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等收入者比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等收入者是贫富间的“缓冲器”,社会的“稳定器”,经济的“助推器”,全面奔小康的“加速器”;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靠大力发展经济,与此同时,深化分配领域的改革也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就是其中重要的好对策。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改善城乡二元结构;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培育壮大中等收入者;加快教育发展,形成中等收入者的人力资本;加强宏观调控,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相似文献   

3.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首次提出的新目标.全面发展经济,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根本之策;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关键;发展教育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有效途径;加大政府对收入分配政策的调节力度,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安徽农村的中等收入者应以年人均收入为标准来界定,他们主要集中在三块,其中农民工是中等收入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农村中等收入者人群虽然持续扩大,但比重仍然偏低,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主要应在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5.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路径。而如今中等收入者比重还很小,还存在着制约中等收入者比重扩大的因素。应通过规范初次市场秩序、加大政府宏观调空力度、提升人力资本、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强中等收入者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力促更多的人以正当途径进入中等收入者群体。  相似文献   

6.
农村中等收入者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课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组就此对安徽当涂县及当涂县博望镇和湖阳乡大邢村开展了专门调查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文献收集查询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中等收入者阶层的变化及发展趋势作了合理预测,即农民工成为农村中等收入者阶层,农村中等收入者阶层将不断扩大,成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农村中等收入者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课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组就此对安徽当涂县及当涂县博望镇和湖阳乡大邢村开展了专门调查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文献收集查询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中等收入者阶层的变化及发展趋势作了合理预测,即农民工成为农村中等收入者阶层,农村中等收入者阶层将不断扩大,成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这篇研究报告,以实证材料为基础,以职业为基础,从经济资源、社会声望或组织资源、文化资源的三要素,加上自我认同等因素做了探讨,界定了合肥市中等收入者的年收入为8000~50000元人民币,确定了其规模,分析了合肥市老的中等收入者逐渐演化和新的中等收入者兴起的历史变迁过程及其特点。同时,通过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的对比分析,指出中等收入者的社会地位及其在构筑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作用,并就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提出了一些政策设想。  相似文献   

9.
以安徽省当涂县为例,从社会阶层的角度分析说明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形成农村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在我国农村人口仍占60%以上的社会中,形成现代社会结构的重心在于扩大农村中等收入者比重,因而扩大农村中等收入者比重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转型期的社会结构分化为富裕阶层、贫困阶层和中等收入者阶层。这三个阶层的结构呈金字塔状,贫困阶层占的比重过大。而合理的社会结构应是橄榄型的,即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占的比重少,中等收入阶层占的比重大。中等收入者阶层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主体。为此,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增加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相似文献   

11.
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依靠中等收入者阶层,扩大中等收入者阶层的比重。要扩大中等收入者阶层,就要吸收农民中的精英——农民工到这个阶层中来。而这应当通过实现城乡户籍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教育资源一体化和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贫富差距过大,收入分配中也存在着高收人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两极化的二元现象,这显然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政府当局应从扩大就业、制订扶贫性区域经济政策、深化税制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努力,尽快缩小贫富差距。尽快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为我国尽快迈进小康社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成员分配结构对推进中国经济发展、文化提高、社会稳定起着积极作用。我们要按照新思路、新观点、新原则来加速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臧琪琳 《德州学院学报》2004,20(3):31-34,50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缩小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本文根据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国实际状况,对"中等收入者"的含义、扩大中等收入者阶层的意义、扩中提低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十六大报告提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这就是要深化分配制度,理解分配关系,逐步形成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6.
这篇研究报告,以实证材料为基础,以职业为基础,从经济资源、社会声望或组织资源、文亿资源的三要素,加上自我认同等因素做了探讨,界定了合肥市中等收入者的年收入为8000-50000元人民币,确定了其规模,分析了合肥市老的中等收入者逐渐演化和新的中等收入者兴起的历史变迁过程及其特点。同时,通过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的对比分析,指出中等收入者的社会地位及其在构筑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作用,并就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提出了一些政策设想。  相似文献   

17.
这篇研究报告,以实证材料为基础,以职业为基础,从经济资源、社会声望或组织资源、文化资源的三要素,加上自我认同等因素做了探讨,界定了合肥市中等收入者的年收入为8000~50000元人民币,确定了其规模,分析了合肥市老的中等收入者逐渐演化和新的中等收入者兴起的历史变迁过程及其特点。同时,通过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的对比分析,指出中等收入者的社会地位及其在构筑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作用。并就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提出了一些政策设想。  相似文献   

18.
中产阶层是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只有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水平,改善社会结构,中国经济在21世纪才会走向新的繁荣阶段。  相似文献   

19.
社会分层是中国社会学的核心概念,社会学界开展的社会阶层结构变迁和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研究,其目的就是要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内在联系,正确认识社会各阶层的地位特点及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引导目前尚不稳定的社会形态向稳定成熟的和谐社会形态转变。  相似文献   

20.
从实证研究出发,对我国中等收入者进行了界定,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作为中产阶层初级形态的中等收入者的特征、联系及区别。阐述了农民工成为农村中等收入者的主体、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等重要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