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巫春燕 《新闻实践》2012,(11):54-55
新闻误读。是对新闻事实的一种曲解和误解。新闻信息传递的整个流程是一个编码与解码的过程:采编人员整合信息是一个编码的过程,受众接受、认知信息是一个解码的过程。无论是编码还是解码。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可能产生误读。一般来说,我们将编码过程产生的误读称之为媒体误读。而解码过程产生的误读称之为受众误读。正确解读事实,完成准确编码。最终有效避免受众误读新闻事实,这是在日常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必须认真把握的一个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闻误读,是对新闻事实的一种曲解和误解。新闻信息传递的整个流程其实就是一个编码与解码的过程:采编人员整合信息是一个编码的过程,受众接受、认知信息是一个解码的过程。无论是编码还是解码,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可能产生误读。正确解读事实,完成准确编码,最终有效避免受众误读新闻事实,这是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必须认真把握的一个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传媒业高度繁荣,传播技术高度发达,海量信息的时代,每个人几乎每时每刻都要对媒体传达的信息进行意义解码。值得关注的是,意义解码能力具体包括哪些元素?在这个图像信息充斥媒体的读图时代,受众的意义解码能力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这是本文将要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新闻误读,是对新闻事实的一种曲解和误解。新闻信息传递的整个流程其实就是一个编码与解码的过程:采编人员整合信息是一个编码的过程,受众接受、认知信息是一个解码的过程。无论是编码还是解码,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可能产生误读。正确解读事实,完成准确编码,最终有效避免受众误读新闻事实,这是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必须认真把握的一个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信息可视化程度越来越高,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例如在新闻传播领域内,通过新闻信息可视化,不仅使新闻传播形式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特点,还显著提高了新闻单位、新闻节目、新闻当事人以及受众群体之间的交互性.本文分别针对新闻可视化传播的实践路径与应用技巧进行了系统化的探索与分析,并提出一些想法与建议,希望能够...  相似文献   

6.
周桂羽 《东南传播》2023,(4):128-131
跨媒体叙事是我们时代重要的叙述模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深刻影响着后媒介时代的受众。受众是媒体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媒介融合带来的权力变动影响着跨媒体叙事文本的生产过程。同时受众作为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其与信息生产者的权力关系也深刻影响着跨媒体叙事产业的发展。基于赋权理论视角,从意义生产与解读、受众内部的权力关系、受众与资方的经济博弈三个维度分析后媒介时代如何赋权受众。研究发现,在后媒介时代,跨媒体叙事不仅赋予受众极大的生产权力,同时也提升了受众解码信息的自主性。受众内部之间、资方与受众之间在权力的博弈中寻求平衡。不同维度上的权力重构在文化与经济上共同促进了跨媒体叙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度依赖可视化传递信息的数据新闻,在智能媒体时代的传播所产生的信息误导形成原因复杂,不能认为这种情况仅是故意的结果。本文通过对数据新闻可视化案例的梳理发现,除故意误导外,可视化元素干扰、设计与常规阅读习惯不符、过度专业的可视化表达、视觉语境不同等因素都会影响读者解读图像文本,进而造成信息误导。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概念误导与解码误导的数据新闻可视化信息误导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视频传播成为受众最喜爱的信息接收方式,传统广播亟待将“传统可视化”传播升级为“融媒可视化”传播,以吸引移动视频端口的年轻受众.近年来一些先进广播电台正在进行融媒可视化的实践探索,包括构建广播节目融媒可视场景,实现广播产业的融媒可视化发展,合作共赢突破人才技术瓶颈等,其实践经验可供广播业界思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曲志华 《传媒》2023,(8):76-78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动态图形这一新的表征形式在三方面推动了知识传播:一是视觉形象的动态化结合感官认知的多维化,使动态视觉信息容量得到扩充,进而加强了受众认知的可能性。二是显性的感官认知引导,强化了受众的认知秩序性和理解性。三是承载媒介的普及性与便捷性和接触形式的多元性与互动性增加受众的接触度和体验性。动态图形作为信息化时代构建知识可视化传播的新手段,越来越受到关注并被运用到各个知识领域。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媒介素养教育一方面可以提升媒介从业人员的编码素养,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受众的解码素养,从而使两者在信息的传受中能相互沟通,彼此理解,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石雁 《传媒》2016,(7):88-90
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杰出代表斯图亚特·霍尔提出了重要的编码/解码理论,该理论将意识形态编码的文化形式和受众的解码战略联系了起来,分析了意识形态领域信息的生产与接受问题.本文在编码/解码理论视阈下解读电视法治节目所产生的意义及其如何体现法治内涵,研究电视法治节目的信息编码生产与信息解码接受过程,在此基础上反思如何提升电视法治节目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雷远 《今传媒》2013,(4):82-83
“双向、互动、共享”是信息时代的永恒追求,也是现代传播的理念.电影的传播不是一种单向传导的过程,即便在短短的观影过程中,受众和电影之间也不断进行着交互式的信息交流.本文试图用编码、解码理论读解电影中的信息传播.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7,(6):44-49
互联网时代政治合法性的建构依靠传统的、单向的政治宣传模式来完成,效果已是有限。当下的政治宣传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传播文本的开放性、传播环境的复杂性和传播受众的多元性三个方面。而政治宣传中的话语编码到话语解码的过程已经成为一个多元复杂、充满对抗式解码和效果不确定的过程,这与网络社会的政治次级群体、网络亚文化和编码竞争的多样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杨铮  刘麟霄 《出版广角》2019,(12):40-42
在大数据平台与移动互联网作用下,公共图书馆形成了以数字技术提升服务品质、以多维传播方式拓宽信息渠道的传播优势。公共图书馆与受众既是信息的传受双方,又是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与消费者,从受众行为视角来看,受众自发阅读行为受限、知识转化行为缺失以及主动传播行为不足是当前公共图书馆传播影响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以采用社交化媒介形式增强受众互动性体验,以差异化内容突出智能化传播机制,以碎片式阅读服务完善多元化受众策略是公共图书馆智能化,可视化转型发展过程中提高传播影响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3,(24):76-80
广告符号传播是发掘广告信息的内涵并进行编码解码的公共沟通活动。本文在文化语境的框架下,关注广告传播的文化认同效果,通过案例分析和逻辑梳理,解析了广告符号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与文化的互动机制,廓清了受众对广告符号传播的文化认同产生归属的路径。这项研究不仅有利于强化广告符号传播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同时也为公共沟通活动的创新拓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6.
整体型社会聚合体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分散与聚集,群体分化与交织,呈现出由群体性向集群性分散特点,传统群体和阶层单位的传播理念受到挑战,以个体需要为目标适他传播成为提升传播效果的新理念。"适他传播"指传播机构根据受众社会阶层、对媒体需求的动机、使用媒体的时间、空间、媒体选择偏好及解码习惯和解码能力,针对受众个体需求而进行的传播。"适他传播"强调从信息到媒介选择,以及编码形式,都量身定做,实现以最适的方式传播信息。  相似文献   

17.
孔惠 《新闻前哨》2023,(2):37-38
在信息传递与接收都呈现“碎片化”趋向的新媒体时代,完整的信息被分类甚至建构,人们每天通过新媒体接收、阅读大量信息,但对这些信息却没有深刻的理解与记忆。在这种情况下,迎合受众的偏好、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以及提升受众体验对城市文旅形象建设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兰州城市文旅形象建设优势分析新媒体时代兰州城市文旅形象塑造方向,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城市形象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时代,民众生活因数字化的高速发展变得更加便捷、高效,智能设备和计算机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度也逐渐增高,随之衍生出冗杂的碎片化新闻和营销广告等信息,这些信息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样态,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被受众获取,由此,数据新闻逐渐成为各大门户网站争相选用的信息传播主流方式.本文分析了大数据环境下门户网站数据新闻可视化的过程,探究了门户网站数据新闻可视化中存在的问题,对主流媒体门户网站数据新闻可视化的途径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但许多信息未进入目标受众的意识层面便销声匿迹.要提高在网络舆论场中的发声能力,就要思考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力由哪些维度构成. “传播力的实质,就是实现有效传播的能力,而有效传播则是针对目标受众能够精确、快速地实现主体的意图.”①信息的传播力一方面是信息到达目标受众,被目标受众理解接受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信息使目标受众相信其内容,或者被信息的观点说服的能力.本文提出,信息的传播力由信息内容的信服力和信息传播的到达率构成.  相似文献   

20.
向伶梅  刘婧  罗盈 《传媒》2018,(12):36-38
可视化呈现方式是数据新闻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在大数据环境下利用计算机技术抓取开放的数据信息,深入地进行信息挖掘、分析后产生的数据新闻改变了传统的新闻表达方式,其采用比文字解读更直观的视觉形态向公众呈现对新闻事件的描述,让人更易理解和接受.可视化技术不仅在对抽象繁复的数据信息进行叙述、解读及传播的过程中具有文字无法企及的视觉优势,同时也是数据新闻在公众面前的最终呈现,对数据新闻价值的传递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基于此,笔者尝试从选题类型、生产过程、受众关注度等层面,对国内数据新闻动画视频的传播特征进行探讨,以期为大数据时代正在蓬勃发展的数据新闻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