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正式群全,一般是指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交往活动中自发形成的群体组织,有时称小团体,国外也称隐形组织。处于儿童或青少年期的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越来越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严格控制,但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又迫切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得友谊和经验而寻找适合自己的小群体,以满足安全、归属的需要。同时,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较大发展,但他们的自我认识仍然是借助于他人或小群体的评价来实现的。再则,青少年学生正值青春期,面对着许多新事物、新困惑,而他们又不愿意或不可能同家长或老师交流,因…  相似文献   

2.
大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本文首先研究的是班级管理非正式群体的成因、非正式群体与班级体的关系,非正式群体的类型等,接着重点分析找出更有效管理非正式群体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一、强化对非正式群体管理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对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采取不同的对策。(1)热情接纳各积极非正式群体;(2)耐心改造积极非正式群体的办法:①降低难度,放大优点;②转移兴趣,长善救失;③要做好非正式群体的领袖工作。(3)断然消除各种破坏性非正式群体: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实施积极的情感体验,实行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教育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中存在着一种由学生自发组织、自由结合的小群体,即中学生小群体,又称非正式群体,国外称“隐形组织”。这些小群体没有定员编制,其成员性格的爱好基本一致,各成员没有明确规定的权利、义务和分工,其活动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成员的某种需要。这种群体广泛地存在于中小学校学生中,据调查有80%以上的学生都参加了各种类型的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具有积极与消极的两面性。它可以成为班集体上进的阶梯,也可能是班集体涣散的腐蚀剂。由此,班主任既要重视该群体的培养和教育,又要善于引导和利用该群体,抑制或消除其消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班级组建后不久,伴随着各项活动的开展,一些在兴趣、性格、爱好方面有共同语言的学生会逐渐聚在一起形成非正式群体.和班委会、学习小组等班级统一安排的组织不同,非正式群体多是出于同学们之间交往、沟通的需要自发组成的.可见,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是班级中的正常现象,良性发展的非正式群体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校班级中非正式群体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们对组织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分析高校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及作用,可以探讨如何教育与引导这些非正式群体,使之更好地为班级的整体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8.
对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和疏导吕绍采班级是学校领导下的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正式群体,这是学生经常共同学习、生活的地方。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往往要花很大精力来作班集体的培育工作。在诸多工作中,对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管理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  相似文献   

9.
“非正式群体”一词,出现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巾美国著名心理学家E·梅奥在进行著名的霍桑实验后提出的。自此之后,它成为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社会心理学表明,非正式群体不仅在企业中存在,在其它的领域中它也存在,并对其所属的集体及其成员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是中学班级中广泛存在非正式群体的根本原因。但在长期的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0.
所谓非正式组织,是指不经正式规定而在正式组织内部自然形成的小群体。班级中非正式组织是学生间的友好、结伙、冲突、对立等自发性结成的。在我国学校中,学生间有组织的关系对其自发的关系处于支配的或主导的地位,对学生有较大的救育影响作用。然而,班级中非正式组织(少至  相似文献   

11.
12.
非正式群体(informal group)概念源于企业管理理论,它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自发形成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群体。现代高职生中也客观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非正式群体,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个性发展和自身能力的提高,高职教育工作者要重视研究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对其加强管理,消除不良因素,引导其健康发展并服务于高职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班集体中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河间市景和镇中学张宗华班集体中有由班主任组织起来的活动小组,如值日组等,属正式群体,还有一些由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非正式群体。他们三五成群,志趣相投,交往频繁,关系融洽,或同村同行或共同学习或谈笑游戏,在这些活动中他们获得...  相似文献   

14.
"叽叽叽——叽叽叽——"教室门外突然传来几声鸟叫,我抬起头一看,嗬,又是那两只可爱的小麻雀!这几天,它们总是在上午第一节课时飞来,扑哧着翅膀,用它们那尖尖的小嘴轻啄着教室门上方的墙壁。我观察它们  相似文献   

15.
非正式群体是高等院校和其他社会组织中客观存在着的一种特殊的群体形式。它不是由社会组织正式组建,而是自然或自发形成的。是由于兴趣、爱好,利益相近或观点相同,以及彼此需要等因素把许多  相似文献   

16.
对班主任来说,班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班级建设中,有众多影响其形成和运转的因素,如班主任的性格、管理方式和理念,以及学生的各种构成结构等。很多班主任都能注意到以上的因素,并按照各种情况的不同,采取各种相应的、合适的原则、方法,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消除各种消极因素。想尽办法,把班集体引向正轨,建设优秀的班集体。但在众多因素中,有的教师往往忽视了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7.
“非正式群体”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约(E·Mayo)在主持著名的霍桑工厂科学管理实验中提出来的,自此之后,它成了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和心理学研究范围的扩大.各国心理学家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始对教育领域中的非正式群体进行研究,十分关注儿童和青年人际交往的问题,在有关论著中也常常大量引用这方面的调查材料.我国教育工作者近年来也开始注意此类研究,但描述和定性的材料较多,大都偏重于对教师群体心理以及跨学校跨班级群体的研究,如《中学生非正式小群体的特征及成因》、《学校中非正式群体初探》等.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学生,但学生并不是绝对孤立的个人,他们生活在集体中、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业的成功除了个人努力的因素外,还会受到集体和周围其他人的制约和影响。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加强各级学生组织,特别是班级建设,搞好班风,在学生周围形成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心理气氛和浓厚的活跃的政治空气,使全体学生都能适应时代要求,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那么,影响学生班级建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我们认为,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非正式群体就是其中一种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自己从十七岁起就当教师。我曾长时间地想过,最好先把一个学生管理好、教育好,然后再教育第二个、第三个、第十个,当所有的学生都教育好了的时候,那就会有一个良好的集体了。后来,我得到了一个结论———使每个学生都参加共同的活动。这样,我们就教育了整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从这段话中,足可见集体教育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呢?一、认清班级群体的结构特征班级群体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之分。所谓正式群体,是指在校行政…  相似文献   

20.
社会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具体地生活于一定的群体之中,并受其所属群体的控制与影响。就连“鲁宾逊漂流记”中的鲁宾逊,也是和野人“星期五”结成一个群体,才得以生活下去。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同样存在着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群体。不仅有团支部、少先队(大队、中队、小队)、班级、小组等经过上级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