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纲》明确指出:社会课“要从小培养孩子正确观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由于受认知结构、家庭教育、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买东西的学问》一文正是针对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实际丽编写的,着重向学生介绍一些买东西的简单常识,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买东西的实际生  相似文献   

2.
朱彦体 《师道》2010,(4):51-52
近期看胡颂平的《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感触颇多。作为被尊称为现代“圣人”、一生传奇般获得35个博士学位的“人伦楷模”和学问大家,胡适先生身上有不少闪光的东西惹人眼目.乃至动人心魄。尤其是在学问之道上,不少东西,还不妨视为圭臬。  相似文献   

3.
《大纲》明确指出:社会课“要从小培养孩子正确观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由于受认知结构、家庭教育、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买东西的学问》一正是针对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实际而编写的,着重向学生介绍一些买东西的简单常识,  相似文献   

4.
虽是“满纸荒唐言”,但《红楼梦》确确实实让“看客”们觉得愈读愈有东西可读;“其中味”未必“解”得精准,见智见仁终究《红楼梦》成为国中“第一大学问”。单是课文所选的《林黛玉进贾府》一  相似文献   

5.
(1)爹爹出去的时候是挑着豆腐担子出去的,要是卖了豆腐,称回二斤面来,那还能吃上一顿饺子哪。 (《〈白毛女〉选场》 )   “出去的时候”与“出去的”,重复、罗嗦,可删除其一。   (2)已经一昼夜没有吃东西了,这会看见了可吃的东西,更觉饿得难忍受。 (《七根火柴》 )   “更觉饿得难忍受”,读起来拗口,亦不凝炼,可删去“忍”字,抑或改为“更觉饥饿难忍”。   (3)安排若干景物描写,渲染环境气氛和人物的内心活动……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自读提示” )   “渲染”与“内心活动”搭配不当。“气氛”可以“渲染”,…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它所承载的信息是有限的。教师作为课程的主人,应该建构自己的课程系统及课程内容,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开发语文课程内容,一堂课、一篇文章、一个教学单元,教师都应该加入一些自己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所谓学术,《辞海》注解为“指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而学问,《辞源》注解为“学习和询问”,“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谓学问也。”(《荀子·大略》)后通称各种知识为“学问”。所谓学术活动,指的是探究学术真谛、应用学术成果、提高学术水平、取得学术成就、传播学术思想的各种活动。在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现代社会中,“学术”和“学术活动”的字眼在人们心目中是十分神圣的。大学教授被社会誉为出类拔革的高层次人才,这不仅在于大学教授职务是大学教师职务的最高层次,也不仅在于大学教授的数量较少,而很大程度上在…  相似文献   

8.
李琳琦与郑德新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2期撰文指出,吴汝纶以其对世界的了解和对教育自身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新的人才观,即“融中西于一冶”;新的知识观,即“合东西国学问”;新的教育观,即“开民之愚使之智”。文章分析了吴汝纶废除科举的具体主张,即“特科徒奉行故事耳”、“策论取士,亦难得真才”和“废科举,  相似文献   

9.
四、课文精选,面目一新义务大纲把课文列为“教学内容’的首位,明确指出:“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主要以课文为凭借。”并提出了选择课文的四条标准:“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适合教学”和“丰富多样”;规定“基本课文”作为各种课本的共同课文,课文总数应不少于180篇;在全部课文中,现代文占80%左右,文言文占20%左右;要重视选取反映建国以来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的现代文。根据上述精神,义务教材的课文经过精心筛选,已大大优化。首先是大纲规定的“基本课文”作了调整,计有记叙文20篇,说明文13篇,议论文9篇;小说16篇,剧本2场,新诗11首,古诗19首;文言文18篇(则),共108篇(首)。其中新增课文18篇,诗15首,约占“基本课文”的30%,多数是经过教学实践效果较好的,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松鼠》、《俭以养德》、《从三到万》、《怀疑与学问》、《夜走灵官峡)、《马说》、《醉翁亭记》等。各种义务教材选入的新课文(指原统编课本未选入过的)比例不等。几种初中语文第一册课文更换情况如下表: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物》人教版课本在讲“腔肠动物门”一章时称“水螅、海蜇和珊瑚等都是腔肠动物”,我认为此讲法不妥,应改为“水螅、海蜇和珊瑚虫等都是腔肠动物”。 珊瑚是什么?海南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王同亿主编的《高级汉语词典》P.1ll3上的解释是:“珊瑚是许多珊瑚虫骨骼的聚积物,珊瑚虫是一种群居的腔肠动物。”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娄警予和胡丁一共同主编的《中学生词典》的解释是:“珊瑚是许多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聚集而成的东西。”《新华词典》对“珊瑚”一词的解释是:“珊瑚是海里珊瑚虫群体的骨骼,为石…  相似文献   

11.
东西     
汉语老师给外国学问:“东西”这个词究竟怎么解释?老师回答说:凡一般物质和精神的事物都可以泛称为“东西”,有时还可以用来指人。学生听了,似懂非懂。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共有课文20篇。课文体裁多样,有古诗、儿歌、故事、童话等。课文内容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精神,有助于扩展知识,提高认识能力,培养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总之,课文的编排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突出了课程的现代性和创新性。因此,阅读教学要体现《标准》理念,就必须用好阅读教材,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利用情境,激发阅读举 《课标》在“阶段目标”第一学段“阅读”部分要求引导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刚入学的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关乎他今后学习语文的态度,因此不可掉以轻心。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直观、形象的东西易引发他们的兴趣。首先,教师要利用好每篇课文的  相似文献   

13.
《剪枝的学问》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有时候“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最近拜读了《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10年第6期上刊登的《〈剪枝的学问〉教学案例与评析》一文,对其中一个案例中第四自然段的教学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特与作者倪鸣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14.
《包装的学问》是我研究较多的一节课。学生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以及表面积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几个相同长方体组成新长方体的多种方法及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在我看来,《包装的学问》不仅要研究怎样使表面积最小,还要渗透其他如方便运输、促进销售等因素,从而.构成真正的“包装的学问”,而不仅仅是“包装中的数学”。  相似文献   

15.
虽说“才学”二字最早被用于清代的小说分类中,但早在明朝汤显祖的戏剧《牡丹亭》中,就随处可见以炫耀“学问”为主要特征的才学痕迹。《牡丹亭》兼营诸种文体、庋藏经子学问、包罗华美辞章的特点,已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明显的才学倾向。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教材中塑造了不少父亲形象,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父亲”、《散步》中的“我”,《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爸爸”、《伤仲永》中的“父亲”、《竹影》中的“爸爸”、《背影》中的“父亲”、《台阶》中的“父亲”、《我的第一本书》中的“父亲”、《故乡》中的“闰土”、《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  相似文献   

17.
教了20多年的苏教版教材,感觉有一种遗憾,这些图文并茂的教材,有时让我觉得像一座与外界没有太多联系的“美丽孤岛”。虽然,我们老师总在拿着这些教材做“学问”,但这教材与我们看到的任何一本“学问书”有个明显的区别,它没有太多“链接”,这套教材上很少出现“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研究高深学问是大学的本质特点。故认识大学当从高深学问始,研究大学教学也要抓住“高深学问”这个关键。一什么是高深学问?目前人们对之还没有一个清楚的界定,大家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对“什么是高深学问”引用最多的是布鲁贝克在他的《高等教育哲学》中对高深学问所作的说明:高深学问即是或者“还处于已知与未知之间的交界处”,或者“虽然已知,但由于它们过于深奥神秘,常人的才智难以把握”的那些学问。布鲁贝克虽然从两个方面描述了这些学问的“高深”特征,但仍然认为“所谓‘高深’又是极为含混不清…  相似文献   

19.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围绕“怀疑”与“学问”展开层递论证,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点鲜明,论证精辟。一采取递进的论证方式。阐述透彻。明白了然。文章开篇运用“学者先要会疑”和“在可疑而不疑者,不  相似文献   

20.
略谈新编教材《经济应用文写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张鸿钧教科书在远距离教学中的意义是至关重大的。写作课教材也是这样。写文章固然是一的技能,写作课应该突出能力训练,但“写作”毕竟有方法,有技巧、有规律,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一门“学问”、讲清楚了文章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