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中语文教学中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并不矛盾,"文"和"道"可以兼顾。语文教学要特别重视德育渗透,要充分利用教材,把思想教育、语文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渗透人文精神、生命教育、挫折教育,使学生思想得到教育,感情得到熏陶,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程标准>不仅明确了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重要意义,而且还特别强调了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语文教师要特别重视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把思想教育、语文知识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缘文释道,因道解文,激发学生"对善良事物的钦佩感情和对邪恶势力的不可容忍的态度",从而使学生思想得到教育,感情得到熏陶,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的研究中,大家讨论到“文”与“道”的关系问题。有人主张语文教学要重“道”,着重加强致治思想教育。有人主张语文数学要重“文”,着重加强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也有人主张语文教学要“文”“道”并重。主张“文”“道”并重又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以道带文”,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语文的教育,实际上是倾向于重“道”;一种是说“因文见道”,通过语文教育来达到政治思想教育,实际上则倾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培养学生基本语文能力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而不单独把两者剥开来。不以文害道,也不以道害文。”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语文又是基础学科,入选的课文力求达到符合语文学习的要求,符合审美教育、潜移默化思想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秦敏 《成才之路》2014,(35):I0006-I0006
正"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所谓"文"是指文章的语言表达形式,"道"是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文道统一"就是语文形式和思想内容的统一。换言之,就是语文教师担负着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双重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不是干巴空洞的政治说教,而是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感情去渗透、感染,以达到"文道统一"的。如何实现语文教学"文道统一"呢?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一、渗透所谓"渗透",就是教师要像春雨一样,把"道"无声地润入学  相似文献   

6.
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原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原则,它主要体现在“因文明道,因道悟文,文因道存,道因文显”二者是统一整体的两个方面,我们应该道不离文,因文明道,寓思想教育于语文训练之中。  相似文献   

7.
王玉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5(2):170-171,177
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原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原则,它主要体现在"因文明道,因道悟文,文因道存,道因文显"。二者是统一整体的两个方面,我们应该道不离文,因文明道,寓思想教育于语文训练之中。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结合,其途径是什么?方法又有哪一些?本人通过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拟提供以下几点认识和做法,同同行切磋。 一、正确地确定教学重点,因文而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乃至一本语文书或一套语文教材的教学重点的确定,一定要根据《大纲》要求。既要考虑到语文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培养,又要顾及到思想教育的渗透和政治教育的落实。其关键在于准确地把握并正确地确定教学重点,而要正确地确定教学重点,就要“因文而异”,不同的课文应有不同的侧重点。 就思想教育而论,下列各组课文的侧重点当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9.
雷明 《广西教育》2005,(1B):16-16
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文以载道”的一篇篇文章,总是“文”、“道”交织在一起的。只能把德育“渗透”于语言文字的教学中,缘文释道,因道解文,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能力扎扎实实提高的同时,也自然地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熏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语文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文道合一,易于感染学生。如何将德育因素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呢?  相似文献   

10.
魏家武 《甘肃教育》2014,(21):85-85
正一、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年龄特征、教材内容而定。总结起来,建议大家重视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蕴含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容,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统一起来。二是渗透集体主义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承载着“文道统一”重任,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对学生的思想与,心灵产生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因素,要求教师一定要认识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仔细品味教材,认真选择教法,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实际,把思想教育落到实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要讲究策略,其主要形式有:情境导入,阅读渗透,作文体验,榜样感染.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这一特点决定着语文学科对其他学科具有渗透性。一个学生在初中阶段语文素质的高低,必然要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或负面效应。因文明道,因道悟文。语文教学要以学习、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文工具为宗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核心,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要坚持“因文明道,因道悟文”的整体性教学原则,并结合语言因素的分析,进行与具体语文内容相关的思想教育,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变语文教学的单一功能为知、情、意教育统一的功能。要提高语文教学综合效应,在教学过程中贴…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语文是文化的根源,也是情感的家园,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机会渗透思想教育,把思想教育真正融入语文教学,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缘文释道,因道解文,以文中内在的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受到情和理的潜移默化。我在教学中,比较重视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做法是: 一、激发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写作的全部目的都在于表达思想,寄托感情。文学作品的思想教育只有通过读者的情感与作品产生共鸣时才能实现。语文教师不仅要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还要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去激发、诱导、培养学生的情感,使之尽快地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尽快地  相似文献   

15.
学科互相渗透是现今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特别是思想教育应渗透于各个学科中,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而语文教学又是学科渗透思想教育的主要方面,所以要认真把握课堂,再现语文教学魅力.  相似文献   

16.
正"因文解道,因道悟文"是语文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语文教师必须针对当代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动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育人因素,通过一篇篇生动活泼的课文,启发感染学生,引导教育学生,让学生在丰富知识和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也能不断提升,真正把"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一、教育学生穿着要得体,言行举止要文明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刻画人物的文章,其中对人物仪态服饰、行为举止的描写,无不显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不论在生理上、心理上、智力上还是世界观方面都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引导得法,可以使他们爆发出巨大的青春活方,为其一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则易使其人生发展步入歧途,活力变成破坏力,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语文教师要特别重视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把思想教育、语文知识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缘文释道,因道解文,激发学生“对善良事物的钦佩感情和对邪恶势力的不可容忍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语),从而使学生思想得到教育,感情得到熏陶,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情趣。深入备课,挖掘德育教育素材。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抓住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句分析,反复品味"道"之所在。加强朗读,以读传情悟道。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渗透德育教育。在课外应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语文活动,加强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内外结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重暗示、陶冶的外部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9.
安文军 《成才之路》2011,(17):35-35
何谓语文,是"文道统一",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所谓"文",主要指的是知识,是语文的形式;所谓"道",指的是思想,是语文的内容。语文课不仅要向学生展示祖国语言文字的美,还要利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利用它在无痕育人方面的优势,适时地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既能加强思想教育,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因此,在语文课中,不仅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而且要注重思想教育的渗透。那么,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如何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