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倩 《山东教育》2008,(11):33-33
一、结合课题质疑 在教学《卧薪尝胆》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根据课题进行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这时学生提出了“谁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怎样卧薪尝胆的?”这几个问题,而这几个问题正是切入课文重点的重要问题。因此,我紧扣这几个问题不放,由此来拓展到课文的前后内容,使学生不仅知道了勾践卧薪尝胆的前因,而且知道励精图治的结果,从而感受到勾践发愤图强的意志与精神,明白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君子之教,喻也。导而弗牵,开而弗达,强而弗抑;导而弗牵则和;开而弗达则思;强而弗抑则易;和、思、易,则可谓善喻也.”《学记》上的这段话给我的启示很大.这说明在我们教学的互动过程中.应当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最佳的角色是一个导引。作为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诱导学生,打开思路,让学生主动去感悟学作品中的美。在学作品的不同体教学中,我想.诗歌的教学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感悟?《辞海》指出:感悟就是“受到感动的醒悟”。感悟就是悟,有浅悟、深悟、渐悟、顿悟等等,形式复杂多样。感悟因人的差异,呈现不同的层次。感悟的获得是“渐修”,日积月累、阅历经验、个性认识是感悟的先决条件。新课标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如何培养?这里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梁艳 《现代语文》2007,(3):41-43
《药》写于1919年4月,是鲁迅《呐喊》集中的第三篇,现被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选用。然而对《药》主题意蕴的理解,历来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如人教社1987年版的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书》认定的是“通过夏瑜被反动统治阶级杀害及华老栓对他牺牲的反映,揭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脱离群众的致命弱点,显示唤醒民众,使其摆脱封建阶级精神毒害的重要,启示人们去探求疗救中国病态社会的良药。”2004年版的《教学参考书》中引用鲁迅与孙伏园说的话作为主题,  相似文献   

5.
问题缘起《台阶》一文教学正在进行中,教师提出:"父亲为了造一间有高台阶的房子,他是怎样准备的?请以课文中的具体句子来回答。"学生从课文里很快找到了很多答案。"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  相似文献   

6.
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行开放式的阅读教学课堂。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因此,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的成功有时也取决于教师的阅读体验.对学生而言,教师的阅读体验有可能比其他各种解说都更能有冲击力,更有借鉴价值.教师对经典作品的敬重以及阅读感悟,有可能影响学生的终生阅读.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扣住词语理解句子,扣住句子体悟感情,扣住感情升华知识。  相似文献   

9.
通过设计案件式问题,寻找害死祥林嫂的主要凶手,分析祥林嫂的死因,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探究文章主旨。  相似文献   

10.
王庆梅 《山东教育》2009,(10):50-51
追求品德教育的实效性的新课程《品德与生活》教学改革的基本追求。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改理念的主阵地。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实效呢?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其中,感悟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标尺,老师教给学生打开语文知识宝库的钥匙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但体验与感悟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一种思维活  相似文献   

12.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传统的经典名篇。文章辞藻华丽、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显现着小兴安岭的魅力和流露出对祖国的热爱。在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在读中感知美,在读中感悟美,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起他们对小兴安岭美的向往。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文章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这早所谓的“意境”,就诗歌而言,是指诗人想象的疆域、感情的领土、形象的王国、艺术的世界。读诗如能进入意境,就会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叶圣陶说得好:“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冈此,我们在古诗教学中就应该想万设法引导学生披文入境,从古诗中获得启迪,受到熏陶,使之沉浸于美的享受之中。  相似文献   

14.
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教学时找准切入点精心设计问题,就可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留下深刻、完整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初冬》是一篇描写初冬时节田野雾景的散文,文章短小,语言简洁、朴实。意境清新、优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如何让学生感受课文优美的意境。感悟语言的内涵呢?在以往的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教学环节中,我只是单凋地出示一个个生字词。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  相似文献   

16.
一、用研读模式感悟“课文对我说什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以“纸条”为突破口,提炼主线,突出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重要信息(包括隐含信息),研究三个为什么。用全新的阅读模式在课文中走个来回,感受“课文对我说什么”,通过研读,表达自己的感悟“我想对课文说什么”,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在《药》这篇小说中冷静地思考了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即辛亥革命失败及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以明线为标准主要反映以华老栓为代表的普通百姓对辛亥革命的不理解,继而表现他们思想深处的麻木不觉悟;以暗线为标准反映出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革命路线。  相似文献   

18.
《小学青年教师》2010,(1):23-23
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师启发了我们——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在学生自我感悟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一、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抓住学生回答中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简析《登山》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讲述列宁登山看日出,先后两次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故事,寄寓"只有迎难而上,才能欣赏到险峰之上的无限风光,只有主动面对困难,向困难挑战,才能磨炼出顽强意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