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打倒“四人帮”,教育事业大解放。为了响应华主席的号召,大力开展学术研究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学院三院校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联合发起关于三十年代文学史问题的专题讨论会,力图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正确评价三十年代文艺运动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肃清“四人帮”散布的流毒,还历史的本来面目。第一次讨论会已于十一月廿三日在师院举行,讨论的题目是关于“革命文学”论争的问题。与会同志,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热烈地发表了意见。鲁迅研究室的李何林,王瑶两同志也到会,并作了热情的讲话。下面选登这次讨论会的部分发言,借以推动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2.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五四’以来的文化战线上,文学和艺术是一个重要的有成绩的部门。革命的文学艺术运动,在十年内战时期有了大的发展,这个运动和当时的革命战争,在总的方向上是一致的……。”革命文学论争是这个“大的发展”的重要开端,它揭开了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一九二八、二九年间,我国革命文艺界内部发生了一场关于“革命文学”问题的论争。这场论争,以创造社、太阳社为一方,以鲁迅、茅盾为另一方。创造社、太阳社之间虽然也存在一些矛盾,但对“革命文学”问题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鲁迅和茅盾的参加论争,并不是联合行动,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的,所争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革命文学”的理论主张,基本上是从社会阶级斗争学说移植到文学领域中来的,主要内容表现为确认了文学的阶级性,强调了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功能,其文学批评的标准也完全倾斜在阶级性、政治性方面。因此,“革命文学”论争者们在作家的世界观问题上,表现出对创作主体的最大重视,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论争也为无产阶级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出现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在光辉的历史文献《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主席曾经高度评价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他说:“在‘五四’以来的文化战线上,文学和艺术是一个重要的有成绩的部门。革命的文学艺术运动,在十年内战时期有了大的发展。”毛主席还要求我们认真总结“‘五四’以来的革命文艺运动……对于革命的伟大贡献以及它的许多缺点”。然而,文化革命以来,林彪、“四人帮”两个反党集团公然违背毛主席的教导,大肆鼓吹“空白论”和  相似文献   

6.
一九二八年创造社、太阳社同鲁迅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是中国无产阶级文艺运动史上的一件大事。关于这场论争的性质,多年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同志认为,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提倡的革命文学运动,是在瞿秋白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之下进行的,这场论争实质上是鲁迅同瞿秋白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历史的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革命文学”论争给鲁迅的心路历程带来了巨大影响。在论争中,鲁迅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式、性质和方式问题:作家的世界观改造问题:文艺与政治、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及文艺的特点等问题。通过这次论争加强了鲁迅对马列主义理论及文艺理论的学习与运用,促进了他的思想的转变,从此开始了他的左翼文化的生涯。  相似文献   

8.
《太原大学学报》2017,(1):56-59
后期创造社以《文化批判》为平台大力提倡革命文学,并与鲁迅等人展开了革命文学论争。通过夺得象征资本、借用权力资本等策略,后期创造社在论争中实现了重新划分文学场域的愿望,并巩固了自己在文坛上的地位。《文化批判》对左翼文艺理论和作品的译介,在为其树立革命文学旗帜的同时推动了整个左翼文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革命文学”对五四文学的批判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年代中期,五四新文化运动终止,持续数年的“文学革命”转向“革命文学”。这种转变,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演化的重要环节,它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但是长期以来,“革命文学”的性质及其与五四文学的关系问题并未被正确认识,这也影响了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正确认识。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段历史重新考察、重新评价。按照流行的观点,“革命文学”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延续和深入发展,二者根本上是“致的。至于“文学革命”对五四文学思想及五四文学代表人物(鲁迅、茅盾等)的批判,也只是对五四文学革命缺点、局限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王瑜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12):49-53
"革命文学"是后期"创造社"提出的对"阶级论"文学观的形成起过巨大作用的创作追求。冯乃超、李初梨、蒋光慈等人丰富发展了这一理论形态。"左联"的成立深化了"革命文学"并对"阶级论"文学观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毛泽东文艺理论体系的形成是"阶级论"文学观成熟的标志,影响了中国文学创作、研究数十年。回顾与重审"革命文学"和"阶级论"的文学观意在启示当前,以使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学科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学主体论”论争中对于文学与政治关系的不同认识,主要围绕三点展开,分别是:人是主体还是工具;文学是受内在规律制约还是受外在规律制约;文学的根本性质是意识形态的还是审美的.到“文学主体论”的出现,进一步扩大了文学与政治相区别的层级,即文学具有充分的主体性,使得文学能够并应该独立于政治之外,形成了对于政治的新的超越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从牯岭到东京》与《读〈倪焕之〉》是茅盾在“革命文学”论争中的标志性文章,其中的申辩与诤言既表述了他的文学理念,也显示了他与革命文学阵营信念相同观点却不尽一致的基本立场。这种独立姿态使他陷入了不被阵营所认可的尴尬境地,他努力求取理解却换来了更加无情的推拒。茅盾的这种姿态与境遇堪可看作一代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  相似文献   

13.
鲁迅早期关于文学与革命的关系认识主要来自于托洛茨基。本文比较苏联同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接受者的观念,进而确认鲁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思源与托洛茨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由于指称对象和价值立场等关系,看似浅近的“边缘化”在文学研究中成了极为含混的能指。尽管争鸣文章数以百计,但边缘化所涉的基本维度却相当有限。朝向自主性的边缘化,是对新时期文学/文艺学地位的合理判断;指涉文学衰落的边缘化,意在守护精英文学价值,但有以偏概全的疏失;指认理论危机的边缘化,凸现了文艺学之现实属性的重要性:指称跨学科研究的边缘化,不能消解跨学科研究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众所周知,校园文学社团在促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学生观察思考及合作探究能力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在教学唯高考是瞻的今天,校园文学社团却生存艰难。首先文学社的活动开展得不到时间的保证。学生课内外的时间被高考科目瓜分殆尽,学生在题海中载沉载浮,艰难度日。其次,得不到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高考压力剧增的今天,文学社这种看似与高考无直接勾连的学习活动,自然受到冷遇。最后,教师和学生因超负荷的工作和学习,已不能投注更多的精力和兴趣在文学社团的建设上。诸多因素致使现在很多学校的文学社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16.
从“文学”社团的研究转向文学“社团”的研究,以人为中心,将杂志与文学主张等放在人的因素上来考察,从社团特有的组织化集体化特征切入创造社研究,进而从文学外部要素的研究考察中国现代文学的进程,将为我们理解现代文学打开崭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由于20世纪中国文学现象本身的丰富复杂性和学者们在研究文学现代性时所依据的参照系的不同,造成了文学现代性研究中一定程度的“混乱”。以世界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作为文学现代性研究的参照系,各有其合理性和不足,因此,必须把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在世界化和民族化的双重视角下审视20世纪中国文学,才可能为文学现代性研究确立较为合理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8.
“民族形式”论争和延安文学是我党在形式和实质上都进行了全面领导的文学活动,由于它们的缘起都带有明确的政治目的,所以“政治”成为影响其发展走向的重要因素,这正折射出中国现当代文学活动政党政治和文学交错纠结的显著特征。我党正是借由“民族形式”论争的开展和延安文学运动的发起才逐渐在文化领域确立了主导地位,占领了制高点,为进一步全面消解国民党统治的话语权奠定了基础,“政治因素”对这两项文学活动的发生、发展、延续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2):134-139
新时期文学场在重建的过程中,文学期刊在开拓新的文学话语空间、组织推进文艺界"自主性"建设、促成文学场组织机构的恢复和推动文学场从边缘向中央的位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文学期刊开拓了精英文化的传播空间,为新时期文学知识话语的再生产提供了平台,推动了文学场域的重建。  相似文献   

20.
"革命文学"论争给鲁迅的心路历程带来了巨大影响.在论争中,鲁迅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式、性质和方式问题;作家的世界观改造问题;文艺与政治、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及文艺的特点等问题.通过这次论争加强了鲁迅对马列主义理论及文艺理论的学习与运用,促进了他的思想的转变,从此开始了他的左翼文化的生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