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服务类报纸还要不要做新闻,做什么样的新闻?信报曾经为此徘徊过,最终落脚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处理新闻."没有新闻就没有冲击力,就不能抓住读者",信报对新闻做了另类化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黄典钟 《传媒》2008,(7):50-51
传媒发展已经进入了品牌时代,目前传媒的竞争更多的是品牌的较量,党刊也是如此.良好的品牌可以加强读者对于党刊的忠诚度,增强市场影响力,推动党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4.
5.
6.
7.
2005年7月18日,西安电视台开播了一档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好好生活》。这档节目一推出, 即受到业内和社会的关注,这其中构成节目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反映和服务于人们日常生活为基本特征的“生活新闻”。  相似文献   

8.
刘海燕 《大观周刊》2011,(2):100-100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家鼓励“走出去”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迈开了到国外收购企业的步伐。尽管遇到了很多挫折,甚至血本无归,但不管结果如何,这都是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尝试,是值得鼓励的。但成功的并购,不仅需要企业有魄力,还要有实力,特别还需要符合双方政府的政策,以获得政府的支持。只有内因、外因搭配合适,企业才会获得长足、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时下,交通拥堵已成为都市一大痈疽。为了人畅其行、车畅其流,一些城市在道路设施一时无法改貌的尴尬下,不得不在管理上挖“路潜”“车潜”。诸如“错路制”(单行道)、“错号制”(出租车单号与双号交错行驶)、“错车制”(城市外围区或外地车辆在早晨及傍晚高峰时要道路”的启示段不许进城)。这些“小打小闹”式的办法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的压力,但瓶颈制约仍然未得到有效释放。而且,令人不快的是,这样“错”,是以牺牲另一部分的交通通畅为代价的。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的是,从2002年3月初起,温州市开全国之先河,抛出大手笔的管理思路,从挪动…  相似文献   

10.
期刊赢利的"第三条道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蔚 《新闻记者》2004,(2):56-58
期刊盈利模式需要创新在当前轰轰烈烈的媒体改革大潮中,期刊似乎波澜不起。据中国期刊协会调查,在全国9000多种期刊中,真正盈利的不过百余家。也就是说,盈利的期刊仅占到期刊总量的2%左右。探索新的盈利模式成为当前期刊经营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期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谋求生存与  相似文献   

11.
“院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在文学,这是一种境界,但对传媒来说,你有枣树了,我就绝对不能再要枣树了,至少也应是一棵有特色的与众不同的枣树。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党报要稳住阵地,求得发展,必须做好特色文章,靠特色取胜。一、特色竞争是党报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2.
13.
要强化公司意识,尽快转变管理体制。传媒集团应视规模大小和股东情况,对不同的子报刊采取不同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以蓝牙技术附加于生活,形成一个蓝牙无形网络,在蓝色的世界里尽享安逸。  相似文献   

15.
京城"鼠族"寄居地下室 2007年国庆,读大二的李蒙第一次到北京.在他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不是天安门广场.不是西单、王府井,不是他流连过的各种美味,而是那几天在地下室住着的日子. 李蒙没有想到,如今已成"北漂"的他,真的与地下室朝夕相伴. 22岁的李蒙如今是北京中关村一家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每天下班后.他就回到那个被他称为"家"的狭小房间里.  相似文献   

16.
"干预生活"曾是1956-1957年流行的一个创作口号,反右后被一些批评家指为修正主义理论,变成"揭露生活阴暗面"、"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同义语.并且认为这股理论,创作"逆流"的肇始者是<人民文学>编者秦兆阳等人.然而历史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7.
移动互联网正在逐渐深入到各行各业,在给新闻广播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新闻广播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保证新闻广播产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健康发展,新闻广播需要顺应互联网发展的特点,在内容和模式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和探索,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本文着重分析了互联网时代带给新闻广播的契机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新媒体时代新闻广播的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8.
目前,传媒单位转企改制已经成为传媒业改革的中心任务,国家相关部门已经为传媒单位转企改制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相似文献   

19.
李迎 《青年记者》2004,(2):39-40
DV,全称“Digital Video”,DV是数字视频的英文缩写,通俗讲就是数码摄像机。1997年,第一款DV格式的便携摄像机在日本问世。随着IT工业的发展,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2003年DV产品的价格纷纷“跳水”。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发展,人们对数码产品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为DV进入家庭打下了基础。DV凭借数字技术图像清晰高质、轻便、准确、易操作等优点,极大地满足了爱好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