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影视中的“红色经典”,在20世纪即是一个历史性产物,而今在改编中常常饱受争议,并在争议声中继续被改编。有些“红色经典”改编后毁誉参半,正是接受分析的恰当样本;其间反映出的某些共性问题,折射出当前文化生态的基本状况。文章从“红色经典”在当今文化生态中再生长的角度,研究梳理了一些基本规律,提出了改编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电影和电视作为第八艺术和第九艺术进入人类生活,以其强劲的生命力成为当今社会人类精神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读图时代的来临,使文字阅读在很大程度上被图像代替,人类进入了一个影像狂欢的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外国文学教学也很难抵制影视无孔不入的渗透侵蚀,不得不调整教学模式,因势利导地处理好名著影视和经典文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本改编是汉语二语教材编写的重要手段。通过考察120篇课文对原文的改编,发现汉语二语文本改编涉及词汇、短语、句子和段落4个层面,采用删除、替换、增加、改写、调序、合并和拆分7项20种策略;其中最常使用的策略为替换、增加、删除词汇和删除句子,占总频数的70.34%。改编策略以综合运用为主,改编能显著降低文本难度,满足教学需求;但也存在改编不足和过度的现象。最后,文章提出从宏观段落层面,到中观句子层面,再到微观短语、词汇层面的文本改编思路。  相似文献   

4.
"红色经典"改编是近年来文艺界出现的一个新现象,一批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艺作品被陆续改编为电视剧或其他艺术形式."红色经典"改编的不断升温折射出当下中国社会在日常生活、个人记忆、审美趣味、价值选择等方面出现的新变化,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它的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说:文言文教学的总目标是"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经典文本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其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审美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经典文本的教学要注意发掘其现实意义,与时俱进,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因材施教,适应学生需求,同时,教师要对经典进行梳理整合,并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更好的发挥经典文本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时下,将“红色经典”改编成电视剧正在成为一股热潮,但是观众对改编后的电视剧的反映却并不理想。“红色经典”改编遇到困境的原因在于几个基本的问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其一,什么是“红色经典”?其二,“红色经典”为什么能够重新“热”起来?其三,“红色经典”在改编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尊重原著?  相似文献   

8.
梁晓昀 《考试周刊》2014,(40):17-17
中国经典文学博大精深,取材宽广,意义深刻多样,是进行幼儿阅读的宝藏。但是经典文学存在语言艰涩、意义内隐等困难,幼儿教师需要认真思考,有选择性地加以改编才能运用。  相似文献   

9.
韦苇 《福建教育》2011,(1):49-51
让孩子从幼小时就陆续接受儿童文学经典,其意义、其需要是不言而喻的。世界儿童文学经典是人类精神和文化菁华的结晶。它们当中有一部分是幼儿时期就可以开始接受的。幼儿教师应该自觉地去试着担负起传递经典儿童文学成果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的主体内容是由一个一个经典文本组成,长期以来对经典文本的阐释与教学主要以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为中心,这不仅对经典文本的解读流于表面,也严重制约了学生思考和理解的空间。对语文课程经典文本的阐释与教学,本文重提新批评"文本层次"论,并选用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作为例证,旨在说明,通过文本层次"论,可以引导学生由文本的浅层抵达潜藏在文本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文学的主体间性本质出发,阐述了经典文本所具有的主体间性文本特征,指出正是在主体间的对话交流中,才实现了文本的经典存留,从而为文学经典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参照角度。  相似文献   

12.
古汉语传播一方面具有历史传承的意义;另一方面能够促进现代汉语传播,即通过建立起现代汉语语素概念,进而提高推测词义的能力,扩大现代汉语词汇量,同时在了解古今词义异同的基础上,促进对其结构、用法的学习和掌握。  相似文献   

13.
语篇是语义的单位 ,它是语言对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的组成方式的表达。而语境在其内涵上不同于语篇 ,它指的是言语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所处的境况。衔接与连贯是体现语篇的手段。粘连手段是形成语篇必不可少的 ,但更重要的是使用语言时注意意连。语境往往受具体情景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维索尔1999年在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一书中提出的顺应理论,可以被广泛地应用到翻译研究中。本文选用了《瓦尔登湖》的三个译本,运用维索尔的语境顺应理论,从翻译即要顺应语言语境,也要顺应交际语境进行分析,强调翻译过程中要做到各方面的顺应,以求有高质量的译文。  相似文献   

15.
回顾历史,影视改编呈现出典型的时段、地域、文化等特征;古典名著也受到现代影视的促进而扩大了传播。但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含量越来越多的影视对古典名著的改编却走上了过分追求市场化和吸引观众眼球的弯路。因此,探求影视改编的新路和方向便成了当下学界讨论和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文学经典意识"是人们关于文学经典及如何创作出文学经典的认识。在中国古典诗学中,文学经典意识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它与文学观念的自觉、艺术精神的独立与否是相伴相行的。文学经典意识的最早形态应是文化经典意识,接着是汉以来的经学式的文学经典意识,再发展到以纯粹文学观念为基础的文学经典意识。文学观念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所具有的"文学经典意识"的内涵也有不同,这又深刻影响了中国古典诗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语用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和一种综观的思想。委婉语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常见的修辞手段之一,也是英语重要的研究范围之一。到目前为止,对于委婉语的研究多数停留在语义学的角度。鉴于此,在介绍顺应论主要内容的同时应用这一理论对委婉语现象在交际语境中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推动英语委婉语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语境顺应论的观点出发,分析了语用文化如何在动态的翻译过程中顺应语境融合下的语言结构语境、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认为只有动态地顺应不同的文化语境,避免翻译中出现文化信息传递障碍才能达到语用等值的翻译目标。  相似文献   

19.
口语语篇是动态的交流生成过程,而顺应理论中的语境顺应也体现了动态性的特征。文章把口语语篇和语境关系顺应结合起来,从语言使用者、心智世界、物理世界和社交世界四个角度进行探讨。文章认为,语境关系顺应同样存在于口语语篇中,将从语境的动态性出发阐述口语语篇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顺应论角度分析杨宪益《边城》英译本,指出杨宪益《边城》英译本是译者动态顺应语境和语言结构的产物,进一步证实了顺应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