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土资源对于法治建设至关重要,基础文化的不可塑造性、中国目前一定范围的“熟人社会”性以及法律的“民族精神”性决定了在我国进行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本土资源的吸收。中国法律文化中并不缺乏法治资源,不论在思想层面还是制度层面都有许多可供吸取的本土因素,对其进行认真考察,挖掘其背后的文化传承及现代价值,是中华文明步入法治路径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土法治资源视野下的初查制度根基探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初查制度有着深厚的本土根基,它根源于我国特有的政权结构体制,是中国特色反腐败模式的现实需求,是刑事诉讼中立案的前置程序,有利于传统文化下的人权保障.因此,它是一项宝贵的本土法治资源,应当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将其法律化.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主体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意识形态工作主体思想的借鉴及中国共产党党管意识形态工作"好传统"的坚持,是植根于整合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主体力量的具体实践。围绕主体是谁、有哪些责任、责任如何履行等问题,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主体重要论述呈现出相对完整的体系结构。新时代必须以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主体重要论述为指导,凝聚思想共识、加强能力建设并建立保障机制,实现意识形态工作主体力量的充分调动与整合。  相似文献   

4.
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当代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首要前提就是要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指导思想的地位因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念的涌入而日益受到挑战,其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功能和作用被削弱。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需在直面西方意识形态的挑战中争夺思想斗争的主阵地,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努力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战斗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本土建构"概念的提出,反映了全球化时代中国教育学本土主义的发展困境和生存之道.这一概念能够比较清晰、准确、全面地概括出大多数教育学本土主义者既强调国家民族文化认同,又积极面对文化全球化的基本主张.在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建构方面,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能够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建构"之路,就是一种"回乡"之路.  相似文献   

6.
小学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教育过程中,为了增强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涉及小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小学生的“三观”没有完全建立,因此看待问题都是较为片面的,并且由于小学生道德观念没有完全建立,因此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最适合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是道德与法治课。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本土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合理使用课程的有效资源,建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活力课堂,能逐渐让受教育者养成品行、能力、意志和自信,同时是教育者自己得到成长和完善的关键所在,所以教育者就应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前、课中、课后用好课程的有效资源。  相似文献   

8.
法治社会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能有效避免"人治"的弊端,实现理性和公平的社会秩序。本文首先阐述了在法治社会中,道德规范建构的重要意义,指出道德规范能对法律信仰的确立形成助力,引导民众强化社会责任感,对民众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并使社会形成凝聚力。进而从市场经济需求、民主法治化趋势及人的本质需要三方面分析了建构道德体系的立足点。最后从市场经济、社会责任、个人道德层面阐明了在法治社会中建构道德规范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党的百年征程中,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建构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全面推进、开拓创新到发展完善的过程,为我们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领域制度体系不断成熟和完善,形成了根本制度以上率下、具体制度顶天立地、根本制度与具体制度相辅相成的基本特征。为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把巩固根本制度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固本培元的首要工作,把健全体制机制作为意识形态工作辨证施治的根本保障,把制度执行的力度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务实笃行的衡量标准,不断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0.
写作主体的智能建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综合机制:综合多种元素、多种学科,以此来更新写作主体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其二,转化机制:培养写作主体较强的写作转换能力;其三,运作机制:能使写作主体熟练地掌握操作技术,提高写作效应。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一种主体的建构性活动。生活本身就是人类的一种建构性活动 ,教育则是人类对生活的建构。由于教育的建构性 ,使教育学也具有鲜明的建构性 ,表现为价值性、选择性与多样性。教育与教育学的主体建构性是理解教育与教育学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论主体间性课程的建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共主体论教学为主体间性课程的建构提供了契机,主体间性课程强调文本主体、教师主体、学生主体之间的对话,三主体在交往中的互识与共识构筑了主体间性课程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包含两个向度:其一是解构的向度,即对于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给予无情的批判,马克思对意识形态企图遮蔽经济与社会真正本质的种种话语策略的剖析和揭露,成为其意识形态批判的中心内容;其二是建构的向度,即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都作为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革的基本概念工具,在马克思所创立的作为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基本原理中,意识形态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范畴.所以,我们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指导我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必须在这两个向度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当代诗学的主体论和文化论模式发展概况和基本理论内容进行回顾 ,并揭示它们与意识形态诗学的内在关系 ;在此基础上 ,对诗学的主体论和文化论模式的贡献和局限进行检讨 ,并进而对整个意识形态诗学和批评进行反思 ,指出 50年间意识形态诗学的发展既有值得总结的经验也有不能忘记的教训。从今后的发展来讲 ,中国意识形态诗学理论与批评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要摆脱对西方理论的简单搬用和依赖状态 ,而寻求自己独立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5.
福柯的"作者死亡"观受到了布朗肖和巴尔特的影响,他在<作者是什么>一文中阐释了对于写作主体的见解,这种服务于考古学和谱系学的"作者死亡"观,植根于福柯哲学领域对于主体的认识以及在写作中进行自我身份建构的试图.  相似文献   

16.
法治信仰的提出,其意义不止于国家法治建设层面,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大变革时代背景下对现实问题作出的科学回应,探索法治信仰的政治意蕴势在必行。从意识形态的视角看,法治信仰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社会主体对法治精神主观把握的重要因素。从国家治理的视角看,法治信仰能够最稳定持久地影响人民群众的精神、规范他们的行为,从而降低治理成本,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介绍湘南本土的民俗资源,阐述了怎样利用民俗资源,优化现代美术教育的内容,扩充美术教育的形式,以构建一个符合当代社会发展潮流的美术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探讨卫星资源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提供新鲜的资源和教学理念,革新传统教学方法,按新课程理念,将卫星资源与主体建构教学模式有机整合,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追述西方马克思主义新意识形态理论基本思想的基础上.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现点出发.深入分析意识形态的内涵和功能,批判了新意识形态理论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特性当作一切意识形态的共性。进而批判了从科学技术日益发挥意识形态功能出发把科学技术当作一种新意识形态的错误思想。并对当代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关系进行相应反思。  相似文献   

20.
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与建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一任务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定位,有了更清醒更自觉的意识。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需要重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能简单从社会主义和意识形态的概念出发作逻辑演绎,而必须从变化了的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对各种社会思想进行新的整合。同时,从重构或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角度看,还应遵循一些比较重要的原则,选择恰当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