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声音高亢、嘹亮,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唢呐总体来说是一种比较难学的乐器,初学时比较费力,音准不好把控,不建议年龄太小时学,一般可以从小学或初中阶段学起。年纪小时可以学一些简单的吹管乐器作为音乐的基础入门,然后转入唢呐。本文主要讲解在初中,高中年龄段学生对唢呐的学习,这个阶段主要是基础学习,重在基本功的练习。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人们愈加重视传统文化和民族音乐。而说起唢呐曲人们首先会想起《百鸟朝凤》,它被人们所熟知是《百鸟朝凤》电影上映,之后人们愈加关注唢呐。该曲的作曲家任同祥除去创作出《百鸟朝凤》这一经典作品之外,还创造了以《一枝花》为代表的许多作品。本文主要对《一枝花》演奏进行分析,从而更加深刻的体会和了解到该作品的音乐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况俊改 《考试周刊》2014,(17):36+58-36,58
表演在唢呐演奏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只有娴熟的技巧、美妙的声音,而缺乏表演的演奏,则难以调动观众的情绪,也不能很好地把观众带到乐曲的意境中来。因此,对于每一位唢呐演奏者来说,都要注重在表演方面的训练,尽可能地把乐曲表现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与观众产生共鸣。这就要求唢呐演奏者具备良好的乐感和心理素质、优雅大方的演奏姿势、丰富的音乐修养和音乐内涵,把唢呐艺术提升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4.
5.
6.
7.
陈家乐班是一个赣南客家村落的仪式性乐班,从认同的视角,探讨该乐班在传承与变迁中所处的身份状态和文化心态。透过他们复杂多层的认同表征,揭示他们以自身认同为主导的同时,还与其他主导力量相互关联、相互制约。这个特殊群体正是我们在经历认同研究之多元嬗变与分化过程的一个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8.
9.
李凡末 《华章》2007,(3):82-82
在唢呐的教学当中,我们会从演奏姿态、演奏方法、气息运用、技术技巧、情感融入、风格掌握等方面开展教学.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明了的学习,我们可以通过吟唱的方法来使学生准确掌握演奏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唢呐的学习过程中,其基本的技术技能训练不可或缺.对唢呐的口型、气息、舌、指四方面的基本技术技能理论进行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11.
从远古演唱到今天的鄂西北锣鼓歌分为阴歌锣鼓、薅草锣鼓扣花鼓穗三种类型,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扣只此一处的地域特色,它是鄂西北山民表达喜、怒、哀、乐的艺术载体,花样繁多,内容浩瀚,堪称鄂西北生活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2.
客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当前学术界探讨的重要课题。于都唢呐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于都唢呐日益得到保护和发展,这与大众媒介的普遍化是密切相关的。文化传播的媒介化,是于都唢呐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也将成为未来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总体形态和典型特性。  相似文献   

13.
歙县北乡地处黄山市歙县北部,其方言与城里话、东乡话、南乡话和西乡话都不同,彼此之间甚至不能准确沟通。其声母有23个,韵母26个,声调5个。  相似文献   

14.
在能量表象和坐标表象中,分别计算了一维谐振子综的密度矩阵,并得到了在温度T时的平均密度分布,最后讨论了高温极限(T→∞)和低温极限(T→∞).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采用FLAC30内嵌功能较强的FISH语言对初始地应力场生成方法的改进,建立了三维非线性地应力反演分析数值模型.模拟了断层及裂隙密集带,并采用此方法构造神经网络样本,采用神经网络结构分析的方式,对不同深度的侧向系数进行反演.通过正分析的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值对比,满足精度要求,表明所获得的岩体地应力场是基本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陈萍 《鸡西大学学报》2011,(12):152-154
茶亭十番音乐,是产生在近代福州城市文化中心的民间音乐。十番音乐的产生源自城市文化需要,其发展则来自市民的积极参与与城市文化的影响。它生存的土壤正是福州丰富的民俗活动。十番音乐的精神内涵,满足了市民自由奔放的文化心理,其艺术特色也与市民文化中的欢快、哗闹的格调相吻合。在十番音乐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民间大众强大的文化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有其自主发展的一面,但同时它也是在更大的教育"政策群"的裹挟和牵引下前行的。就改革开放以来的课程政策而言,其每一步的变革一方面与教育的元政策和基本政策的引领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其它相关政策如重要条例、通知、意见、指示等的推动。这一"政策群"的发展以及整体上呈现出的教育现代化的追求,成为课程政策变革的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8.
由于历史文献缺乏等诸多原因、大调曲子传入南阳的时间一直悬而未决,一时间众说纷呈,孰是孰非?文章从史料出发,从大调曲子的结构入手,从音乐史学的新成果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确定了大调曲子于明中叶至清初时期,靠中国官方的轮值轮训制和商路传入南阳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9.
注重整体音乐教学手段的应用是对传统器乐合奏教学观的超越。在器乐合奏教学中,应利用整体音乐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指挥的宏观调控作用,构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环境,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