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动态     
《现代企业文化》2013,(19):12-12
第八届“不舞不型”舞蹈大赛完美收官近日,由夏宇阳光舞蹈机构倾力打造的“第八届‘不舞不型’舞蹈大赛”在凯德mall落下帷幕,来自夏宇阳光的肚皮舞、爵士舞、拉丁舞、街舞等多个舞种的十几支队伍参加了此次大赛。  相似文献   

2.
"游必有方"和"粪土之墙"正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里仁》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句中“方”,《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保存了汉代郑玄的解释:“方,犹常也。”宋代邢昺进一步解释为“常所”,目前的《论语》注本大多把“有方”解释成“有固定的地方”,联系先秦时期其他典籍中“有方”的用例,“有方”义为“有道理”或“有原因”。《论语.公冶长》有“粪土之墙不可杇也”,现存《论语》的各种传世古注中,没有关于“粪土之墙”的解释,近年出版的《论语》注本,则多把“粪土之墙”解释为“污秽肮脏之墙”;《说文解字》:“粪,弃除也。”可见先秦时期“粪”是动词,是“弃除”的意思,那么,“粪土之墙”应以解释为“剥落泥土之墙”为宜,这样的墙,才真正“不可杇”。  相似文献   

3.
"乐"的超越与"仁"爱之美--孔子美学的"类"觉醒本质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美学通过人生的“乐之”境界 ,明确提出了其对美的形成根源的根本看法 ,指出了美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而奠定了儒家美学的“类”本体论基础。“里仁为美”体现了他的入世致用和境界物化的美学内容 ,是“乐之”境界的“仁”学实践。而“大同”理想则体现了他对人的“类”本质和社会发展“类”归宿的天才觉悟及对异化的断然拒绝 ,表明了人与人、人与自然感应相通、呼吸与共、和谐相处的可能性 ,即在与天“同一”的“乐”的和谐态中所达到的超生物和超社会的审美存在 ,这是人性在获得物质和社会的非异化满足后的美学归宿。  相似文献   

4.
关于自己所研究的时段 ,我通常使用的说法是“明清之际”、“明末清初”而非“晚明”。在我看来 ,“晚明”与“明清之际” ,不仅所指时段不尽重叠 ,且论说者的“问题意识”往往也有不同。“一个朝代的终结”与“易代”、“鼎革” ,确也是不同的“历史画卷”。易代、鼎革过程中的故事 ,往往并非就是此前故事的简单延伸。易代引发的社会、政治动荡 ,足以造出平世梦想未及的故事 ,造出特殊、特定的人物类型 (如遗民、贰臣 )。我的兴趣确也在此种“危机时刻”世相、士相的特殊性。台湾中研院文哲所有过一个研究“世变中的文学世界”的主题计划 ,…  相似文献   

5.
"百年歌自苦"--论杜甫诗歌创作中"歌"的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杜甫大量使用“歌”、“行歌”、“长歌”、“高歌”、“浩歌”、“放歌”、“狂歌”、“放歌”、“悲歌”、“哀歌”之类词来自述其创作行为入手 ,研究向来被学者忽略的杜诗与“歌”及古老的乐歌传统的深厚关系。提出杜甫以诗为歌、具有歌者意识等重要结论。文章认为 ,杜甫的诗歌创作 ,在高度的文人化、语言艺术高度发展的同时 ,又有着向属于诗歌的更为原始、自然的状态的歌的艺术传统的回归的自觉倾向。为杜甫艺术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认识角度。  相似文献   

6.
紫枫 《文化交流》2005,(2):66-67
他不是艺术品收藏爱好者但酷爱旅游,他以与众不同的方式“收藏”名山大川以至到了痴迷的程度。他与那些“戏迷”、“书痴”这类人的入迷和痴狂程度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你要说他是“旅游迷”或“游痴”,也未尝不可。如今已是“知天命”之年的于盛荃,原是浙江杭州一家企  相似文献   

7.
自舞蹈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走红之后,“原生态”一词使用率陡增。2006青歌赛中,“原生态”歌手异军突起,又给“原生态”加了一把火。顾名思义,那些未经加工、训练、雕饰、改造,原汤原水,原汁原味,本色自然的东西,或歌或舞,或曲或调,就叫“原生态”。其实,不仅歌舞有“原生态”,生活中也有各种各样的“原生态”,正因为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所以我喜欢。  相似文献   

8.
丛笙 《职业圈》2006,(12):47
我是甘肃省一家淀粉厂的员工,一转眼,我做销售工作已经九年了。九年来,从当初的第一年吃“零蛋”,倒贴差旅费用7000元,到如今公司的“销售状元”、“先进生产者”,其艰辛不知付出了多少。这几年来,公司广大员工给我封了个外号叫“王千万”,因为每年我为公司销售的产品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最高时在2000年达到2300万元,占公司全年销售收入的近四分之一。这一年被公司评为“销售状元”,奖励了一套楼房。“王千万”的称呼,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经济“全球化” ,不是说中国在 2 0 0 1年 1 1月加入WTO之后就算完成了 ,也不是说这个国际贸易组织有了中国就十全十美了 ,“全球化”仍然值得人们深入探讨。走“国际化”道路 ,是 2 1世纪多数国家别无选择的“现实”。这个“现实”如果发育成长正常 ,它将给人类社会带来繁荣和进步。历史地看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交流的结果。若以现在的话说 ,具有现代意义和前瞻意识的“全球化” ,是科技“爆炸”和经济高度发展为全人类酿造的“美酒” ,而不是为“个人”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栽种的菩提树。“全球化”的历史文化 ,可以从…  相似文献   

10.
溟北 《文化交流》2004,(2):24-26
猴年刚到,中国最有名的一只“猴子”——六小龄童成了大忙人,东奔西走的很难找到他,直到他录制完春节戏曲晚会和春节联欢晚会后,终于能够回到上海的家中“小憩”。趁此机会,笔者到他家中拜会了他。大名章金莱的六小龄童通身大红,此刻比年前在上海签售他的新书《六小龄童·猴缘》的时候清瘦了不少,可是看不出丝毫的疲惫之色。“我属猪,不过把猴年当本命年来过。”他这样说。看来,他这个“本命年”注定了要忙碌到底了。参观六小龄童的家就像到了一个猴子博物馆。几个房间,甚至宽敞的阳台上全都密密麻麻地摆着各种各样的猴子和孙悟空形象,他指…  相似文献   

11.
试论陶渊明的"四皓"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熟知的“商山四皓”从汉代起就可以叫做“南山四皓” ,陶渊明诗文中的“南山”、“南岭”、“南阜”都是在暗用“四皓”的故事。“四皓”精神大致可用“避乱隐居 ,不仕修身 ,待机出山”来概括。陶渊明具有浓厚的“四皓”情结 ,他归隐的主要原因是为躲避当时政治风云可能造成的祸患 ,同时也在等待着出山的机会。陶渊明的“四皓”情结对我国传统文人“外圆内方”集体人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崎  开希 《文化交流》2006,(2):7-10
“绿眼睛”,对稚气扑脸的命名者方明和而言,其用意是非常纯真的:他们决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用他的话来说:“绿,是环境的主题,更是希望的底色与诗性。”方明和,一位中国普通的中学生。一群温州苍南的中学生们在他的倡议下,自发创立了“绿眼睛”青少年环保团体。成立五年来,“绿眼睛”怀着对人类生存环境之绿的担忧与关爱,各自从身边每一件利于环保的小事做起,不畏困难险阻,坚忍不拔,扎扎实实,成绩卓然,受到国内外环保组织的关注与嘉奖:2001年,方明和代表“绿眼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了国家环保总局局长亲自授予的全球最…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中国文学理论 ,2 0世纪“经过了六七十年的冷遇后 ,在 80年代改革开放后就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90年代 ,传统文化似乎迎来又一届‘青春’。”① 自 1 996年西安的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研讨会开过之后 ,赞同与反对的声音都出现不少 ,就我耳闻目见所及 ,怀疑或反对的声音里 ,提出不少古代文论向现代转换的难题 ,确是值得深入思考 ;但有一个声音 ,使我很惊讶 :在我看来 ,“现代转换”也好 ,“失语”也好 ,都是一种漠视传统的“无根心态”的表述 ,是一种崇拜西学的“殖民心态”的显露。②若依此反推 ,让“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继续被“冷遇…  相似文献   

14.
来自江苏的文化艺术精品展,去年在中华世纪坛开幕,在首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中国展览中心总经理、“相约北京”主策划人张宇说,整个“相约北京”的活动中,江苏文化艺术精品展可以说是个大手笔,是北京目前为止气势最大的一个文化展览,看了这个展览,是一种特别丰富的视觉享受。 展览分三个部分:“吴韵汉风”、“巧夺天工”和“繁华锦绣”。展出的艺术精品达300余件,皆为“精、奇、特、新”之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不乏旷世极品,国之瑰宝。  相似文献   

15.
喻兮 《职业圈》2006,(9):44-46
刘会平是一名只有初中学历的农村青年,1998年,跟随面点师傅学会了手艺后,他揣着几千元钱,只身一人来到竞争激烈的上海打拼。从盲目跟风经营生煎,到“刘师傅大包”初露锋芒,几年的奋斗和经验,使他深受“吃亏”之福,并总结出了一套独有的“吃亏”生意经。如今,提到“巴比”馒头,上海的居民无不津津乐道。每天早晨,五十多家“巴比馒头”专卖店前抢购的热闹场面不啻为繁华都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巴比馒头”凭借独特的经营理念、传统而讲究的工艺、淳正而香浓的口感,已经成为当地难得的一家可以与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相抗衡的特色快餐专卖店。  相似文献   

16.
一浙江宁海有个剧种叫“平调”,平调有出传统戏叫《金莲斩蛟》,后来改编为神话剧叫《银瓶仙露》,戏里有个角色叫独角龙。独角龙的表演非常有意思,嘴巴里可含十颗猪獠牙,人们在台下看到:独角龙的嘴里先出现两颗,接着四颗、六颗渐次增多,能上下翻动,左右开放,颇有川剧“变脸”那样的“特技”和“绝招”,这绝招当地叫“独角龙耍牙”。浙东的观众若说起平调,最爱点看独角龙的戏了。若在乡间演出,男女老少便会奔走相告。“独角龙耍牙”成了平调的品牌,现在又被国家文化部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独角龙这个名字有点怪,它是个什么东西呢?我在家乡…  相似文献   

17.
从"圭"到"鼋":女娲信仰与蛙崇拜关系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支持女娲信仰源于蛙崇拜的观点,并按照语义相关和文字构型原理,追溯女娲原始本相。“圭”、“鼋”等都是探究女娲原型的重要依据。女娲名称之缘起不仅与“蛙”、“娃”等在语音上相关,而且是与作为重要礼器的“圭”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圭文化本原就是象征繁衍生育的蛙崇拜。“天鼋”是姬周天族与姜戎蛙族的复合图腾族徽,称之为“天鼋”是历史的误读。女娲之神是这种“鼋”图腾符号的象征转化,由于“龙蛇化”进程,在后世发生了形态变异。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的“国学”热中,正确的态度是应当给“国学”一个准确的定位。“国学”既是一个可以成立的独特的学科,也不应使其庸俗化。“国学”的提出,是中国学人在西风东渐的文化背景下现代学科重新划分中的应对智慧和策略的体现,“国学”的内涵,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学科范围内的学术。“国学”应当是一种学术的定位,讨论“国学”的范围,是学术的范围,而不是全社会,因此,对出于商业目的的大众传媒的炒作应当保持警惕。给“国学”一个定位,给传统文化一个“度”,对近二十几年的文化热进行反思,乃至于对今后的文化取向的选择,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2003年8月18日,上海《解放日报》发表了题为《富阳惊现“唐宋大曲”》的热点追踪文章,引起了音乐界的震惊。被该文称之为“唐宋大曲”的,那是一直流传于浙江富阳乡间的“古亭音乐”。据研究“古亭音乐”的学者陶明辉称:它来自南宋宫廷,属宫廷音乐,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南宋景炎三年(1278)元军攻入临安,宋朝崩溃,宫廷乐师纷纷流亡隐居在浙江富阳的真佳溪村,由此,此乐便流落民间。“古亭音乐”可以称之为音乐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20.
"兴"之原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是华夏诗学中歧义“最为缠夹 ,可也最受人尊重”(《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 )第2 6 0页 )的命题 ,引起了千年聚讼而涟漪不息。解放以来学界涌动的“形象思维”、“民族文化”等阵阵热浪 ,推动了兴义探索的层层波澜。可惜诸多努力都是以诗歌艺术发展之一定阶段为前提的 ,都是以诗歌审美运动为座标来予以定位研讨的 ,往往缺乏以一种文化为座标来测定剖析渊源中的兴之原始 ;缺乏一种“有生于无”(《老子》)、“原始返终”(《易经》)式的视角来“举终以证始 ,本始以尽终”(王弼《老子指略》) ,而兴之胚胎又恰恰是在原始文化中孕育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