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认知的视角下,话语的线性结构既映射出人们感知和认知事物的模式,也反映了人们对同一事体不同的识解方式和不同的突显侧面。从认知的视域分析影响话语线性结构排列的因素,有助于揭示语言的本质和人的认知意蕴。  相似文献   

2.
该文主要从线性结构的定义,不同的线性结构会对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话语线性结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白雪  梁润生 《海外英语》2013,(16):239-240
该文主要从线性结构的定义,不同的线性结构会对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话语线性结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认知语言学研究在逻辑上存在着一定缺陷。宏观上看,从作为论据的语言现实中推导出论点,又用论点来解释作为论据的语言,属于循环论证的关系。微观上来说,把不完全归纳论证得到的结论假设为真,作为演绎论证的前提,其论证可能是无效的。另外,认知语言学的几个主要的具体观点也存在逻辑问题。  相似文献   

5.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词汇的习得和掌握都是至关重要的。随着认知语言学研究在国内的兴起,其相关理论在指导英语词汇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象似性作为近些年来认知语言学领域较为热门的研究对象,在多个方面显示了其在指导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优势。结合以往的词素构词记忆法,象似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进一步扩大词汇量,巩固英语词汇学习。  相似文献   

6.
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认知语言学的逐步兴起,作为其重要内容之一的象似性理论也广泛被接受。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中,象似性理论是指语言形式与所指意义之闻的相似关系。象似性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文章主要探讨了英语词汇层面的象似性,分别从语音象似性、字形象似性、词序象似性和语义象似性角度进行论述,然后阐释了象似性视角下的英语词汇教学认知模式的研究,其中包括体验模式、激活扩散模式、文化认知模式和隐喻模式。  相似文献   

7.
索绪尔明确指出所指和能指的关系是任意的,高度强调任意性原则的重要性,明确指出这项原则"支配着整个语言学研究"。乔姆斯基的"句法自主论"更是把语言现象的任意性(包括语言结构的任意性)推到了极点。认知语言学则认为,语言结构是人类认知的一部分,与人类的生理结构、文化经验和物质基础有着极强的对应关系。人类语言中的普遍现象说明了人类语言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并非绝对任意的。象似性是当今认知语言学讨论句法时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对了解语言和认知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认知语言学家一般认为:就整体而言,语言符号的象似性是主要现象。  相似文献   

8.
汉语双音节复合词构词语素的语序排列有语言“象似性”的作用。这种“象似性”背后存在的认知因素,主要包括:整体-局部、中心-边缘、因果、时间、利-害等。汉语双音节复合词构词语素的相对位置取决于所表达概念的状态的次序,正是“象似性”的体现,它反映了汉民族的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9.
作为汉语主要句型之一的兼语句,历来就有众多研究者从不同侧面加以定义和阐释。主要应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来探讨汉语兼语句的句法特征,并通过象似性原则在不同类型兼语句中的体现来印证句法的象似性。同时,对不同语言中的兼语现象加以比较,分析了象似性特征在这些语言中的不同体现。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语言学流派,也是当今语言学的前沿,然而国内对它了解的人却知之甚少,有关这方面的专章也不多,更谈不上大规模的将它运用到汉语的研究中来了。本通过比较全面的介绍认知语言学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主要概念、研究论以及对于汉语研究的启发等内容,旨在希望为汉语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眼光,从而将汉语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1.
历来的研究者在研究一词多义现象时过于关注语言本体和语言的使用者因素,因此多数研究集中在词汇层面,而从语言接受者的角度在语篇层面开展对一词多义研究的文章却不多见。本文尝试从受众的角度将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置于语篇的框架下,运用最新的认知语言学理论,探讨听者在不同语篇的使用中如何识解一词多义中的特定含义。  相似文献   

12.
英语作格结构是一个句法和语义之间关系特殊的构式。本文运用"激进构式语法"理论,研究英语作格构式,从句法和语义两个层面切入,揭示英语作格句句法形式与语义表征之间的不一致关系,指出其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的象征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关注介词的空间意义,将其置于动-介-名结构,对动词-介词-名词结构进行动态识解分析。名词在介-名组合意义的产生中有影响,动词对介-名组合施加了限制,从而催生了识解的完成和最后意义的产生。在这一过程中介词的意义变化不大,其在不同的动-介-名结构中的不同意义是不同的上下文实时给出的,介词的多义网络可以简化。  相似文献   

14.
Utterance understanding is a two-way activity which includes the generation and reception of information,in the process of utterance understanding,cognitive context functions utterance understanding from three aspects.  相似文献   

15.
摘要:复杂性是句予的特征之一,同时句法复杂性也是衡量二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从实例分析句法复杂性出发,然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语言范畴化理论对句式复杂性进行认知释解。本文旨在通过探析句法复杂性的认知心理操作过程,以此提高二语学习者的句子意识。进而为二语学习者语言产出时快速而准确的句子启动以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认知语用学角度、结合认知心理学及语用动态学等相关理论探讨了交际意图的概念范畴及其与意义的映射关系;并结合钱冠连先生所提出的人类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程式性语言中的观点,分析了在程式性语言中,人类是如何利用交际意图在认知层面上的形成、传递及阐释的动态认知过程束实现双方的交际的,从而提高我们在多种场合下利用语言的效率,从而达到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大连大学学报》2021,(4):49-58
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从形义构式及分析性角度重新阐述了程式序列的构型使用特点。程式序列本质上体现为程序性知识,其形义整体及(准)词汇化特征是语言过度使用后的结果;程式序列以意义(功能)为中心,它既包括自下而上的词义、韵律、搭配等方面内容,也包括自上而下的构式义、语境(语体)等方面内容。因此,对于程式序列的深加工应是多维的、分层的。本文认为,要实现程式序列由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以促进个人二语(英语)语言能力的快速发展,应凸显以意义为中心的程式序列深加工,从转/隐喻视角、语用推理以及图示(化)结构等认知角度强化其在生成和理解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识解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认知识解理论应用于翻译领域就是以识解的辖域和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四维度解析译文的主观性的翻译过程。应用认知识解理论探讨《庄子》三个译本中在句子层面的英译差异,分析古汉语中句子英译的识解过程,是研究句子英译的一个新思路,也为古籍翻译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语篇意义分析作为一种独特的话语交际行为,其过程蕴含着复杂的心理认知活动。这就要求读者在语篇理解的过程中着眼于作者的思维认知方式。运用认知模式中的突显、框架、视角等识解概念能有效地将人类生活体验及认知方式运用于语篇理解的各个层面,从而深入挖掘作者思想及意图。这一思想要求教师在语篇教学中不只是机械地分析词、短语、句子等基本语言结构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认知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