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承天寺夜游》仅84字,全文围绕“闲”字展示的心绪历程清晰而自然。一、“闲”而早睡。苏轼于元丰三年二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作者入“夜”无公文可阅,于是早早“解衣欲睡”。文章不着“闲”字而“闲”已在其中。  相似文献   

2.
3.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就其命运而言是悲惨的.但对于中国文坛而言却又是幸运的。在黄州。作为闲者苏轼去江边游黄冈赤壁,去城郊访故友.去承天寺赏月……留下了能炫耀古代文坛的许多诗文;《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大江东去》、《记承天寺夜游》……都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  相似文献   

4.
细读苏东坡那八十来字的《记承天寺夜游》,我顿生疑惑:一是起首句“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具体得近乎哕唆,依我之见,此句只需一个“夜”字即可.但古人一向强调炼字,问题似乎没这么简单:二是收束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闲人”是自嘲语.还是悟道语?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一面咬文嚼字,一面广搜博求.终于认定“闲”字是理解本篇文字之锁钥,下面是我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古人晚上出游,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有闲情逸致,属文人雅事或雅集;二是心中有充盈郁结的不平之气,借出游排遣。苏轼所记夜游承天寺,更偏向于后者:  相似文献   

6.
《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小品文,全文言简意丰,但要读懂苏轼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文言文教学要做到"言""文"并重,不仅要积累文言词句,还要"披文入情""披文入境","此心乐出是吾乡,一蓑烟雨任平生"。对此,本文再现了《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教学设计过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万籁俱寂,皓月当空,两位雅士正在斑斑树影下畅谈……文豪苏轼的这篇《记承天寺夜游》,真是一篇清秀优美的好散文。散文同诗一样,贵在勾画清新隽永的意境,本文作者就以淡雅的笔调,把叙事、写景、抒情熔于一炉,用诗一样的语言写月清如水、风吹影动的恬静画面,不仅描绘出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月下游寺图,又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谪居时的心境。全文共分三段,虽然只84个字,却字字得当。交代起游时间、地点、缘由和同游之人,叙述游景、抒发感叹,无一缺少,自头至尾一气呵成,行文自然流畅。第一段用了48个字,细述时间、人物、起因以及经过,这些都是记…  相似文献   

9.
《记承天寺夜游》一是苏轼在1083年(元丰六年)贬官到黄州(令湖北黄冈)的第四年写成。当时他身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虚衔,实际上是以罪人的身份被安置在黄州。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典诗歌体系中,意象是诗歌的核心要素,是构成诗歌的关键部分。诗人在表达情感、寄托理想时都无法脱离意象。以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为例,从以“意”带“象”、以“象”领“意”两个角度,解读意象在古诗文中的深刻含义,并通过设定目标、巧妙导入和解析意象等课堂教学环节,推动《记承天寺夜游》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1.
师:苏轼一生跌宕起伏,但有一样东西却伴随了他一生——月亮。苏轼笔下的明月浸透了他独特、丰富、复杂的人生顿悟和喟叹。或许,苏轼的高洁情操,只有明月可以朗照,可以寄寓,可以见证!苏轼曾悲月——  相似文献   

12.
文意导读: 让我们先将原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脱衣刚要入睡,皎洁的月光从门照入屋内,我十分高兴,起来走出门外。心想,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欣赏这美好的时光,于是就到承天寺邀请好友张怀民,怀民也没有入睡,我和他一块儿在这庭院中散步,领略这美好的月夜。  相似文献   

13.
【设计思想】 本文是苏轼被贬黄州之时写的一篇小品文,仅84字,言短而意蕴丰富。初二的学生学习它并没有字面上的困难.但要读懂苏轼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本设计拟从文中的一个“闲”字人手,以一字“撬开”整篇文本的阅读,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认识苏轼处逆境而廓然豁达的人生态度。引入相关的资料,达成浅文深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是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诗中的第一首,也是王维诸多山水诗中的佳构。诗人夜深访友,凭栏远眺,月夜静谧,一如诗人的心情。无独有偶,百年之后的宋代文学家苏轼携友赏月,有感于月夜的静美,内心澄明而作《记承天寺夜游》,与王维的《鸟鸣涧》可谓同表心迹,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15.
一、学前热身 猜猜看:他是谁? 他学识广博,多才多艺,散文、诗词、书画无一不精。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代表了宋代的最高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开豪放派新风;他的书画为“宋四家”之首。  相似文献   

16.
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苏轼 (1 0 37~1 1 0 1 ) ,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其诗、词、文、赋、书、画、美学、哲学都达到了那个时代第一流的水平。他的一些随笔性的记叙文 ,情趣隽雅 ,意境清远 ,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堪称这类文章中的典范。这篇散文小品写于元丰六年 (1 0 83年 )。元丰二年 ,作者在徐州太守任上 ,因当朝重臣的弹劾而下狱 ,被关在狱中达五个月之久 ,几近丧命 ,后经友人多方营救 ,案件惊动两宫 ,才获释出狱 ,再贬为黄州团练副史。元丰六年 ,张怀民被贬黄州 ,最初寓居于黄冈县南承天寺 ,十月十二日 ,…  相似文献   

17.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写于其被贬黄州期间,文章虽短,却是随笔小品中的精品,历来被人们推崇欣赏。文章玲珑精致,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熔于一炉,浑然天成。其中的写景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精妙无比,韵味无穷。而教材将句中的"盖"字注释为"大概是",与事实不符,应解释为"原来是"才确切。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八(上)入选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篇散文小品《记承天寺夜游》,全文仅八十余字,篇幅极短,视角极小,说是记游,真正记游的文字只勾画了了,笔墨简约。读后,却总让人感到文章背后掩思甚深。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有一轴画卷,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那就是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让我们一起赏析它的精美之处……  相似文献   

20.
笔者拟以苏轼的经典短文缸己承天寺夜游》为例,具体谈谈建立在读的基础之上的语文课堂教学感悟。一.关注文本本味,读出情感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