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学习热学知识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要求我们定性地判断物体吸放热量的多少,物质比热大小以及比较混合物初末温度的高低等.对于此类问题,若我们利用物质吸、放热量的计算公式Q=cm·Δt求解,往往比较繁琐,有时还难奏效,更有甚者会出现错误,此时若我们能够想到利用图象法求解,则可使求解过程简单、快速、准确、明白,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2.
1.单一物质吸热(或放热)例1 质量为2千克的水,温度从50℃降低到30℃,放出多少热量?分析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吸=cm(t-t0)或Q放=cm(t0-t).本题属放热降温,故  相似文献   

3.
物体吸热的计算公式是Q=cm△t=cm(t-t0),Q是t的一次函数,作出Q-t图如图1所示.图线的斜率k=cm. 物体放热的计算公式是  相似文献   

4.
一、实验预习.比热是表示物质吸热(或放热潮___,是物质特性之一。每种物质都有_值,它跟物质的___、___、___及吸热(放热)的多少无关。2某固体质量为m1,比热为c1,温度从t01降到t时,放出热量Q放=一——。液体质量为m2,比热为c2,温度从t02升到t时,吸收热量Q吸=___。3.高温固体与低温液体混合,固体将___,液体将_,且Q放_Q吸___。应用混合法,知液体比热,可测固体___;知固体比热,可测___比热。4.利用混合法测物质比热的主要仪器是量热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构成。其中___、___是热的不良导体,可防止_…  相似文献   

5.
热学综合题的题型较多,其中一类重要题型是:几个初温不同的物体接触时发生热传递,其中高温物体放热,低温物体吸热,若不计热损失,则有高温物体放出的总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总热量.即Q吸=Q放。通常把“Q吸=Q放”叫做热平衡方程.要快速运用热平衡方程解答这类综合题,必须找准解题的突破口:彼此发生热传递的几个物体的末温度相同.请看下面的例题.  相似文献   

6.
热量的计算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放热的多少,是内能变化的量度.热量用字母“Q”表示.热量的计算公式有两个:一个是用于计算吸热类问题的吸热公式Q吸=cm(t-t0),另一个是用于计算放热类问题的放热公式Q放=cm(t0-t).要正确运用这两个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各种物理考试中,常遇到关于热平衡问题的计算:几种物质混合,通过分析哪些物质吸热,哪些物质放热,然后利用Q吸=Q放列方程解答.若只两种物质,自然不存在困难,若不同温度的物质有三种甚至更多,采用直接分析,往往出现过程复杂、计算量大等问题,此时利用“假设法”,假设一个特殊的过程,可使问题变得简单明了,收到出奇制胜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例1由比热容的定义,可以得到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Q/m△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9.
在某些电磁感应问题中,应用公式I=△Q/△t=Q/t。不仅可以计算电量,而且在还可以求电流、能量等物理量,下面结合例题予以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0.
燃料分固、液、气体三类.燃烧放热Q=qm或Q=qV,其中q为热值,单位J/kg或J/m^3.中考物理热学题颇具综合性,常设陷井使考生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11.
在运用热量公式Q吸=cm(t-t0)和Q放=cmt0-t)解题时,同学们要明确以下四点:1.明确与热量Q有关的因素物体吸热升高的温度,物体放热降低的温度,若将和降都用面来表示,则吸收热量与放出热量的两个公式可写为在运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解题时,同学们应明确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的多少,是由物质的比热c、物体的质量m、和物体温度的变化量凸t三者所决定的.对同一物体而言,热量Q仅由温度的变化量t来决定.2.明确t在公式中的整体性在热量的计算公式中,为物体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即物体变化的温度.同一物体,无论初温t0和末温t大小如何…  相似文献   

12.
题例: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现有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如果供给它们的热量一样多,铜块温度升高的度数是铅块温度升高的度数的几倍? 解法一:△t铜=Q铜吸/c铜m铜,△t铅=Q铅吸/c铅m铅  相似文献   

13.
大家知道,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E=W+Q. 上式中的W和Q是“过程量”,而△E是“状态量”.就是说,物体(或系统)从一个状态变到另一个状态,内能的增量△E是唯一地确定的;而W和Q却不能由两个状态来确定,只有当具体的变化过程确定以后W和Q才有确定的值。  相似文献   

14.
一、比例法例1 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2:1,吸收热量之比是4 :1,则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解析:∵Q=cm△t ∴△t甲=Q甲/cm甲  相似文献   

15.
直接通过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 △E=Q+W……(I)的定量计算,来判断物体的内能如何变化、吸放热或和外界的做功关系,学生并不困难。但对一些物理过程中,定性地判断上述问题,有不少学生,由于不掌握其中规律,却往往模糊。本文想介绍一点判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从公式中找比例在热量、比热、质量、温度四个物理量中,如果告诉了其中二量是不变的,一个量的比值,求第四个量的比,可直接从公式变形后的公式中去找.[例1]甲、乙两个物体质量相同,比热之比是3∶2,升高相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之比是____________.[解析]由Q=Cm△t可知,m、△t相同,Q和C成正比,所以们吸收的热量之比是3∶2.[例2]甲、乙两个物体,质量相同,它们比热之比是3∶2,吸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之比是______________.[解析]由△t=QCm可知,Q、m相同,△t和C成反比,所以们升高的温度之比是2∶3.二、用公式计算比例四个物理量中,若知道其…  相似文献   

17.
1正确理解比热容的概念例1由比热容的定义,可以得到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Q/m△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的比热容与Q成正。B.物质的比热容与m成正比。C.物质的比热容与m△t成反比。D.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分析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它与物  相似文献   

18.
考查的热点归纳为: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②比热容概念和热量的计算;③热值概念和公式Q=cm△t的应用.涉及的知识内容有: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的运动——扩散现象;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内能及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②应用比热容概念分析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是:系统的内能增量△E等于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和外界对系统做的功W的总和,即△E=W Q.各量的符号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热量的计算中,我们通常的做法是使用两个独立的公式,即:Q吸=cm(t-t0)和Q放=cm(t0-t).在选择使用哪一个公式之前,要先判定物体是吸热还是放热,然后再决定是使Q吸还是Q放公式.但是,对于基础差的同学,往往很难把握使用哪一个公式,主要原因是他们不能正确判定物体是吸热还是放热,以及正确区分公式中温度等的差别.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条经验:"正吸负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与大家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