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92年版的《红楼梦》第三回 ,在第一段中有这样的文句 :“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的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 ,复抬起轿子。”而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5 7年 1 0月第 1版《红楼梦》第三回此处的文句是 :“另换了四个眉目秀洁的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抬着轿子。”此版本是以程乙本为底本点校的。比较二处的文句 ,有两点不同 :( 1 )前处的“三四个”“衣帽周全”在后处作“四个”“眉目秀洁”。 ( 2 )前处的逗号、“复”字在后处没有。在其他版本的《红楼梦》中 ,此处文句或同前或同后。《红楼梦》自写成即广为传抄…  相似文献   

2.
《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以林黛玉初进贾府为中心事件,让生活在富丽贾府中的主要人物逐一登场,人物形象刻画是这一回中最为出彩的部分,也是进行教学的重点内容。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是众多人物中作者集中刻画的三位,刻画的方法也有差异。其中王熙凤、  相似文献   

3.
人教社高二《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二单元《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曹雪芹描写探春是"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相似文献   

4.
王燕 《现代语文》2007,(8):86-86
高中语文第二册(鲁教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对《西江月》二词的解释是:“这两首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的手法揭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教师用书》上也说“应当从正面理解贾宗玉的叛逆性格。”对此我不敢苟同。在我看来,《西江月》二词是贾宝玉的真实写照。别的且不论,“愚顽怕读文章”确是事实。综观《红楼梦》一书,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教材节选了《红楼梦》第三回里的一段——《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在人物描写、性格塑造方面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也是学习的重点。王熙凤作为整个《红楼梦》中一个重要的人物,作者对她的塑造是不遗余力的。在节选的这一节里作者除了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为王熙凤的登场营造声势外,还不惜笔.圣地描写了她的衣饰、容貌、体态、神情,再通过语言描写、行动描写,淋漓尽致地向读者展现了她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节选《红楼梦》第四回的《林黛玉进贾府》中描写老祖宗贾母对外孙女林黛玉疼爱有加,见面之后一把搂在怀里,叫着“心肝儿肉”地大哭起来。但如果细细研究贾母的语言中就会发现一个大有深意的地方,就是贾母多次在广庭大众之下称呼这个最亲的人为“客”:  相似文献   

7.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编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师在备课时,应当根据小说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始终要关注三个问题:用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师用书真的只是教学“参考”书.文本才是我们教学的根本:依据教参而不同于教参.出得了教参,入得了文本.就有我们的事情可做.下面对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林黛玉进贾府》进行例说。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材选取了《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片段,教学参考编写者历来给出的结论是林黛玉初进贾府时就带着“寄人篱下”的心理,依据是文章开头的那句交代:“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如果再加上细节,  相似文献   

10.
《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是学生了解《红楼梦》的最佳篇章之一。历来论者多谈其对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刻画,而忽视了两个重要人物:贾母和王夫人。先说贾母。《红楼梦》第三回中,涉及贾母的,我们主要应注意三处语言描写。第一处:"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  相似文献   

11.
《林黛玉进贾府》中贾宝玉的平等意识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不以“主子”自居,没有上下等级观念,能和小厮、丫环、戏子、尼姑等平等相处;二是不以“大男人”自居,没有男尊女卑的观念,能把女性当人,当成和自己平等的人。后一点尤为可贵,因为封建统治者,  相似文献   

12.
闲笔不闲,读闲自乐。但如何闲中得乐,对读者有一定的要求。读者需放慢阅读速度,不贪多求快,但凡遇到不符合或超出自己的生活经验的语句,不妨停下来细细思考。有时候光思考还不行,还需要我们去翻翻资料,查查书籍。有时候遇到凭一己之力不能解决的问题,不妨邀几个红学好友一起讨论讨论,拓宽思维,合力解决。闲笔,简单说就是和文章题意不紧连的文字,是指小说中非情节性的因素。读者不忽略这些细微、看似无足轻重的文句,体味名著的精妙之处,便会享受到非功利性审美的愉悦。本文以苏教版必修二中的《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中曹雪芹对各类人等的"哭"的描写,已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抓住这一细节描写品读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教材中《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着重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小说的主要人物也在这一回中出场亮相。曹氏苦心孤诣,不仅在人物出场设计上工于匠心,而且在特定场合中人物情态的描绘、性格的揭示,其用字用词的分寸拿捏也妙到毫颠。  相似文献   

15.
高天友 《学语文》2004,(3):6-16
《林黛玉进贾府》一课 ,在宝黛初会时写道 :“后人有《西江月》二词 ,批宝玉极恰 ,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 ,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 ,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 ,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 ,那管世人毁谤!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 ,于国于家无望  相似文献   

16.
所谓的导学案是指经过教师编写相关的学案,并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中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学习方案。所以,在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高中语文课堂构建时,教师要结合教材来制作有效的导学案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以确保学生在主动求知和自主学习探究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不仅详细描述了贾府精美的房舍和布局,而且极力泻染了贾府的尊贵,豪华与复杂的人际关系,从而展示了《红楼梦》一书的典型环境。  相似文献   

18.
《林黛玉进贾府》中连用十多个"忙"字,涵泳品读,细细揣摩,一个简单的"忙"字亦能传其神,见其人。一、写出贾母的地位和个  相似文献   

19.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记叙了焦仲卿和刘兰芝双双殉情的爱情悲剧。结尾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警示后人引以为戒。高中《语文》第三册把“多谢后世人”中的“多谢”解释为“嘱咐”,对此我深有疑惑。这里“谢”作何解,注释未提及,根据“谢”的几种常用义根本解释不通,是不是注释错了?  相似文献   

20.
《林黛玉进贾府》是教材中的传统篇目,每次教到王熙凤出场时说的一句“我来迟了”时,总觉得这不仅仅指迎接林黛玉来迟了这样简单,总认为曹雪芹在这句话中似乎包含着某种宿命的色彩:王熙凤生不逢时,没有赶上好时代,反而碰上了贾府的衰败,虽然果敢能干,但无力回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