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美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是以审美素质教育为目的的,它不但是审美素质教育的技术手段,而且为审美素质教育建构了必要的精神语境。从本质上看,它们两者处于一种价值共在与同构的关系,审美素质教育为"美学"课程提供语境支持和意义边界,而后者则为前者建构新的价值内容与逻辑秩序。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背景 作为基础教育主要课程之一的语文学科,以它特有的人文色彩、民族特性和审美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受教育者的理想信念、人格操守、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孟庆利 《考试周刊》2011,(44):207-208
美术课程立足于解决审美问题,其注重对受教育者情感的培养,其焦点集中在个体的审美发展上。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它又是一门集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突出审美目标的综合性课程。  相似文献   

4.
我园目前实施的课程,包括环境、健康、语言、艺术等子课程,而其中的艺术课程则是一个以培养幼儿的审美素养(包括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想像、审美创造等)为主目标的各项活动的整体计划。它应和其他子课程一起,围绕着总课程,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融合,共同指向课程的总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在如下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5.
杨奇阳 《黑河学院学报》2023,(1):108-110+139
地方普通院校音乐专业的钢琴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大都沿袭专业音乐学院钢琴教学培养模式,以钢琴技巧演奏能力培养为中心,却忽视了地方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生源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设计脱离社会需求。从技巧到审美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地方性普通高校钢琴课程改革的方向。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具有的意义以及审美为核心的多元化审美教学效果,为钢琴课程“审美”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音乐与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音乐课作为一门课程,在我国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在促进人全面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更加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音乐教育本质上仍是审美教育。因此,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应鲜明地体现和贯穿在教材的内容和形式中,突出教材作为师生共同感受、体验、表现、创造、  相似文献   

7.
陈诚 《成才之路》2012,(12):15-I0010
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普通高中的教学中,美术课程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审美教育作用:即通过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8.
在音乐课程中,音乐欣赏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是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学生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对音乐的聆听,从而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相似文献   

9.
高升  冯文华  吴岩 《考试周刊》2011,(85):212-213
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为一门课程.它不但是中国现代历史的一个分支,而且是现在中国人审美人生的一段历程。作为历史,它具有客观严谨的特点;作为审美的历程,它又独具艺术的灵动和人性的飞扬;实,美,新,活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不同方面,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实是基础,美是审美,新是提高.活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文学与审美”课程的教学观点□孟昭君“文学与审美”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理论”学科,它是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的学科。开设这样的一门选修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提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把它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也可以说,基础教育课程在美育方面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美术课程作为艺术类教育课程的重要分支,它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这种意义在人的审美能力和人文品质方面表现得愈加明显。当下,美术已经被列为初中阶段素质教育的必修课程,开设此门课程的作用无非是培养初中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资质,从而提升初中生的艺术素养。以初中美术欣赏课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提升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美术审美课程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术课的基本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在艺术上的创造力,它必须渗透到整个美术教育活动中。作为美术教师,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更不能把审美教育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对立起来,而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4.
地域文化资源课程化对于新时代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审美视角看,在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中,地域文化资源课程化还存在着课程审美价值不突出、审美内涵不丰富、审美形式不契合等问题。为此,要注重对地域文化课程资源进行审美建构,凸显审美价值,提升审美内涵,完善审美评价等,以文化人,以美育人。  相似文献   

15.
沙家强 《文教资料》2011,(22):72-73
在当前复杂的社会转型期,"影视美学"课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从审美哲学、审美文化和审美心理等方面,对影视艺术内在的文化意蕴进行分析解读,可以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影视美学"学科本身就是用美学的精神来观照电影,深入探究人类的理想和生存的意义是如何在影视中得到表现或实现的,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观念。以"影视美学"来建构大学生的文化素质重在具体可行的教学实践上,重在教学质量的提升上,唯其如此,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提升才不是空话。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这里充分强调了审美,强调音乐欣赏的美育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隐性审美教育的含义隐性审美教育是由隐性课程引申来的。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又叫潜在课程、潜隐课程、隐蔽课程。它主要是相对显性课程而言,指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无形的、隐藏于显性课程内外的但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那些课程[1]。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所谓“隐性审美教育”就是指教育者追求教育教学过程的美,在教育过程中创设或激发出的各种美的因素,让学生享受教育过程的美或者不知不觉地受到美的感染[2]。如:课堂上老师端庄得体的仪态美、典雅优美的语言美和课堂宽松和…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把它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也可以说,基础教育课程在美育方面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那么,什么是审美情趣呢?<教育大辞典>是这样解释的:  相似文献   

19.
辨析美术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术教育是以美术为中心,并且围绕美术而展开的教育。而审美教育是指在一切审美活动中所进行的教育,它包括以美术作为审美对象所展开的教育,但它又不限于美术,它还包括社会美、自然美与科技美的教育,包括审美知识与审美心理的教育。虽然美术教育和审美教育在任务、目的、特点、功能上是相通的,但在范围、内容、形式与方法上又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二者不可相互混同、相互取代。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把它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也可以说,基础教育课程在美育方面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那么,什么是审美情趣呢?《教育大辞典》是这样解释的: 审美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价值取向活动或者说价值实现活动,其内涵是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它既不是感性认识,也不是理性认识。它是人类(主体)对世界(客体)的一种特殊体验,是主体与客体的沟通,是一种有意识的一体化。人的审美是一种精神的需要,是对美的事物和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