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莉老师执教的《访李政道博上》这堂公开课,在新型课堂角色定位及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上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赵老师的文言文示范课指导了我的教学,启迪了我的思考。下面,我就谈一谈我对文言文教学的一些肤浅认识,望各位领导及老师批评指正,以便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早日成熟起来。  相似文献   

3.
《访李政道博士》是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新闻"单元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优秀的"访谈录"。广州市铁一中学的杜莉老师近日参加"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在上海市进才中学高一(2)班教学此文,她带着学生把课文作为"生  相似文献   

4.
1994年初,我开始在佳华学校担任语文老师,至今已有7年多的时间。与我在国内35年的教学经历相比,这7年多的海外汉语教学有其特殊性。回顾在海外的教学,我尤其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汉语教学所研究的共性。在海外——汉语文化的沙漠地带,兴趣培养尤其重要。我注意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与对老师的感情有关。学生喜欢哪位老师就爱上哪位老师的课,就对哪门课有兴趣。有一个学生在题为“我的一位加拿大老师”的作文中写道:Mrs. Mcalay是我的英文老师,她个子不高,可是她的那种内在气质却能征服我们的心。每当我们看到…  相似文献   

5.
开学初,于永正老师将来本地讲学,地点就设在我校,领导安排我班的学生配合于老师上一节作文课。上课了,我和所有的老师、学生一起走进了于老师用微笑和诙谐营造成的情趣盎然的课堂气氛中。在整个教学中,会场里掌声、笑声不绝于耳。两节课下来,我沉浸其中,听课笔记上竟未着一字,但于老师那融融的爱心、博大的胸怀、幽默的谈吐、儒雅的风度、精湛的教学艺术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难以磨灭。于老师以“趣”字贯穿教学始终。这是一节描写人物的作文课,于老师构思非常巧妙,他不是直接地出示挂图,或者让学生观察某一具体人物,而是首…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读了一本小学语文老师写的《新课标小学作文探究》论文集,参加了“全国青年教师作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重点听了邵坤老师的《放飞童年》和樊铭路老师的《我想变》的教学。读了论文,又听了作文课,我感觉耳目一新,非常高兴。我从中看到了小学语文老师作文教学指导思想的改变,看到了老师们在作文教学上提出的新思路及具有创造性的指导方法,看到了老师们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也看到了小学生作文表达的童心。变化之一:变学生被动作文为学生自主作文很多教师都提到:“学生认为作文难。难在何处?难就难在学生没兴趣,没话说。”为什么呢?有的…  相似文献   

7.
邻校几位年轻老师要做语文教学方面的研究课题,请我帮忙指导,于是我从教学观念到实践层面和他们聊了一个下午。临走时,一位老师感叹说:"滕老师,听您谈语文教学的问题,我想能做您的学生,那帮孩子真是太幸福了!"也许这话语中带有几多恭维的成分,但我还是兴奋了好几天。跟我上课的学生一定幸福,  相似文献   

8.
徐汉红 《师道》2007,(5):36-36
一直以来,我们认为是老师教给了学生知识。那么,是不是只有老师教学生,学生就没有教老师呢?在学校倡导进行教学反思的氛围下,我开始了对这个问题的反思。学生到底教给了我什么呢?我把教学实践中的点滴记下来,于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逐渐清晰了。  相似文献   

9.
贾志敏老师的语文教学艺术,我个人始终认为,语感培养艺术是他的特色。在中国小语界,我还找不到第二个。我记得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贾老师的作文教学(《贾老师教作文》)通过电视台风靡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他的阅读教学同样受到了我们小语界广大教师的关注。如果说贾老师的作文教学所引起的是一种贾志敏现象,那么他的阅读教学所引起的反响,就是一股贾志敏旋风。那么,为什么贾老师的作文教学、阅读教学如此受到我们小语界同行的关爱和注目呢?我们应当深深地去思索名师成长的轨迹和原点。而贾老师教学艺术之根,我认为…  相似文献   

10.
张述芬 《山东教育》2004,(10):31-31
在贺袁珞老师八十寿辰语文教学观摩会上,我有幸聆听了贾志敏老师的作文课《记一件事》。一个多小时的课上,我的心一直被暖暖地感动着。是因为贾老师64岁依然热情洋溢的爱心?还是因为贾老师不落痕迹的教学艺术?我说不清,却有一种强烈地想要对人倾吐些什么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有幸观摩了黄厚江老师的写作课《怎样写出人物的个性》,透过朴实无华的课堂,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黄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体会到黄老师高妙的教学技巧,促使我对写作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下面就谈谈自己听课后对黄老师作文教学思想的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12.
钟艳艳 《教师》2011,(12):118-119
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举行的教学比武活动圆满地落下了帷幕,在这次活动中,不止是我,所有的老师都收益多多。在新课程改革实验进行的今天,我们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也随之不断发生改变。老师们那饱满的激情,那亲切的微笑,那期待的眼神,那循循善诱的表情,都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学的博大精深。各位老师精湛的教学技能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我面前铸就了一座让我仰视并需要不断攀登的高峰。我深深感受到,一堂和谐生动的课,  相似文献   

13.
师恩如山     
谢作长 《江苏教育》2007,(22):10-10
初识恩师要追溯到8年前。当时我刚负责学校教学工作,学校承办温州市小学数学年会,邀请张兴华老师前来讲学。那次.他把教学心理学理论与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不露痕迹地结合。娓娓道来,一下子就把我带入了数学教学心理学的圣殿.他那温文儒雅、睿智灵敏的形象也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也就是从张老师的那次讲学开始.我的心底有了一个梦:倘若有朝一日能得到张老师的亲自点化.真是不枉此生矣!  相似文献   

14.
认识李健老师,是在1998年她执教《小珊迪》的课堂上。她清新的教学语言,清晰的教学思路,轻松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挺好的印象。自此,凡有李健老师参加的各级各类的教学观摩比赛研究活动,我总设法去听听。就这样,我从她的热心听众发展到忠实听众,也因此常常在课堂现场看到闪现她教学思想的火花。李健老师的课,我以为有这样几个赢得大家交口赞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有幸聆听了于永正老师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于老师那驾轻就熟的教学艺术,风趣幽默的语言……无不令我折服。其中于老师设计的一个环节深深地吸引了我。在让学生理解感悟“林冲为人最可贵的一点是什么”这一教学重点时,于老师是这样设计的:“林冲的为人,老师已经读出来了,写在手心里了。你猜猜老师写的是个什么字?”  相似文献   

16.
感谢王铎全教授,把大陆上的中学历史教学期刊寄给我,我才有机会读到《中学历史教学》2007年12月王俊伟老师和2008年3月周明学老师两篇关于陈寅恪题的讨论文章,也读了周老师在《历史教学》上的那篇大作。  相似文献   

17.
前段时间徐州市教研室组织了全市高三数学复习教研会,在这期间我听了两节课.从这两节课可以看出作为实际教学展示的两位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学生活动的组织、教学语言的表示以及课堂中各种细节处理非常到位.反映了两位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扎实,其中吴老师的一节课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相似文献   

18.
在我看来,教学过程中的导人就如一场电影的开头,能不能迅速抓住观众的眼球就在此一举了。好的导语设计不仅体现一个老师对教学对象、教学任务的把握,从某个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位老师的教学理念。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是很注重导语的设计的,也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相似文献   

19.
正刚刚从事教师工作的时候,我曾经在康涅狄格州米尔福德中学签订了一年的教学合同,接替一名外出培训老师的教学任务,担任临时代课老师。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年的教学即将结束,我很担心今后是否还能找到合适的教学工作。尽管在这所学校只教了一年书,但我教的这群学生勤奋好学,与我相处得十分融洽。临近期末,同学们接二连三地问我,他们先前的那位老师是不是马上就要回来了。我不动声色地告诉他们,那位老师新学期一开  相似文献   

20.
翻开《小学教学》(数学版)2009年第4期.张齐华老师的名字立即映入我的眼帘。凭着有幸亲临一次他的课堂并聆听到他对教学设计的侃侃而谈的体验,我几乎成了张老师的粉丝。凡是看到他的教学设计、教学录像.我都要作为一道美餐仔细品味。此次读完他的“平均数”教学实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