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动名称:快乐是一种感觉活动目标:1.知道情绪产生的原因在于对事物的看法 2.学会使自己快乐的方法活动重点:学会使自己快乐的方法活动难点:知道情绪产生的原因在于对事物的看法教学设计理念:引起人们产生各种各样情绪的原因不在于事件,而在于个体对事情的看法。这就是说,同一件事,只要个人的看法不同,在他(她)内心产生的反应就不同。面对一件事情(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产生何种情绪体验,决定权完全在个体自己的手中。对一件事,如果个体持积极的看法,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反之,如果个体对它持有消极的看法,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例如,两个同时参加高考的考生,一个觉得能有书念就不错了,另一个则一心想考入重点大学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标准是评价个体心理是否健康的准则.本文综述了心理健康的标准和近代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的七种依据、两种思路与两种倾向,指出了目前心理健康测评的常见问题.并介绍了目前国内比较先进的"全人教育模型",为心理健康测评提供了一种理论方向.  相似文献   

3.
积极心理学强调关注个体身上的积极品质,激发个体内在的积极力量。而书院制建设作为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实践,其在育人理念、环境构建、师生关系、通识教育等方面的独特创新,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是一种有力补充。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指导下的书院制改革建设,有助于提升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4.
团体心理辅导及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俊峰 《教育与职业》2008,(17):140-141
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丰富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可使大学生集体受益,共同分享生活经验,提高对自我的接纳,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高校创新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核心是个体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混合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创新心理结构解析为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实践能力、知识积累等四个特征,从实践教学中阐述混合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培养学生创新心理的关联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焦虑的基本涵义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是个体对当前或预感到的挫折的一种十分复杂的情绪状态,包括自尊的损伤、自信的丧失、失败感与愧疚感等交织而成的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情绪状态。这一定义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焦虑的对象是不确定的、模糊的,焦虑是个体对自己的某个领域而不是对某个具体的事物或对象感到不安,它与恐惧不同,恐惧总是指向某一特定的对象;第二,焦虑是一种对未来期待的反应和莫名其妙的紧张不安,它不是针对眼前的事物。由此可见,焦虑仅仅是一种内心冲突,它并不能够明确指出危险所在。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和考…  相似文献   

7.
团体辅导是相对于个体咨询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其具有主动、高效、省时省力和影响广泛等特点。通过探讨团体辅导在加大高校心理委员工作主动性中的可行性和应用优势,建议将团体辅导运用于高校心理委员的工作中,有助于解决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出现心理委员对自身职责不明确、难以开展心理健康自我服务、工作缺乏主动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由自信、乐观、希望和回复力四个构念组成。心理资本理论开辟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通过树立目标、建立适当激励机制、培养乐观精神以及增强回复力等方式,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提升其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受到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影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有效应对大学生心理困惑,学校层面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校园生活育人;教师层面要注重师德师风,用好课堂主渠道,形成和谐师生关系;学生层面要养成良好习惯,提升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就没有社会性的个体,要么比人类低级,要么是超人。而不能过社会生活的个体,或者自以为不需要因而不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不是兽类就是上帝。作为个体的人来讲,其社会性的重头戏,无疑是体现在人际交往中。因而,人际交往在人的成长中,不仅是必修课程,而且是关乎其健康程度的“维他命”。人际交往对于人的心理健康的意义是体现在多方面的。首先,从人的社会性需要来讲,人际交往是人健康成长的依托和基本条件。就像吃饭穿衣于人不可或缺一样,人际交往也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需要。良性交往所带给…  相似文献   

11.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体总是依存于一定的社会群体或团体之中,集体既可以成为教育个体的目标,也可以成为教育个体的手段。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勒温就从改变人们饮食习惯的研究中发现,团体具有改变个体态度和行为的特殊功能,从而构建了团体动力理论,并成为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理论基础。今天,团体心理辅导已经成为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最主要和最有效的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健康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机能在与自然和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适应和发展的协调状态。卫生工作的总目标是维持健康、保护生命。素质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环境的熏染和教育的作用而形成的个体品质的总和。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总目标是提高人的素质。"状态"是不能通过教育直接改善的。健康必须通过卫生活动来改善,而素质则可以通过教育来提高。正确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心理健康卫生和心理素质教育,可以简称为心理卫生和心理教育。所以"心理健康素质"概念存在逻辑问题。如果一定要提,就可以提心理保健教育。  相似文献   

13.
心理自助——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助、互助以及无助是人的价值和潜能实现的三种本体性活动状态。具有强大心理潜能的自我是自助活动状态的重要心理基础。挖掘个体心理潜能,改善和提高个体心理自助能力,是心理健康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评价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就明确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品质。由于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生活环境的日趋复杂、竞争压力的增大和青少年个体心智模式的更变,其心理问题也日渐凸显。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而当前职校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为此,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职校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期取得较好的绩效。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也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到最佳状态。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有10%至30%的青少年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职校学生由于各种与普高生不一样的特殊原因,致使这一比例更高。职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自卑、学习问题、适应不良、人际危机、择业压力等,这些心理问题给他们自身、学校教育、家庭和社会均会带来不良后果。因此缓解职中生心理压力并…  相似文献   

17.
秦赟  樊洁 《教书育人》2011,(9):70-71
近年来,随着教育主管部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各大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也历经起步、探索、推广,现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工作机制和实施途径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创新。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高校的扩展以及大学生个体的发展变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仍无法满足大学生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探索一种更有效的工作方法,来补充和完善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关系的间接反映。作为认知框架,它影响着个体对外界信息的处理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个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存在不同甚至相反的看法,而那些能够促进正确认识事物、对个体适应环境具有积极作用的思维方式也将影响心理健康。因此,思维方式的培养与训练也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希望是构成个体生活的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帮助个体有效控制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疾病,同时还能够提高个体的健康状况以及生理疾病的预防、检测和治疗。从希望的有关界定义、结构、测量方法、相关研究等几个方面简单叙述了东西方研究者针对希望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希望理论未能应用在普通的个体身上和缺乏与其他积极心理品质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等存在的问题,还有指出了今后关于希望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从高校教育的角度来看,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辅导员作为高校的思政工作人员,承担着“育人”的职责,必须注重对学生心理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身心健康而又愉快地度过大学四年时光。要了解大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利用班级群体对个体心理进行规范,注意运用教育过程的心理效应对学生的影响及加强心理知识学习,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等问题;要从正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给学生分析当前大学生中易出现的一些心理困忧,及其产生机制、解决办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