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同一份报纸,100位读者就会有100种印象.好的印象汇合,会逐步形成对报纸的满意度,忠诚度;反之,形成不良印象,则会导致读者流失.对读者阅读报纸后的印象进行调查、分析和提炼,有助于了解报纸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尝试着进行了一次"读者实验室"读者阅读印象率调查.  相似文献   

2.
报纸只有贴近读者,才会受到读者喜爱;读者多了,宣传效果就会增强,报纸也就有了生命力和战斗力.我们《汉川报》自复刊以来,在贴近读者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一、贴近读者必须首先贴近政治报纸要贴近读者,必须首先贴近政治.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搞新闻工作,必须政治家办报.江泽民同志也反复强调,办报要讲政治.县市报的政治性具体表现为紧密配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充分发挥喉舌和耳目作用,使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工作思路及时传输到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中去.有人担心,报纸的政治成份太多,会远离读者,最终失去读者.其实不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读者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已远远今非昔比.读者看报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和消遣,他们更关心的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本地是怎样落实的.据《新闻参考》撰文介绍,目前群众感兴趣的十类新闻中,首条便是同自己密切相关的党和政府的政策.《湖北日报》1994年读者问卷调查情况也表明,读者阅读该报的目的指向中,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占70.56%.由此可见,报纸存在的不是因为注重政治性而削弱了可读性的问题,而在于如何寻找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并以此为切人口,有针对性地搞好宣传报道工作.在这方面,我们  相似文献   

3.
读者意识论     
何谓读者意识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读者问题必然会在办报人(具体指记者、编辑、报社管理人员及通讯员等)大脑中有所反映,形成印象。这种办报人大脑中有关读者的系统化的、自觉的、伴随着心理体验且有能动性的反映形式,就是读者意识。读者意识是办报人以情感、态度等方式体现其与读者之间关系的带有倾向性的内在心态,具有引导办报行为的控制力量。  相似文献   

4.
为减少错误,国外报刊编辑部中,现在往往设有"第一读者(first reader)"职务. 第一读者的职责就是在报纸、期刊付印之前对编排的标题、图片、文章和体例进行最后一次彻底通读、检查,并向主管负责人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便做出及时、准确和恰当的修改,避免出现各种不应有的错误,从而保证报纸和刊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喜新厌旧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如果报纸版面天天老面孔、老选题,时间久了,读者肯定会感到"审美疲劳",会厌烦.一张报纸是否吸引读者,虽然内容是根本性的因素,但最先影响读者的,却是版面.  相似文献   

6.
程丽 《青年记者》2007,(14):78-79
读者每天都会阅读到许多报纸,每当手中拿到一份报纸后,最先吸引他们眼球的莫过于版面中的新闻照片,有些照片新闻性强,生活气息浓,有价值且富有冲击力,往往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好的照片被读者认可,给版面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见报后既有影响力,又有吸引力;既能留住读者的视线,又能对版面起到美化、衬托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若干年前,我曾经和同事一起很认真地做过一段时间的读者调查.调查项目很简单也很直接:把报纸当天的重点稿件标题设计成问卷,让看过报纸的人在标题后面打勾——你看过哪几篇、对哪几篇有印象、最喜欢哪一篇,等等.做得虽然认真,内心还是有些疑惑的:这样的结果,真的可以用来指导报纸工作吗?这种调查,到底有多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读者调查是报纸改革的助手,因为它能够及时地获得读者反馈,检验报纸的宣传效果。读者反馈,是读者对报纸宣传的客观反应。按照控制论原理,报纸宣传作用于读者,必然产生一系列反应。这些反应如果能够顺利地到达编辑部,又会对报纸的下一步宣传发生影响。这样,报纸和读者之间双向传通,循环往复,构成一个完善的生生不息的控制系统。在这里,读者反馈,是报纸发挥宣传作用的一个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9.
倘若10年前让我们来解释“读者”这个名词,对于报纸而言,最直接、最大众化的说法,大抵就是“阅读报纸的人”。 然而,时过境迁。今天如果仅仅用“阅读报纸的人”来定位报纸读都显然是不准确的。 不妨先跳开报纸说事。自从中央电视台崔永元开了个《实话实说》的头之后,一时间,让观众直接参与的、现场直播式的节目风起云涌;如《朋友》《对话》《聊天》等节目的现场除主持人、嘉宾之外 当然离不开要说话、想参与的观众,更不用说时新日异的互联网上的“聊天”贴“帖子”了。 在新媒体互动式专题的策动下,报纸的读者对于社会现象、社会…  相似文献   

10.
在对报纸进行编写的过程中,对读者的心理进行研究是报纸编辑人员的必要工作,在充分了解读者的心理的基础上来建立读者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读者对报纸的订阅量,满足读者对报纸的需求。在对报纸进行编写的时候,按照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相关的因素,报纸编辑要对读者进行分类,然后按照分类进行不同内容的编写,再了解不同年龄、职业的读者对报纸内容的需求,进而使报纸的编写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相似文献   

11.
王胜  刘刚 《青年记者》2004,(7):42-43
读者对一份地市党报的印象,就像我们对一个人的印象一样。一个好人变坏了,人们对他的印象往往改变得比较慢;一个坏人变好了,人们对他印象的改变也往往比较慢。除非有非常特别的事件发生,令人骤然改变印象。印象的改变相比实际情况而言总存在一定的滞后,这就是“印象定势”在作祟。  相似文献   

12.
青年读者是未来的社会主流,也是一份报纸生命力的根本保障.当前,纸质媒体正遭遇新技术带来的新挑战.网络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报纸的青年读者呈现流失的趋势.而在不少青年读者印象中,党报严肃刻板,惯于说教,与自己有距离感,不可亲近.  相似文献   

13.
版面是报纸的脸,读者拿到报纸,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版面,或精彩引人注目或暗淡令人生厌,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同一个人五官端正,衣冠整齐,落落大方,会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反之,则会给别人留下一般甚至糟糕的印象。可见版面对于一张报纸来说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4.
纸媒的节假日报道容易程式化、零散化,吸引力不足,长此以往,造成读者"节假日报纸不好看"的印象,采编人员也存在"节假日无人看报"的看法,不重视节假日报道,进一步削弱了节假日纸媒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报纸读者的逆反心理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消除,问题在于创造消除的条件。条件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报纸宣传本身。我们在报纸宣传上是怎样注意消除读者的逆反心理的呢?第一,不造假。“四人帮”控制新闻阵地,制造了大量假报道,是读者对报纸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假作真时真亦假”——在逆反心理状态下,而今报道明明是真实的,读者有时也会怀疑是假的;偶尔发生失实现象,他会说:“看,还在造假吧!”几年来,我们注意到了读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因而在报纸编辑工  相似文献   

16.
一张报纸的版式,犹如一个人的面孔,是其内在素质的外部表现,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是与众不同风格的重要标志。人们从报架和书摊众多的报纸中,不用看报头,一下子就能分辨是哪家的报纸,就是因为读者经过长期阅读,把握了不同报纸版面设计的规律和特点。成功的报纸版面设计,不仅应具有“美化”与“导读”的双重作用,而且应独具风采,让读者一见钟情,激发和吸引其强烈的阅读兴趣,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增强报纸内容的表现和感染力。作为一张地方性的报纸,版面设计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力求生动活泼,给人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感觉,这是报纸密切联系群众,增强贴近性的需要。一个人过于严肃就要脱离群众,一张报纸版式严肃呆板同样会不受读者欢迎。过去的报纸尤其是党的机关报给人的印象除了内容不离所谓“重大”主题、居高临下,让人可望而不可即外,报纸的版面往往也是呆  相似文献   

17.
怎样使报纸新闻宣传"三贴近"?我认为关键在于把握好读者视角、读者内容和读者形式. (一) 报纸新闻宣传(新闻言论除外)与理论宣传、文艺宣传不同,不是通过直接讲理论道,也不是借助形象感染,而是通过及时地不停地报道各种事态、事态的变化及发展趋向,使人们正确地了解、判断、把握事实,从而正确地决定自己的态度.新闻宜传的这一特质要求报纸必须以读者为中心,不断解决报道什么、怎样报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要办好一张报纸,首先就要研究读者的心理。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细致地研究读者的心理,掌握读者心理的基本趋向,会为报纸的市场定位、办报方向、版面架构、稿件取舍、市场营销等方面提供一个明确的行事准则,也就会为报纸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报纸的每个版块对应着不同结构的读者群体,不同版块对应的读者群就构成了整张报纸的读者群。所以,某一个版块的弱势就会影响到整张报纸的读者规模。  相似文献   

20.
报纸版面靠栏目支撑,好栏目是报纸的品牌,没有好栏目,一张报纸就难以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栏目办得好,报纸才会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版面才会个性鲜明、重点突出;不同的读者群才有可能比较容易地通过栏目在报纸里找到自己喜欢读的东西,快捷地了解到想要的信息.栏目,实际上是为迎合不同读者的阅读需要而诞生的,在厚报时代众多版面的浩瀚文字和信息量里起着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