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巴人是一个巫风烈烈的民族,巴人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根据民族、地域、物产等特点,创造了丰富的占卜文化,占卜历史悠久,占卜文化发达,占卜形式殊多,占卜选材广泛,就是在中国占卜史上亦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论巴渝文化     
巴渝文化是新重庆的历史文化形态,是重庆文化的根。它源于历史上的巴文化,具有山地环境和长江三峡水系的地域特色,表现在巴人遗址。巴渝文物和遗存、巴渝文献、巴渝文艺等载体上。  相似文献   

3.
涪陵区地处重庆市中部,位于乌江与长江汇合处,自古以来就是川东南水上交通枢纽和乌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有渝东南门户之称,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榨菜之乡。几千年文化沉淀形成的巴人遗址、水下碑林白鹤梁等历史文物,与现代工业文明的人文景观相互辉映,  相似文献   

4.
大远 《丹东师专学报》2002,24(1):95-96,92
今年是现代文化巨人、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巴人诞辰一百周年.宁波、上海、北京等地举办了学术研讨.版本.手稿展览等各种纪念活动,深入地探究了巴人著述的人文价值和文化意义以及对中国文化史,华人华侨文学史的贡献、学习、研究巴人著述,弘扬其人格精神,是对巴人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5.
巴人作品达一千多万字。抒情诗、叙事诗、散文诗、史诗,诗歌创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出版《鲁迅全集》、中国古典现当代及外国名著,建立了卓越劳绩;巴人是杰出的杂文家,有一千多篇杂文;巴人是成就卓著的小说家;巴人对文学理论有独特的建树与贡献;巴人是罕见的史家,他以个人的力量,撰写出了印尼通史;巴人一生,充满曲折,富于传奇色彩;应从文化史上研究他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巴人不象现今的急功近利者,却如王夫之、曹雪芹等大家,身后有六百余万字遗稿,其遗著之巨,可谓中国作家之最。同时,也表现了文化巨子的谨严、苛于律己的道德风范  相似文献   

6.
武陵源区在先秦时期,是土著人、巴人和楚人生息繁衍之地.土家族先民就是由古代土著人和以后流人黔中地区的巴人、楚人融合而成的.武陵源区巴人、楚人文物的出土.印证这一地区在先秦时期为“巴楚”之地。一、武陵源区古人类活动遗迹从近年来发现的石器时代遗址来看,武陵源区在远古时代就有古人类活动.1988年,桑植县文物啻理所的同志在朱家台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共出土三件打制石钻、一件砍项链,另同昨为石片,经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袁家荣先生实地鉴定,属于旧石钻中期人类文化激存.距今约10万年’“.1986年.在慈利县…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籍<山海经>中关于"西南有巴国"的记载,一向很受人们重视.但这古巴国的地望究竟在哪里?距今年代有多久?可又众说纷纭,难于定论.直到鄂西长阳香炉石古文化遗址的发现,我国早期巴人的起源地和古巴国的地望与年代才豁然开朗.因该遗址出土了大量夏、商、周时期古代巴人的可靠遗物,并颇有代表性.故这一重要考古发现,不仅解开了巴人的起源之谜,而且也充分印证了<山海经>的记载是准确可信的,其史料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8.
巴人、巴国与巴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人是诞生并聚居于巴地的原住民,可能是因为其中较大一支的图腾是龙蛇而得名;巴国主要是白虎巴人创立的古国与方国,重庆曾经是巴人方国的都城;巴文化是巴人在自身的民族繁衍、发祥的历史进程中,在巴地高山大川的自然基础上,创立并与汉文化、楚文化、蜀文化等融合而成的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区域文化形态,既是一种山地文化,又是古代巴人及其巴属领地进步和开发状态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巴人是一个能歌善舞、对中华民族有着重大贡献的民族,其巴渝舞、竹枝歌、下里巴人等在中国历史上声名卓著,泽及后世。本文主要考察了巴人的乐器文化及其内涵。  相似文献   

10.
巴人是一个能歌善舞、对中华民族有着重大贡献的民族,其巴渝舞、竹枝歌、下里巴人等在中国历史上声名卓著,泽及后世。本文主要考察了巴人的乐器文化及其内涵。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主要功能是用于交际,用于信息传递。但对于巫术而言,语言被赋予超强的文化功能,具有超自然力,被神秘化和神圣化。语言崇拜和语言禁忌是巫术语言崇拜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它具有崇高力、控制力和道德力,这些力量的形成源于恐惧、崇拜、暗示、诱导等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2.
巫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对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文学艺术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虽然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但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表现上,都与中国古老的巫术文化存在着重要的关联。《三国演义》描写到的巫术类型就有相术、占星、占卜、通天等。这些巫术描写,对于丰富小说的文化内涵、表现小说的宿命论思想、形成小说的显隐双线结构、增加小说情节的曲折性,形成小说多方面的叙事艺术技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毋庸置疑,也宣扬传播了封建迷信与宿命论,损害了小说情节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对《三国演义》巫术描写的这种负面效应,我们也应有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探讨分析了张炜长篇小说《古船》中呈现出的民间文化形态,认为它主要包含三个层面,即以儒、道、阴阳、屈子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遗存,以家族观念、民间伦理道德、自由精神等文化心理与原始巫术、仪式等文化形式为代表的民间固有文化传统,以及以社会科学、都市文明、科技文化为代表的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14.
文化形成品牌,品牌形成价值,湘西的山水旅游已经打响,但文化品牌旅游还显得无力。重塑神秘湘西旅游资源品牌已经成了当前经济的新增长点,湘西神秘文化不在道教文化,不在佛教文化,也不在儒教文化,而在五溪大地的巫傩文化。抓住"文化强省"政策机遇,利用文化创意设计产品,重点重塑湘西神秘文化——五溪巫傩文化,充分借助五溪巫傩文化,合力营销升级,打造"怀化独有、湖湘特色、中国风格、国际气派"的神秘湘西旅游资源品牌。  相似文献   

15.
汉画像中的虎形象是研究汉代艺术思想的重要材料,蕴含着丰富的巫术元素:它利用模拟巫术,借助虎的食鬼神性,刻虎于墓门以驱鬼碎邪;“虎食旱魃”图像通过模拟巫术,真实地再现了汉代民间以巫术驱除旱鬼的社会风俗,反映了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与大自然抗争的心理状态;升仙图像中,虎既为仙界神兽,又为升仙运载工具,同时具有扫除升仙途中的障碍的用意.  相似文献   

16.
The series novel Harry Potter was created by English woman writer J.K.Rowling.It contains the rich mythical factor,the witchcraft fantasy component and the folk cultural factor.It has inherited England traditional culture,fantastic novel and children literature.This essay mainly discuss the reason of Harry Potter regarded with great favor in the we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f British and Europe.It started from the witchcraft culture and Christian Culture.These two points are expounded the western culture details by means of the analyzing on culture background.Both of them layed the culture foundations for the success of the series.At last,the depiction of the heroism of nobody is in sharp contrast with the traditional heroism,thereby refl ected the commendable,which makes people realised to carish the worth of peaceful life.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从英国和欧洲传统文化角度来探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在西方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通过对该系列小说文化场景的分析,作者试图说明欧洲深厚的巫术文化,传统的基督教救赎思想以及欧洲悠久的寄宿学校历史为该小说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8.
巴蜀文化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长期接触、交流与融会的过程。巴文化与蜀文化同根同源,同质同体,两者相互最高的文化认同,是巴蜀文化共同体形成的基础;巴与蜀的互补结构及其差异性发展,是巴蜀文化共同发展的动力;巴与蜀的特色整合,是川渝文化合作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作家巴金的《家》与日本作家岛崎藤村的《家》都是以“家族”为题材的小说。它们表现了共同的主题:家的衰败与人的发现。但由于二者在家族文化的建构与家族继承关系,以及烟酒文化对人物的塑造方面的不同处置,因而两部作品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和内涵,即儒家文化与多重结构的杂种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