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申宾 《华章》2011,(33)
历史上关于鬼谷子的记载不绝于书.他的身平讳莫如深,甚至于其本人的有无亦有争议,又有人说他是纵横家、道家、兵家等的祖师爷.《东周列国志》结合了前人的大量传说,把鬼谷子塑造成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道家仙人.  相似文献   

2.
《东周列国志》中的诗词歌赋向来不受研究界的重视,很少有人谈及。《东周列国志》诗词歌赋在小说中的作用影响深远,诗词歌赋有利于点明小说主旨、塑造人物形象、渲染环境、推动情节发展,议论说教。  相似文献   

3.
《东周列国志》是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其中一些“另类”女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小说在对男女关系描述时注意到了爱情的因素,一些女性敢于追求爱情,为了爱情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留下了很多佳话.虽然冯梦龙对女性的态度有一定矛盾,但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早期历史小说相比,在女性问题上还是有了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三国志演义》与《东周列国志》是虚实结合和羽翼信史的典型代表,但学术界很少对两部小说作比较研究,尤其忽视对《东周列国志》的研究,这与其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很不相称。通过素材与模仿、史实与虚构、艺术结构等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三国志演义》的素材不仅来源于三国史料,也接受了列国故事的影响;冯梦龙辑演《东周列国志》,虽然仿效《三国志演义》的表现手法,但整体上仅仅是对历史材料作艺术处理,限于“信史”的创作观和历史素材的特点,致使结构松散。  相似文献   

5.
《东周列国志》与《三国演义》中出现了一批计谋型女性,她们用尽心计,或争权,或谋利,体现了对男权社会的抗争,她们的悲剧结局也表明了封建社会中男权控制的强大。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古典小说重版中存在的疏于校勘、错讹百出的现象,以人民文学出版社(东周列国志)为例,运用对校、本校、他核、理校等校勘法,探讨致讹的种种原因,并提出“越是通俗读物,越要认真校勘”的主张,以期引起点校者和出版者的重视,共同提高图书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与《东同列国志》都崇尚“羽翼信史”,但罗贯中的立意在小说历史化,冯梦龙则意在历史通俗化。两人在编纂技巧上也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通俗历史演义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三国演义》,而排名第二的则非《东周列国志》莫属。关于其作者,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认为是冯梦龙,也有人认定是蔡元放,其实还有人认为是余邵鱼。之所以会这样,跟《东周列国志》的成书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邻邦中国素以礼仪著称,礼物在中国人的日常交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在官场中礼物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这种现象自古有之,并在中国古代的著作中有所反映。本文以《东周列国志》为文本,研究官场送礼的时机、送礼的心理机制、礼物的种类。  相似文献   

11.
作为“羽翼信史”派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在运用古籍材料《左传》和《列国志传》塑造“闪现型”人物形象方面,主要呈现两个特点.第一,丰富已有人物,如郄縠,《东周列志传》从“赵衰推荐郄縠”“练兵”“晋、曹交战”“堆尸-掘墓-棺尸”“假道于卫”“临终献计”及“文公怀念”七个方面加以润色,借《列国志传》之壳,据《左传》之实,撰写新的故事.第二,新增人物,如于朗,此人虽不见于《左传》,但《列国志传》和《东周列国志》中“归属”他名义之下的部分行为见于《左传》,可见小说作者为突出某一人物形象,往往将多件或不相关的事情,全部“归属”于该人物.  相似文献   

12.
《左传》以其翔实的史料,对《春秋》进行了解读,详尽地阐发了《春秋》所反映的“礼”。使后人得以更加准确地理解《春秋》,我们透过《左传》中“死”族词,也可以窥见其所反映的周代礼制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东周时期,妇女在婚姻离合方面仍有一定的自由;"七出"、"三不去"条尚未形成礼制上的规定,也未被社会所普遍认可;妇女"从一而终"的观念尚未成为当时社会伦理道德的内在内容,在礼制上也不反对妇女的再嫁,因而妇女离婚再嫁的现象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4.
殷周人的天命观经历代儒者的相继阐发,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它的内涵,使之成为具有深刻社会内容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天命观作为小说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三国演义》全书,成为推动情节发展,决定人物命运,解释历史演变规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尚书·周书》及《诗经》中经常出现类似"天棐忱(谌)"的语句,前辈学者大多认为"棐"是"匪"的假借,而"忱(谌)"的意思则为"信",因此"天棐忱"的意思就是天不可信。按从"甚"、从"冘"之字常有"极"、"盛"之义,还有"因超出一定限度从而导致过度"之义;故"谌"、"忱"二字皆有"因过度相信从而导致迷信"的意思,则所谓"天棐忱"可以理解为天不可迷信。同时,周人还将对天的不可迷信与天命所归乃在民心结合在一起,二者共同构成周人天命观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东周是封建领主制向君主集权地主制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宗周文化解体,列国的地方文化兴起.然而,在以山西晋南侯马地区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晋文化,却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地方文化,它是融合中原文化、北方文化和诸多文化成果形成的,在当时是最先进、最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它上承三代,下启秦汉,事实上已成为当时中国的主体文化.东周文明,特别是东周时期的中原文明,很大程度上是由它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17.
尽管中国公安文学的发展十分繁盛,但了解它的人却并不多,甚至存在误解。文章阐释了公安小说命运意识的偶然性、荒诞性和辩证性,得出结论:作为公安文学分支的公安小说不仅仅是讲述探案故事,一味注重理性逻辑推理,也包含了诸多非理性元素。这种非理性情节能极大地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其潜在价值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18.
<女仙外史>以明代历史上的"靖难之役"为背景,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了唐赛儿的"复国"事业.唐赛儿是正义的化身,她的复国大业也得到了仙、凡、魔三界的共同支持,但这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最后却以失败告终,作者将这一切都归之于"天命",以"天命"来解释历史成为这部小说最突出的特点.之所以如此,既与作者的经历有关,同时与明清易代时期文人特殊的创作心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