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居住空间分异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客观现象,但是为了防止空间分异演变为社会分化或社会隔离必须加以控制.武汉市是全国最早开展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城市之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逐渐形成规模,但是其建设速度仍然无法满足大量中低收入居民的需要.在供需不平衡的前提下,经济适用房运行机制的不完善,一方面造成经济适用房购房者在居住空间被动选择,并可能加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形成;另一方面无法在居住空间选择上和满足弱势群体居住需求上体现社会公平.文章得出结论:在进一步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同时,必须建立完善和公平的经济适用房的运行机制,这样才能一面控制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加剧,另一方面体现经济适用房存在的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2.
居住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城市住区则是城市结构中的聚居形态,强调的是一定的规模下的形态与空间的功能单位,是城市空间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逐渐显现的居住分异现象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从混合居住模式建立的宏观的政策层面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在土地政策、住房政策和保障性住房体系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西宁市居住空间质量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西宁市居住空间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了西宁市居住空间质量的空间格局和形成机制,为西宁市开展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借鉴.结果表明:①西宁市居住空间质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居住空间质量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高低区域;②居住空间质量以及各准则层的集聚程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通过社会空间视角的分析方法,本文分析了当代中西方城市发展中的空间剥夺和城市贫困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空间正义"的价值诉求,即确保空间作为资源其分配机制的公正性、确保空间作为城市发展机制主体参与的公正性以及确保弱势群体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空间福利.然后指明了本土城市发展空间正义的三条路径,包括建立城市发展规划决策的公共参与机制、建立健全城市发展规划过程的监督机制以及坚持城市发展规划的福利取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各国城市化的发展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城市所面临的"城市环境污染、城市交通及城市住房"三大问题之一.早在本世纪30年代颂布<雅典宪章>的时候,城市交通作为一个城市功能就已被人们放到与城市"居住、劳动、休息"三大功能同等地位来对待,城市交通已由一个城市功能的附属问题上升为一个城市的基本功能问题.  相似文献   

6.
1990年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55个团场区域开发的空间分异性分析表明:兵团团场区域开发整体水平提升,不同地域间团场发展态势也表现出鲜明的空间分异性.天山北坡团场具备整体的区域提升优势,塔河流域团场集聚增长较快,各独立片区集聚增长性相对较弱.团场区域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具有突出的区住指向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兵团区域开发的"两带、五区"的空间组织和发展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7.
数字城市:基本理论与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字地球"将是信息技术在全球发展应用的必然结果,它意味着信息化在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的全面实现.推而广之,"数字城市"则是信息技术在城市发展应用的必然结果,也意味着信息化在人们所居住的城市的全面实现.2000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21世纪数字城市论坛"中,建设部部长俞正声指出:"数字城市是21世纪城市实现信息化并抢占数字地球制高点的重要方向".一时间,"数字城市"成了媒体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阐述分析.本文力求将有关这方面的论述系统归纳起来,并结合自己的浅见拙识,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日益发展所带来的有关居住环境与生活设施等方面的问题,确实是现代生活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已经出现的矛盾:一个是现代城市人口惊人的增长,与有限的城市田地的矛盾;一个是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与落后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设施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就必须对有限的城市用地进行更有深度的开发和利用,有效的组织生活.采用商店--住宅综合楼(以下简称商住楼)这种建筑形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解决办法之一.下面就商住楼设计中的建筑组合形式及结构处理问题谈几点看法.商住楼的特点顾名思义,这种建筑包含了"商店"和"住宅"的两种不同功能,并将两种不同功能的建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建筑空间.它既有百货齐全的商场,又有设备完善的住宅,两者有分有合,为城镇居民建设和居民生活提供了一种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形式.底部(商店)框架结构,上部(住宅)砖混结构.这种结构形式在布置上较第一种方案方便多了,但柱网矛盾仍然存在,就一般来说,住宅类柱网在3~4米左右,商店类柱网在6~7米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9.
从地域性角度出发,对城市居住空间外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性的概括,并以长春市居住空间外环境为例进行分析。文章从气候条件、社会文化、地域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根据影响地域性表达的因素来探讨地域性城市居住空间外环境设计的原则和策略。在新时代城市居住空间外环境设计的地域化,对发扬地域特色、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以后研究城市居住区外环境设计提供一定的资料储备和研究思路,也是对面向未来的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肖琳  田光进 《资源科学》2014,36(7):1327-1335
首先引入定量识别城市扩展模式的城市扩展面积指数,结合象限方位法和缓冲带法分析空间扩展特征;其次在栅格尺度构建空间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不同时间序列城市增长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1990-1995年天津城市扩展以主城区填充式、环城四区外延式为主,填充式和外延式主要分布在Ⅲ、Ⅶ、Ⅷ象限与16、56、104km缓冲带,距公路较近易发生扩展,道路沿线的城市扩展空间辐射范围广;②1995-2000年天津环城四区、塘沽、大港少量填充式扩展,集中在Ⅶ、Ⅷ象限与96~112km缓冲带,城市扩展与到城市用地距离显著负相关,主城区高密度建设用地抑制环城四区城市扩展;③2000-2005年天津城市扩展活跃,以主城区填充式、环城四区外延式、塘沽和大港"卫星城"式为主,主要分布在Ⅲ、Ⅶ、Ⅷ象限,填充式和外延式集中在8~24km缓冲带而"卫星城"式集中在16~56km缓冲带,城市扩展与到公路距离有最显著负相关性,道路建设是推动天津主城区、环城四区、武清及静海城市扩展主要驱动力,其次距城市用地较近易发生城市扩展,塘沽与大港分散的城市用地带动周边城市扩展。以上结果反映出1990-2005年天津城市扩展时空分异显著,西北-东南是城市空间扩展主要走向;城市扩展影响因素多元化,公路建设是主导驱动因子,交通区位优越地区最易发生城市扩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空间发展与土地资源供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的约束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开发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的第二空间"和"城市建设的新型国土资源"将成为拓展城市空间的新手段。通过对法国具有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建设代表性的三座城市(巴黎、里昂、马赛)与一座历史古镇(阿尔勒)的学习,学习了欧洲发达国家城市、乡镇地下空间利用建设中"以城为本"、"地下空间的综合性利用"等先进理念,总结了我们值得学习与借鉴的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2.
城市居住问题一直广受重视,并且在当前已经发展成为了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切实解决城市居住问题,本文提出城市各阶层混合居住规划策略,从城市居住模式入手,讨论了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中可采取的各层次混合居住策略,得出相关结论,供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旅游生态足迹等方法,构建旅游地生态持续性评价体系,定量评价全县2001年生态持续性状态及其空间分异。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持续性在总体上处于可持续性强的状态,说明旅游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受社会经济、旅游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状态的空间异质性影响,丽江县生态持续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丽江县生态持续性的空间分异分析表明,游客的空间集聚导致生态需求的空间集中,丽江县主要景区周边区域的生态持续性状态相对其他区域较差。  相似文献   

14.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城市已经成为国家经济中产业创新和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政策制定方面,在什么是创新型城市以及如何建设创新型城市等问题上却很难达成共识.突破了传统创新型城市研究的指标化倾向,而是从更广阔的经济-社会互动的角度出发,认为"创新型城市"应该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考量.城市的形成对于社会而言,意味着城市空间的建构以及城市和公民的身份认同两方面过程.相应地,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过程也就是和空间建构相关的经济和知识资本,以及和身份认同相关的社会和文化资本等多重资本的生产与分配过程.  相似文献   

15.
唐承财  钟林生  陈田 《资源科学》2009,31(11):1825-1831
研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有助于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促进区域旅游与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对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海拔的变化,整个区域生态旅游资源与部分单体呈现垂直地带性;②随着经纬度变化,自然与人文类生态旅游资源均表现出水平地带性空间分异;③较多生态旅游资源分布在交通干线与主要河流沿岸;④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沿村镇及其周边地区呈现面状集聚与散点空间分异.基于空间分异特征分析结果,提出该区域旅游资源总体开发模式为空间梯度转移开发,并探讨了3类空间优先生态旅游资源类型的开发模式,分别为垄断性资源开发的独立景区模式、交通干线沿线资源开发的线路联动模式、城镇周边资源开发的设施依托模式,研究成果可为三江源地区及其它生态敏感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科学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承载力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从经济社会系统、资源能源系统以及环境系统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承载力的时空演变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8—2017年大湾区经济带综合承载力未达到临界超载或可载状态,且整体呈下降趋势;(2)从空间分布特征看,大湾区内部各城市综合承载力整体上空间分化逐渐减弱,综合承载力指数呈下降趋势,但2014年之后大部分城市的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广州、深圳、澳门、珠海的提升幅度最大;(3)进一步利用变异系数分析发现,经济社会系统、资源能源系统的变异系数与综合承载力变异系数走向相吻合,空间分异特征减弱,但环境系统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分异特征逐渐明显。  相似文献   

17.
城市热岛效应主要反映城市化对城市居住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文章利用Landsat TM/ETM+数据反演了沈阳市地表温度和城市热岛强度指数,根据热岛强度鉴别并提取了强热岛区,通过不同时相的反演结果研究沈阳市城市热岛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沈阳市强热岛区的面积已经从2001年的344.50km2扩大至2010年的385.04km~2。热岛的空间分布范围与城市建成区的轮廓相吻合,其范围随着城市建设和新建开发区的发展不断增大,并且在西南和东北方向为主要增长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地渐成稀缺资源,高层建筑的大量开发是城市集约化发展,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缓解城市居住压力的必然需求。高层建筑与普通多层建筑相比,建筑体量大、形体突出,对改变城市的居住空间及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高层住宅的空间应该如何设计,以达到满足各方面的需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采用城乡收入比作为测度指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1—2017年淮海经济区20个地级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时空演变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自2001年以来,区域整体及各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均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趋势,各城市之间的差异在逐步缩小;淮海经济区市域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分异特性较显著,具有全局正相关关系,存在空间集聚特性,西南部为显著HH区,东部沿海为显著LL区;提高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继续发展经济可促使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对城镇的投资以及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0.
《软科学》2019,(1):50-55
综合运用ESDA分析框架对黄河流域内各省水足迹、GDP空间分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尺度上,黄河流域水资源诅咒现象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区域尺度上,虚拟水贸易是影响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关键要素,水足迹存在显著空间分异;省域尺度上,强、中资源诅咒区省份种植结构的虚拟水含量较高,弱资源诅咒区省份种植结构的虚拟水含量较低;黄河流域各省水足迹和GDP空间分布趋同,均在下游弱资源诅咒区高值集聚,上游强资源诅咒区低值集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