红叶” ;对好的开头、结尾 ,可送只“飞燕” ;对内容具体的段落就在段前面画只“小金鱼” ;对构思新颖的习作 ,就在题目下面添一只“小舟”。这些图画式的眉批 ,直观形象 ,即节省批阅时间 ,又吸引学生去琢磨理解教师的批语 ,激发他们浓郁的写作兴趣。二、批语激励表扬是人生路…  相似文献   

10.
罗惠 《新疆教育》2012,(16):67-67
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但多元解读的根应当生长在文本之中,不应突破文本自身价值取向的“底线”。一旦突破这一底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就会出现偏差,产生“误读”现象。当遇到这种“误读”情况时,教者对学生加以批评或者“置之不理”,就会影响学生进一步研读文本的兴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当教者发现学生对文本“误读”时,应采取善待的态度,给予合理的引导。  相似文献   

11.
顾军然 《广西教育》2008,(19):55-55
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但多元解读的根应当生长在文本之中,不应突破文本自身价值取向的“底线”。一旦突破这一底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就会出现偏差,产生“误读”现象。当遇到这种“误读”情况时,教者对学生加以批评或者“置之不理”,就会影响学生进一步研读文本的兴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当教者发现学生对文本“误读”时,应采取善待的态度,给予合理的引导。  相似文献   

12.
《秋天的图画》是一篇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课文。文中运用拟人、排比的手法,把秋天的美丽景色形象地勾画出来。句子形象生动,学生易读易记。文章最后一句“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点出了“丰收的果实是辛勤劳动得来的”这个中心,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一、谈话揭题,设疑引入1.谈话揭题。秋天到了,田野里、果园里、山坡上,到处是一片美丽的景色。出示几张自己拍摄的秋天的照片,分给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欣赏、讨论,说一说照片上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的课本上也有这样的一张画,题目就是《秋天的图画》(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3.
《秋天的图画》是一篇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课文。文中运用拟人、排比的手法,把秋天的美丽景色形象地勾画出来。句子形象生动,学生易读易记。文章最后一句“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点出了“丰收的果实是辛勤劳动得来的”这个中心,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一、谈话揭题,设疑引入1.谈话揭题。秋天到了,田野里、果园里、山坡上,到处是一片美丽的景色。出示几张自己拍摄的秋天的照片,分给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欣赏、讨论,说一说照片上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的课本上也有这样的一张画,题目就是《秋天的图画》(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一、画图法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 ,而且内蕴丰富 ,给人以极大的想像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 ,恰当地结合图画在图与文的巧妙联系中识字 ,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更何况汉字源于图画 ,一些字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 ,仍保存了造字之初的事物 (或图画 )的某些特点 ,如 :日、月、目、鼎等。现略举几例如下。1 .象形字“日、月、水、火、山、石、田、土、口、目”等 ,教师画出简笔画或多媒体展示教材上的图片 ,学生依形识记 ,很容易就掌握了该字。2 .一些看似平常的字 ,稍加一点工 ,就会变得生动有趣。(1 )如教学“叶”:教师可先…  相似文献   

15.
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难免会出现偏差。那么,当出现这种偏差时,即文本被误读和异读时,我们该怎么办?导引!在我们准确地判断出学生误读、异读文本的前提下,我们要想方设法导引学生到正确的理解思路上来。  相似文献   

16.
"误读"是成型的阅读理论。将"误读"理解为个性化阅读的一种状态,有理论依据。可以将"误读"引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对于中学生体味文本时出现的"误读"情形,并不太需要介意。引导学生尊重文本及解读史,是避免"错读"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新课堂",我们却发现,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往往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一是"浅读",对文本的感悟往往停留在文本的字面上,浮光掠影,理解肤浅,体悟不到文章本身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二是"误读"。新课标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一些教师便一味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解读,结果造成学生的答案脱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三是"闷读"。一些学生在拿到文本后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五彩斑斓的插图,这些插图蕴藏着编者直观的意图,在低语教学中,开发插图,让图在教学中发出炫彩,这是编者、教者、生本、文本的有效融合. 一、以图激趣,字图合一 低年级新授课时,如使用教材上漂亮的插图导入,将会像磁石吸铁一样,一下子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识字教学过程中,用实物、图画直观教具展示生字,可以让学生对要识的字产生强烈、深刻的印象.如“雁”字教学,可以给学生看大雁图,教师先画一个“厂”形图,再画两个前后平行的“人”字图,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看到这个字所表示的具体形象.  相似文献   

19.
“画苹果”这一简单的题目,对学生来说很容易,我却把它安排在了新生入校后的第一节美术课上。一上课,简单的自我介绍过后,我便组织学生进行“画苹果”的绘画游戏,学生初听到题目时很纳闷,觉得教师怎么会出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然后都信心满满的在纸上图画着。我随机找了五名学生在黑板上向全班同学展示。  相似文献   

20.
小说文本解读教学中存在着两种现象:其一,学生的浅解读;其二,教师引导造成误读.浅解读与误读现象的普遍存在困扰着小说解读教学,暴露出文本解读作为教学形态的严重缺陷,探索文学文本解读教学的方法已是十分迫切的课题.为此,本文提出语境解读作为小说教学的一种方法,尝试破解这种困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