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英语四级听写中出现的“误用词”这一“合理化现象”进行比较分析,从心理语言学理论角度探讨了这种现象的本质,即它是—个需要排除负迁移而又无法摆脱负迁移的心理运算过程;文章还论述了“误用语”对教学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和克服这一语言习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1.我非常喜欢英语。误:I very like English.正:I like English very much.  相似文献   

3.
曹禺的《雷雨》中有这样一句话:“鲁大海:我们老远从矿上来,今天我又在你府上门房里从早上六点钟一直等到现在,我就是要问问董事长,对于我们工人的条件,究竟是答应不答应?”感觉“你府上”这种说法有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不合事实在运用中,成语的意义有时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范围不是一回事,就会造成误用。例:我和同桌去爬山,我们摩肩接踵,奋力攀登。(“摩肩接踵”形容人很多,很拥挤。两个人怎么能摩肩接踵?显然范围不当。)  相似文献   

5.
《中国青年报》1999年3月28日刊出新闻《重庆庭审虹桥垮塌案綦江万人空巷看直播》。作者在标题和文中两次用“万人空巷”,将它理解为:人们不到外面去,都在屋里呆着。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成语“万人空巷”来源于宋朝苏轼在杭州做官时,观看钱塘江海潮  相似文献   

6.
2000年7月22日(星期六)早晨七点多钟,中央电视台一频道(新闻、综合频道)“东方时空”里的“生活空间”,报道北京市一位年轻交警在炎热的七月,头顶烈日,脚踩灼热的地面,每天来回奔跑约十公里,全力以赴地在交通路口指挥着流量很大的车辆和行人……这一节目被电视台的编导贯以“七月流火”的标题,醒目的文字出现在电视画面之下,电视播音员也几次用“七月流火”来形容这位交警辛勤地工作在七月份这极为炎热  相似文献   

7.
本文给同源词"句(勾)、钩、笱、痀、軥、朐、伛"补进了一个成员即"绚"(本文约定,把补进成员后的同源词统称为"句"组同源词)。然后从语音、词义(概念意义、义素分析)、字形、语法四方面对"句"组同源词进行分析,试图探求系统、全面研究同源词的思路、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文泉 《语文知识》2005,(11):34-34
①第一节时活塞一度以7比14落后,在比卢普斯的带领下,轻描淡写地以一个8比0的小高潮把比分反超,随后就再也没给湖人机会。(《羊城晚报》2004年6月17日15版)“轻描淡写”比喻写文章或谈话在重要的地方不着重指出,只是略微提一下。上面这句话中的“轻描淡写”应该换成“轻而易举”。此外,“把比分反超”中的“把”应改为“使”。  相似文献   

9.
曾在《南方周和中看到这样三个“奇货可居”用例:(1)在一个理想主义变得奇货可居的年代,听他说少年时的理想冲动,看他额头上的老年斑,我似乎感受到了理想主义情怀的触手可及,体味到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别了,成思危》,2008年3月20日A2版)  相似文献   

10.
11.
邱文 《语文知识》2004,(3):25-25
1.《文汇报》2002年11月2日刊登了迟子健的《尼亚加拉的彩虹》一文。文中写道:“会议像海边的空气一样自由松散,我有充足的时间逛街,在运河畔晒太阳,看着黑色的松鼠在草坪上不绝如缕地跑来跑去。”查《中华成语大词典》,“不绝如缕”有三个义项:①比喻局面、形势非常危急;②形容声音幽微不绝;③比喻技艺或其他方面的继承人稀少。不能用它来表达松鼠很多并不断地在草坪上跑来跑去的意思。应删去。  相似文献   

12.
词例是几个词语共有的相同的词义组合关系和演变轨迹,词例求义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诂方法,特别是在词语考释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它有助于发现和求证未知词义;可以为“孤证立说”提供可信的依据;还可以补充或纠正辞书对一些词条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第三册选了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下简称《假》)和法国作家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以下简称《巴》),这两篇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都堪称典范。可能是由于译者的疏漏,文中出现了一些语病,现分类选析如下,以期与广大读者朋友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词的义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多义词是在长期发展中逐渐积累而形成的。一个词的各个意义,是层积状,并不处在同一层面上。一个义位表示一个义层,义层是以义位层层相叠的形式存在的。义层和词义结构存在着密切关系。义层的形成往往反映词义系统内部的调整,同时又促进新的同义系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庄子》语言纵恣浪漫、奇幻玄妙、形象生动、风格多样,极具创造力、表现力和感染力,因而深受历代读者喜爱,许多绝妙好辞和精彩片段被不断提炼、组合、凝固、引申,逐渐演化成后来的成语,《庄子》遂成为500多条汉语成语的源头。由于多种原因,源自《庄子》的成语也存在被人误解误用的现象。我们仅对其中的三例进行辨析和补正。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第五册(1995年11月第2版1999年5月第4次印刷)《古代诗歌的诵读》(93页)一文有这样一段话:诗歌是富有音乐性的语言艺术。我国古代诗歌尤其注重节奏和韵律。诵读诗歌,有助于我们欣赏它的优美意境,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接受艺术熏染。这段话中错误地使用了“熏染”一词。“熏染”是什么意思呢?《现代汉语词典》中说:“熏染”是“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从这个意义来看,“熏染”是贬义词,多用在  相似文献   

18.
词例是几个词语共有的相同的词义组合关系和演变轨迹,词例求义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诂方法,特别是在词语考释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它有助于发现和求证未知词义;可以为"孤证立说"提供可信的依据;还能补充、纠正辞书或前人著作对词条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柴舟 《语文知识》2006,(10):35-36
终于还是得知父亲弥留的噩耗,儿女都聚在床前,父亲抖索着手只唤三弟一个人上前。(《读者》2005年10期29页)  相似文献   

20.
陈丽君 《语文知识》2006,(11):32-32
“觊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释为“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王力《古汉语词典》释为“非分的希望或企图”。所引例子为:“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左传·桓公二年》)“群凶觊觎,分裂诸夏,率土之民,朕无获焉。”(《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可见,“觊觎”是一个贬义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