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责任是人的一种普遍需求。青少年学生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更需要为师者给予史多的尊重。尊重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心态发展。一个好教师应该去研究学生“尊重需要”的心理,懂得如何去尊重学生。  相似文献   

2.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作品《故乡》,辑入小学语文第九册作讲读课文。阅读这课时,有位学生就文中“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一句质疑说:“这话是闰土来到城里之后对‘我’说的。闰土邀人到农村去,应该说你夏天到我们那里去,不应该说到我们这里来。对吗?”这位学生意识到语言视点的转换。他  相似文献   

3.
鲁迅说,写文章要到有定评的好作品中去学,这些好作品会告诉人“应该怎么写”。叶圣陶说:“课本就是例子。”既然课本是例子,有定评的好文章,那么学生学作文就应该从课本里的好文章中去学习。怎么学习?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然后有目的、有计划、有系列地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某一种或几种写作方法去作文,即“取法课文”。  相似文献   

4.
梁建中 《福建教育》2005,(4A):17-18
农村教育面广量大,中小学在校生多达1.6亿。我们不能把这些学生都培养成城市居民和产业工人,而应该鼓励他们用新时代的科技成果来建设农村。尽管农村和城市相比有诸多差距,但如果我们的教育导向不正确的话,那些升学“失败”的学生怎样回到农村的现实中,怎样去消化多年“城市化”教育在其内心根深蒂固的“城市”意识与农村的反差?目前我用每年约有1000万左右的农村中小学毕业生因为不能升人高一级学校而回到家乡。  相似文献   

5.
读了有关新式农民董加耕的报导后,受到很大的启示,使我再一次想到我们农村中学的办学方向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建教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千千万万个董加耕,这是自不待说的,因而我们就应该面向农村,为农业建设培养输送更多的董加耕式的新农民。我们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能够升人高一极学校的总是少数,回农村参加生产的总是多数。他们是劳动人民的子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后备力量,回到农村去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过去我们也重视了对学生进行为农业服务的教育,用甘祖昌、邢燕子、  相似文献   

6.
我校教师深入学习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文件和有关教育工作的指示和政策以后,进一步认识到教学工作必须密切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才能更好地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学生在将来参加农业生产时,才能将所学的知识用到农业生产中去。过去有部分算术教师有这样的错误想法和作法,认为“算术在农村中没有用处”,“算术教学只是单纯为了升学”,因而,不重视联系农业生产实际来培养学生的四则计算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至不少高小毕业生到了农业生产第一线,不能胜任记工员的工作,甚至个别的人,算算简单收支账目都感到困难。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曾专门派了两个老师到农村中去了解农业生产中常用到的算术知识和技能,并在算术教学中,采取了如下一些联系农业生产实际的作法。  相似文献   

7.
农村高等职业教育应立足于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人才,才能切实解决好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形成适合型、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地说,农村高等职业教育,要实现“四个转变”,树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新理念;专业设置应以就业为导向,适应“三农”的实际需要;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应该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在人才培养质量上,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学生学以致用需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跳农门     
我们这里有个习惯,学生考上大学大都要请老师和亲友聚会聚会。一方面高兴高兴,一方面表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可是,怪,李余名落孙山,居然也请我这个班主任一定要去。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提起李余,我就想起他决心要跳“农门”的事儿。那是读高中一年级时,我搞了个“畅谈大好形势”的主题班会。因为学生都来自农村,所以话题自然就集中在农村的形势上:什么社员生产积极性高啦,收入多啦,盖新房啦,社队企业有了发展啦,等等。正在大家谈得热烈时,李余举手了:“老师,做作文你叫我们写真事、抒真情;在这儿,我想说句真话,可以吗?”“当然,应该。”我说。李余接着就说:“刚才大家谈的都是事实。农村好是好,可是农民生活还是比较苦,我决心跳出  相似文献   

9.
反思养蚕     
我们农村小学的科学教育活动要“动”起来,不但要注重学生“动”的结果,更要注重“动”的过程。要尽量利用本地资源,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近生活,在做中探索,做中感悟。教师,作为教材的使用者,不能简单地“教教材”,而应该灵活地“用教材”,创新和开发教材。要敏锐地捕捉课堂上学生的信息,并转化为新的互动资源,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为“我”服务,为“育人”服务,为社会服务。而如何挖掘和整合各种资源开展校本科研活动,为学生搭建科学探究平台,值得每位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去实践、去探究、去开拓。“一句话”激起探究浪花小学科学课中有养蚕…  相似文献   

10.
学校应该帮助青年学生寻找“社会需要”与“个性发展”的结合点,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使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如何引导学生去结合?怎样去寻找结合点?这必须在教育观和人才观上有一个大的突破。 在教育观念上来说,人们开始重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但还没有把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思想牢牢确立起来。长期以来,我们把学生当作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是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特定历史时期的指导性纲领。在不断的学习中,我觉得它至少有四点核心思想需要我们去深入思考和认真把握。首先,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所有的教学活动一定要着眼于、着力于、着重于学生的发展。凡设计、实施、评价一堂课,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了多少为依据,即“以学定教”“以学施教”和“以学论教”,而不应该无视学生生命个体的存在,致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问题、没有怀疑、没有想像空间,进行“目中无人”的教学。其次,既然以学…  相似文献   

12.
当下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不仅需要教好“课” 还要管好“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务工人员”,而每一个 “农村务工人员”都有后代——留守儿童,我们班主任要用“心” 浇灌,以“情”育人,方能培养好祖国的花朵。  相似文献   

13.
怎样在“顺境”和“温室”中教育好我们的孩子,是一项重任,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发现、去探索。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按预定的标准去“塑造”人、“培养人”、“约束”人,还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提供相应的物质条件,营造相应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发展?应该说后者更符合人性。教育是通过“流水线”生产“标准件”,还是依据不同学生的特质和现实发展水平去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成为各具个性的发展主体?应该说后者更符合教育的本义。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目的是为了培养其阅读能力。但根据我区农村中学生的客观实际,我们的眼光应落在“农村需要”这一点上。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老是盯住学生在校读书的这段日子,那是很不够的。我们要看到农村中学生的未来生活环境、未来世界。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只顾及学生的学习阶段,而忽视学生结束中学生活后的整个人生阶段。多年实践证明,农村中学生离校之后,百分之九十的人要回到农村第一线工作生活。如果在校老是谈小说、散文、诗歌阅读,那么学生回乡后又有多少人花很多的时间去阅读这些文艺作品呢?即使学生掌握了千万种此类作品的阅读方法,我认为这些方法对农村中学生的未来生活不会有多大实惠  相似文献   

16.
为了农村,这是农村少先队工作的方向。绝大多数农村队员将来要留在农村建设农村,我们的任务要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建设者。这个方向决定着农村少先队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在当前,为了农村这个方向,特别应该体现在:队的工作要适应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贯彻。生产责任制是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的基本形式,我们培养人才就要适应生产责任制的需要,为推进和发展生产责任制作贡献。少先队工作如何适应生产责任制,从已有的经验可从下列几方面去进行工作。首先,运用生产责任制带来的农村巨大变化,向少年儿童进行热爱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教育。针对农村少年儿童想跳出“农  相似文献   

17.
作为农村中学,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按照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怎样把学校办出“农味”来,真正实现农村中学为适应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和为社会发展服务,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能”,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探索实践的问题。为此,结合我校十几年来的实践,粗浅的谈谈开展“农村应用性科技实验教学”(以下简称“农应实验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本刊关于“应该怎样看待参加劳动和升学”的问题讨论已经进行四期了,准备到此告一段落。这一期的问题讨论中,我们转载了全国著名劳动模范陈永康同志给江苏《新华日报》写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里,陈永康同志以他亲身的休会,就”当农只需不需要文化知识”、“农业有没有东西好钻研”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内容具体、生动,读来使人感到亲切,对于解决我们讨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是不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是不是能“继续深造”等问题,很有启示,特予转载,希读者注意阅读。本刊关于“应该怎样看待参加劳动和升学”的问题讨论已经进行四期了,准备到此告一段落。这一期的问题讨论中,我们转载了全国著名劳动模范陈永康同志给江苏《新华日报》写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里,陈永康同志以他亲身的休会,就”当农只需不需要文化知识”、“农业有没有东西好钻研”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内容具体、生动,读来使人感到亲切,对于解决我们讨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是不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是不是能“继续深造”等问题,很有启示,特予转载,希读者注意阅读。  相似文献   

19.
马维凤 《教育》2009,(6):57-57
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应该是能与学生更好地沟通交流,善于消除误解,最后达到共同理解。能够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以此激励学生进步,促使学生成才、成功。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如一股清澈的、灵性的源头活水,学生在“河流”中,会汲取到无穷的力量和丰富的“营养”,真可谓“如鱼得水”。而这首先需要班主任不断完善自我的人格,加强德行的修养,不断提高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其次需要班主任积极投身学习,用自己的才学去吸引学生,去引领学生,为学生做榜样。  相似文献   

20.
“拜师学艺”“能者为师”“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些词句,无不都包含着“专业引领”的深刻内涵。在当今课程改革的宏伟事业中,改革之师,应由改革实践来缔造。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需要实在而有效的专业引领。省课改办曾在我市举办过一次“送教下乡”活动,讲的是新课标内容,用的是本地学生,事先通知了一百二十人到会,实际竟有近二百人听课,教师对学习的需求可见一斑。在以后下乡进校教研的日子里,我们欣喜地发现,一些参加了听课的老师们,都能把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同程度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分析其原因有两条:这次活动实在、有效。说实在,是内容可比,而且都是教的农村学生。说有效,是方法可学,不是“做秀”。这些活动联系教师的教学实际解决问题,到课堂上去讲“经”,特别是农村课改中“专业引领”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