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写作中,写作意图只是作者对于文章的粗略构想。它可以有一些“先行”的思想,也可以有一些“先行”的材料;但却不能有“先行”的“主题思想”。因为严格意义上的“主题思想”是主客观交融之后的产物。在新闻写作中。“报道思想”是新闻工作者认识到的传播价值观念。它也是一种“写作意图”。作者可以据此有目的、有意识地寻找能够蕴涵某种价值观念的新闻事实,从而提高报道的目的性和效率。但报道思想只是主题思想形成的基础。它只有与新闻事实有机融合。才可以产生新闻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因此,“报道思想”和“写作意图”可以“先行”,“主题思想”却不可“先行”。  相似文献   

2.
关于写作教师自身修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作是高等学校中文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显著的特点是实践性与综合性,其根本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不只是一门需要作识记理解的知识课,它更是一门必须通过练习培养智能和技能的术科课程。衡量写作课的教学效果,主要不是看学生能否将某些知识讲上一大通,而是要看学生能否写出象样的文章来。写作课要求于学生的是硬功夫,它更要求写作教师有一套过硬的本领,所谓“打铁先得本身硬”是也。而为写作课的综合性所决  相似文献   

3.
肖立 《新读写》2008,(6):59-59
感情是写作的激素。每—篇文章都有一条情感线,它是文章的灵魂,少了它,文章便少了灵气,少了魅力;有了它,文章就有了感情色彩,就能用一种真诚的情感去感染别人。  相似文献   

4.
写作是作者运用书面语言符号创制文章的一种精神劳动,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一个过程。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某些初中生一听写作文就头疼,作文课上要么脑中一片空白,无从下笔,要么依照"天下文章一般抄"原则,拼凑一篇,甚至把佳作删减一番,应付了事……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空洞无物或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5.
上编 写作总论 第一章 “写作”和“写作学” 第一节 “写作”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主要概念: 1.文章:所谓文章,是以文字为媒介,或宣事明理,或表情达意的有篇章组织的信息传递。 对这一定义,应从三方面去理解。首先应明确,文章是一种“信息传递”;第二要注意,它是“以文字为媒介”,且“有篇章组织”的。这里既说明了它所借助的物质是“文字”,又说明了其表现形式是“篇章”。第三是内容,即“宣事明理”、“表情达意”,这也是文章得以存在的实际价值和社会功用。 2.写作:所谓写作,就是写文章。说的不是“文章”,而是“文章”的制作。既然是“制作”,那就必定有一个“过程”,因此,教材认为:“写作”是一种行为过程,它是一种借助书面语言完成观念、感情传递的复杂精神产品的制作过程——讲的是“写作”  相似文献   

6.
文章写作是一种传播活动。在古代 ,写作只属于读书人的小圈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它进入了一般社会成员的生活领域 ,成为人们必备的能力乃至谋生的手段。及至 2 0世纪 90年代文章写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应用写作空前发展 ,电脑写作将引起整个写作活动的质的变化。据此 ,写作学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初发生的物理学革命,以及风靡当代的系统科学潮流,从整体上导致了机械观的衰落,人们已经无法用单一的、严格决定性的观念模式去把握复杂客体,一种动态的、用多元互补的观念研究客体运动的方法,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和运用。 写作作为人脑思维的直接实现,它在方法论上应该具有特别突出的多元互补性,它和其他学科相比,可塑性更强,变革更快。长期以来,在写作方法论的研究上,我们习惯于使用一种静态的单一的思维模式,片面强调所谓典范型的某种方法。例如,写作理论以文章学加  相似文献   

8.
写作是写作主体运用语言符号创制文章的一种主体性精神活动。写作需要规律的指导 ,更需要作者的创造 ,它具有共性 ,又具有个性 ,共性与个性在写作中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9.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同思维一样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认识活动形式,是形象思维的核心,是写作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它贯穿了文章写作的始终。联想是想象基础上的再创造,是一种更高级的认识活动。它们在文学创作中的构思、开拓思路、人物塑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写作,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精神生产的实践行为,而不是单纯为了训练和考核而进行的花拳绣腿、貌似演戏的“文字游戏”。既然是精神产品,就是为读者而创作,而存在的。它们在未被阅读之前,充其量是一堆语言符号。只有在被阅读时和阅读后,它们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作品。因此,写作在本质上应当基于阅读。同样,要写好一篇文章,作者自身也离不开阅读。有一种哲学指出:为了感受上帝的存在,首先你必须去信仰他;就好比为了感觉炉火的热度你必须靠近它一样。写作也是这样。我们的学生惧怕写作,把写作看作是黄世仁的逼租,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好文章来的…  相似文献   

11.
散文这种文章体裁我们并不陌生,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界说。我们这里论述的是狭义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并列的文学样式,即用凝炼、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记人、叙事、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随着时代的前进与文章体裁的发展,散文则形成了自己显著的特点:它是一种可简可繁、可叙可议的自由文体,又是一种可退可进、可浅可深的过渡文体。散文的自由灵活,可以适应各种写作的需要,散文的过渡性,可以奠定各种写作的基础。散文的特点天然地确立了它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陈嘉 《中学文科》2009,(13):44-44
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者,由于各自的写作修养的决定和制约,写作文章时思路结构、创作技法千差万别,因而写出了千姿百态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写作过程是属于每一位作者自己的,但在这些写作进程中所沉积的共性,可供每一位创作者模仿和借鉴。写作过程中的共性是抽象的、概括的,但它并非一个没有内容的空洞躯壳,它统摄着无以穷计的具体文章和千变万化的写作过程,隐含了各种写作方法。而这些抽象、概括的写作共性,都可以形成有形可观的写作程式。  相似文献   

13.
议论文写作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中,既是个重点,又是个难点.议论文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大的作用.它是作者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思想水平等综合素质的体现. 一、提炼加工写作素材,恰当采用表达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对某件事,某个现象或某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提出自己的看法,把它摆出来,加以说明,就是议论,把它写成文章就是议论文.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0,(12):92-94
概要写作是浙江省高考改革后写作部分的新题型,是一种限制性的写作,它是阅读理解和写作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综合语言活动,对于学生来说这并非易事,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注重指导。REPPC模式从阅读、探索文章结构、寻找主题句、语言转换、过渡词使用等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孙丽娟 《成才之路》2012,(23):84-85
情感是写作的源泉。所谓作文的"技法"只是在写作的形式上有所帮助,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情感作为蕴藏在生命体中的微妙因素,它的意识趋向往往影响着文章的选材、遣词、修辞运用及思想表达,能在不自觉的情状下完成对文章的最好表述,这是所谓的技法无法代替的。因此,在写作上激发学生的某些情感因素,对提高写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燚 《甘肃教育》2022,(13):110-113
写作是语文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中必备的一种,也是难度较大的一种。它能有效提升学生观察、思考、想象、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文章从达成写作训练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究,并就作文批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写作的意义     
写作的意义在于,它造就了文明,人类的写作史就是人类的文明史;它创造了财富,创造了比物质财富更为宝贵的巨大的精神财富;它创造了又一个世界,来满足人类自由的欲望;它使人的孤独得以安放,让孤独反而成为人类所喜欢沉浸其中的一种境界;它又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必需环节,通过写作实践,学生才可能深切地感悟课文的文章之法,文章之道。  相似文献   

18.
写作是写作主体利用语言符号创制文章的一种主体性精神活动,写作的本质决定了它必须充满个性化特征。写作个性化应贯穿于写作活动的始终:收集材料展现作者独特之慧眼,提炼主题凸显作者内涵之神韵,构思谋篇张显作者独具之匠心,语言表述力显作者之特色。  相似文献   

19.
"申论"作为一种严格的公务员录用考试形式,自2000年推行以来,日益引起社会广泛的注意.虽然它只是一种新兴的考核形式,但它在对考生能力要求的取向却对我们的实用写作教学颇能有所启发:明确的文体意识.对各种文体写作的熟练掌握;扎实的综合素养,较强的认识能力;较强的语言表现能力.而这对于我们现阶段的应用写作教学走出模式化、框架化的误区将是一种推动.  相似文献   

20.
书面表达一直是英语高考试卷的压轴题,它旨在考查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所给的材料(如:表格,图画和提纲等信息)来构建文字,完成写作任务的语言综合能力。过程体裁法是一种关注文章体裁、写作情境和写作过程的方法,是一种综合的教学模式,这种写作教学模式认为写作应包含语言知识,写作目的和语境知识、写作技巧等要素。教师指导学生归纳出文章体裁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然后结合写作过程中的用词、段落、和篇章等各种语言知识层面和各种句法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