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试图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法学在进入中国过程中遭到的质疑和批判的对比分析,指出在当前中国法制环境下,应当以一种谨慎的质疑的态度来对待后现代主义法学。后现代主义的真谛不仅仅是一种通向真理的路径,更为重要的是代表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一种对现代主义承诺的怀疑和谨慎的精神,所以后现代主义对于当前中国法学的影响并不是其解构后得出的结论,而是在方法论意义上对现代法制提出反思和质疑。  相似文献   

2.
法学的后现代主义理论转向源于现代法律的危机,后现代主义为法律的价值转向提供了转向的思路:主客体间的、整体性的、理性化本质主义的价值观正在转向主体间的、具体的、欲望化的、非本质主义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知识教学观:价值与局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主义知识教学观是人们关于后现代主义知识教学问题的总体认识和基本观点。它反对线性、控制、精确、结构化的现代主义知识教学观,主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身心发展与人格完善之间的和谐均衡,具有开放性、内在性、生成性和多元融合的特点。它彰显着现实价值诉求和本体价值诉求,也存在理论自相矛盾、相对主义、极端反对量化研究和精英主义知识教学等缺点与不足,需要进行理性地反思。  相似文献   

4.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法学教育改革,切实提高法学教育的质量,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界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任务。我国传统的高等法学教育存在“理念落后”、“以本为本”、“机制僵化”等缺陷,难以适应建设法治国家对法律人才的新要求。因而,未来高等法学教育改革应当以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为主要目标.确立JM教育的主导地位,同时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6.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哲学和思想潮流,它以全新的视角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人类认识自我的窗口,在后现代主义的视野下,科学、教育、文化展现了丰富而深广的内容,其中生命教育更以它复归人类本体的崭新视角重新诠释着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蔡霞 《华章》2012,(17)
面对新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多元化、全球化的社会环境,我国目前的法学教育模式注重对学生法学原理和法律常识的教授,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果造成学生很难在毕业后较短的时间内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促使我们对法学教育改革以及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确立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院校法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应注重实用性与综合性,教学模式应从单向的灌输式教育向双向的、多角色扮演式的思辨教育转换。勤奋博学的教师与勤奋积极的学生是实现讨论式教学、思辨式教育的关键,民主公正的社会环境是学生学习法律的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作为当代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思潮,其价值取向对中国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价值观参照系。本文从分析后现代主义的“放逐思想”、“消解责任”、“求异多元”等价值取向的特征出发,阐述它对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及影响,并提出对重新构建大学生价值观体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关照下成人教育教学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期以来后现代主义以极强的渲染性无微不至的关照着社会各个境域,作为教育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必然也对原来的成人教育教学进行一些反思和批判,进而呈现出一些新的价值取向。如教学理念的多样性;教学组织的异质性;教学过程的事实和价值的统一性;成人教学方法的多元化等。  相似文献   

11.
美国课程理论学家多尔运用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在吸收和借鉴多位思想家理论观点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颇具特色的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框架,并提出了后现代课程观的标准——4R理论。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旨在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启示和借鉴,特别是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师生关系的建构方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和马克思的对象性关系理论为基础,系统研究了环境伦理学与后现代价值观,环境伦理学与后现代价值论、伦理学,环境伦理学与后现代自然观和科学实在论之间的关系。作者提出了伦理关系是人的在世方式等基本主张。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种族批判法学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从批判法律研究运动中分离出来的一股新的法学思潮。种族批判法学的后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其法律实体观和法学方法论两个方面。具体说来,体现在种族批判法学概念的多元性、种族批判法学对法律中立性的质疑以及种族批判法学的方法论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道家思想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流动的、内在联系的泛经验论同道家的道本论在把握世界的方式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契合之处。道家的整体价值观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价值信仰的重建之间有着一定程度的类同性。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直觉、领悟同道家的内在体道在广义的“认识”形态上颇为相似。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语言观同老庄的“言不尽意”论表现了相近的旨归。  相似文献   

15.
16.
17.
法学本科课堂教学陷入教师独台表演,学生成为观众的巢臼.究其原因发现,形式上,因教学场所之“教室”称谓及其形似舞台布局使法学课堂教学产生教师独台表演,学生沦为观众的错觉;实质上,由于法学课堂教学计划和课堂评价制度缺乏对学生课堂的学习指导和监督促成了教师独台表演,学生沦为观众的局面.因此,法学课堂教学欲彻底摆脱目前的困境,不仅需要改变课堂教学场所称呼以及布局,而且需要完善教学计划和课堂评价制度,也需要更新课堂教学组织方式等,使它真正能为实现应用型法学专门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是对工业文明的回应与解构,同时它以一种新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来观察世界,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层面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推崇生态主义价值观,倡导“绿色”经济发展观,为当前面临的生态危机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深刻反思当代中国教育法学研究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当前中国教育法学研究价值取向的误区 开展教育法学研究,是中国教育基本理论的重大课题之一。中国大陆教育界对教育与法律关系的理论探讨始于80年代初期①。在短短的十几年中,这方面的进展引入瞩目,丰富了中国教育理论,促进了中国教育法学学科的发育,加速了中国教育法制现代化进程。但是,以往的研究中也存在着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研究“文本中的教育法”重于研究“行动中的教育法”,具体表现在:对教育法律规范本身的关注居多,而从教育法律现象赖以产生和存在的更为广阔的背景中考察活动中的教育法者甚少;偏重于对教育…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当代大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泛化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中国的思想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研究后现代主义的精神实质,客观分析评价其双重效应,寻找对策,正确地引导青年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